我国繁浩的长篇革命史诗之中,镌刻着无数赤胆忠心的骁勇将帅,他们在战场之中抛头颅、洒热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皓月总有繁星相伴才不显孤单,金戈铁马献沙场,半生戎马志不移,有这样一位指挥无数战役的将军。

他的名字时不时出现在广东党史的资料上,可是有关他的记载却不多。

毛泽东也赞叹过他“红军队伍中的秀才”,在红一军团开展的一场会议中,毛泽东和军团政委以及主任共同商讨报告,聊得正热火朝天时。

毛泽东习惯性的摸口袋打算抽根烟,却发现口袋空空,随口向身边人问道:“你那个“白金龙”还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这么一问,那个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根又一根的烟分给了身边同志,毛主席笑着调侃道:“看邓华一支支摸,真是“财不露白”啊!”

邓华究竟是什么人?毛主席为何称赞他为“红军中的秀才”呢?

横戈马上34年

从巍峨井冈山到险峻的太行山,从鸭绿江到三八线,半生献给党的革命伟业,这位伟大的人民军将却是书生出身。

从小在私塾读书,历经十年的寒窗苦读,本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大展胸中抱负,可时逢南昌起义余部引发的湘南暴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彬县农军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邓华就是湖南省彬县人,这场暴动让他深受震撼,自此也影响了他之后的人生选择。

邓华最终选择投笔从戎,在第七师第二团正式开启他的军旅生涯,作为当时红军队伍中少有的年轻知识分子。

从刚开始从事基层思想宣传工作,到后来被委任为师政治部组织科的干事,就这样一步一脚印的在我党建设和青年工作的路上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因国民党的“协剿行动”被迫退出湘南地区。

下旬,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余部大会师,最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原彬县农军第七师重整为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邓华担任宣传队的中队长。

邓华从军内的文化宣传的“文员”到征战沙场的“将士”,攻打遂川便是他踏上战场的第一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他已经调任为连党代表,不仅负责在队内进行政治动员,也在连长方正明的引领之下亲临战场。

邓华感受其间的风起云涌瞬息万变,万般计谋与血雨腥风,方正明也认真的为邓华进行一堂身临其境的军事教学实践课。

此后,在邓华参与的龙源口追歼战,黄洋界保卫战等对军事作战的技巧越发熟悉,在攻防领域也颇有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从小饱受诗书熏陶,热衷读各种兵法军书,纸上得来与切身实践相配合,在日后慷慨激昂的军旅时光之中。

邓华不仅在军事实践上获益匪浅,也没有在文化上有所落后,不愧为“儒将”。

1930年,邓华担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的政治委员,于12月底展开了深入龙冈的战斗,此时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第九师师长徐彦请求三十六师支援。

邓华深知,第三十六师多为缺乏作战经验的新兵,如果没有指挥员的正确引领则很难发挥支援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到军部同意后,邓华等人立刻带头冲出阵地,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激昂士气。

不仅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还大举歼灭第十八师主力,陆续缴获不少精良武器,取得首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

这场胜利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龙冈一战,让三十六师扬名,也证明其能力非同小可,绝非三流部队。

而第三十六师的表现也未令人失望,1931年4月,敌人气势汹汹卷土重来,我军采取“先弱后强,逐个击破”的战术首战告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敌军遭受红军埋伏,张宗逊、邓华二人指挥第三十六师连夜追击,俘获甚多,敌军狼狈不堪,打得一场格外漂亮的追歼战,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7月初,蒋介石引重兵30万,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三次“围剿”,张、邓二人在军长罗炳辉的指示之下。

带领第三十六师在小布及以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还故意在沿途留下红一方面军各“军”番号混淆敌人视听,为主力军行向打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至8月底,敌人后知后觉,准备向西转移时已经为时已晚,红军三路围攻敌人,接连击破敌军各处防线,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

伟人对邓华的亲切关怀

邓华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在文化领域也算是“佼佼者”。

1936年初,在陕北临真镇举行一场聆听“毛泽东做东渡黄河、赴往抗日前线的战略部署报告”的重要会议。

当时担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的邓华和政委肖华有机会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会议上,毛主席在听大家对报告的发言和讨论中也不断进行思索,正想摸一根烟时,才注意到空空如也的口袋,便转向邓华问道:“之前留下的白金龙还有吗?”

这白金龙香烟是之前长征途中,从国民党军队缴获而来一部分“战利品”,当时绝大部分呈送给中央领导,邓华等人也留存了小部分

邓华听罢也赶紧摸了摸口袋,正好将其余的香烟挨个分给周围的其余同志。

毛主席也笑着调侃他“财不露白”,邓华反应灵敏,巧妙地回应一句:“细水长流。”为沉重的气氛增添几分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又谈起东渡黄河一事,毛泽东郑重有怀有期许的将这项重任交红二师的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并道:“涉远祁连外,来从晋地游。”

邓华一听这句话的结构是对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化用,他对毛主席的军事领导才能和文学艺术水平也尤为敬佩。

想起昔日在井冈山酃县时,明明已经对敌军形成三面围剿之势,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但毛主席却下令回师,令邓华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大好良机却主动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几天后的军事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才解释这么做的意图,因为国民党不惜发动湘赣两省五个团兵力,只为消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可两地抗战态度大相径庭,赣敌作为我军集中抗击对象,而酃县不过是诱敌之饵,这招“生西击东”之计令邓华对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统帅能力肃然起敬。

邓华沉思片刻,见身边的肖华已经信誓旦旦的向毛主席表态,也接着表明自己态度,并将主席那句化用诗句的原诗全篇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见有人知晓其中之意,倒有几分“心有灵犀”之感,开怀道:“看来,咱们红军队伍中也是有秀才嘛!”

