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思数据显示,近两年应届本科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多(2022届:1.2%;2023届:1.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职场中经验和资源的不断积累,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在增加,201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1.8%,到毕业三年后,这一比例上升至2.6%,毕业五年后进一步增加到3.1%。
创业风险大,对创业者各方面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资金短缺、缺乏企业管理才能和市场推广经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创业失败。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以赛育人的方式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
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开赛。
该项赛事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均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等部门共同主办,交叉轮流开展,均为两年一届。
“挑战杯”竞赛是教育部认可赛事,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含金量极高。不少高校将指导教师的获奖成绩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项。例如,河北中医学院将指导教师的“挑战杯”奖项作为职称晋升的教学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得分,并颁发奖金;黎明职业大学对“挑战杯”获奖指导教师,按奖项级别颁发奖金或折算科研分,计入职称评聘条件,且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岗位考核中予以优先推荐。
共青团中央通过“创青春”公众号公布了本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
#主体赛金奖项目180个、银奖项目356个、铜奖项目1262个;
#“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金奖项目50个、银奖项目99个、铜奖项目151个;
#“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金奖项目50个、银奖项目99个、铜奖项目151个。
我们合并三个赛道(主体赛、“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统计了所有中国参赛高校的获奖情况,并对金奖(3分)、银奖(2分)、铜奖(1分)加权赋分,选出了本届大赛的全国“百强校”,详细情况如下——
西安交通大学,全国第一!
统计结果显示,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上,西安交通大学以11项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北京科技大学(金奖:3项、银奖:11项、铜奖:4项)和西北工业大学(金奖:7项、银奖:4项、铜奖:3项)分别排在第二、三名。跻身本届大赛“百强校”全国Top10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在本届“挑战杯”竞赛闭幕会上作了专题报告。他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作用,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突破口,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正在加快实施汇聚创新资源“6352”工程和“1121”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借助本届“挑战杯”竞赛的契机,西安交大将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工作,为参赛学生和获奖项目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位居次席的北京科技大学此次报送了18个项目,全部获奖,总获奖数全国第一。据悉,北科自2023年下半年开启备赛工作。在2024年6月的首都赛中,学校以首都第一的成绩捧得最高集体荣誉“挑战杯”。全国决赛期间,该校党委副书记于成文带队前往现场观赛,并肯定了各项目指导教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他表示“挑战杯”竞赛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12月30日印发的《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修订)》,对于获奖