1944年的抗日战争中,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思想准备,当时正在延安洛河川地区指挥开展生产运动的邓华被指派到中央党校学习。

邓华也格外珍惜这次进入党校学习的机会,毕竟长年累月的抗战生活,他也很难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思想理论知识,这是难得的读书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中国革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邓华也有八、九年未和毛主席见过面了,不由心生怀念,感慨万分,为了明日与主席再相会,邓华激动地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早便在约定好的枣园等候,当两人碰面时,毛泽东同志主动热烈的握住邓华的手,感慨时光飞逝,故人再会的欣喜。

经历战火硝烟的磨砺,在邓华的身上也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炯炯有神的坚定目光从未泯灭,相比之前的文雅书生气,更是增添了不少勇猛和凛冽的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就这样边抽烟边聊近况,邓华也向毛主席汇报他在党校的心得和学习情况,在聊到“山头”问题上。

毛泽东神情凝重了起来,邓华想起曾经我们的革命也是从一个个山头,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发展起来的。

最终都统一到了井冈山,而邓华作为这里的老战士,对井冈山的经历也是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对井冈山时期的深厚情感让毛泽东十分感动,于是便向他分享在党校所做《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的思想讲说。

这份报告对党内的宗派残余进行严厉批评,强调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更是一针见血的提出:

建设集中统一的党,保持全党步调一致,向共同目标而竭力奋斗,实现全党大团结的重要性。

这番见解让邓华豁然开朗,目标明确,心中信念愈发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筹帷幄,解放海南岛

1948年,邓华再度奔赴平津战役的战场;1949年,率领十五兵团配两广纵队奔向广东。

同年9月的赣州会议上,事关能否成功解放广东,39岁的邓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也从中总结了不少个人战斗理论。

但是仍然虚心接受叶剑英和陈赓同志的指挥,虽然其中存在着不少客观问题,譬如语言不通和地形了解不够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邓华始终坚定不移的相信:只要党的内部团结,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敌人在佛冈河两岸的山地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以阻止我军挺进广州的步伐,但对于身经百战的邓华而言,敌军的意图很快便被打破。

在猛烈的炮火和地方人民武装抗争下,我军成功歼灭敌方“钢铁团”团长,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只好继续撤退至海南。披着胜利的曙光,广州迎来了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40岁的邓华仍然骁勇善战,运筹帷幄,指挥进行海南岛战役。邓华秉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战略,率先对岛上的残余敌军进行整编防御。

但当时身为总指挥的邓华面临一个严峻的作战问题:陆军需要渡海作战,而此战必须一举成功。

由于当时我军条件有限,缺少海军空军的渡海工具支援,他们的军队以及兵粮又如何渡海?

这个问题令邓华寝食难安,绞尽脑汁想找出一条妙计良策打破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到山前必有路,1950年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从海南岛偷渡到广州,并提出司令员冯白驹的计划。

那就是先偷渡一批兵作为琼崖部队的接应增援力量,而小规模的偷渡可以将木船伪装成渔船,借夜幕掩饰,在敌人看守薄弱之处登陆。

很快,邓华相继组织了四批小部队偷渡,在与琼崖纵队的配合之下皆取得成功。

待到主力部队全部顺利登岸后,海南岛也迎来了全面解放,创造了木船破兵舰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临危受命

祖国大陆解放,时值不惑之年的邓华却还未“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共中央组建东北边防军驻守鸭绿江。

毛泽东即刻调令邓华作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入朝作战,情况危急,邓华临危受命北上奔赴前线。

在此期间,一直协助彭德怀元帅组织五次大兵团战役,坚守三八线区域,美军被迫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由于彭德怀身体抱恙回家休养,由邓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邓华真切的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不仅肩负着党组织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信任,也肩负着民族安危。

邓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千锤百炼出许多战斗技巧和战术安排,这个重担他担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10月14日,为应对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发动的最为猛烈的进攻,邓华冷静果断。

明确作战方针,坚守领土,寸土不让。白天联合国军占领阵地,晚上志愿军便重新歼灭反击夺回阵营。

终于在21日这天,邓华通过对敌营作战计划的思考,上报第十五军“敌人用兵作战的错误,可以将其作为突破点一举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甘岭的血雨腥风终于得以平息,志愿军成功反击,守护住了这方领土。而这场知名战役也被列入军事教科书作为光辉范例。

于战火淬炼中百炼成钢,能征惯战的邓华同志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这位名将也将永远留藏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亘古不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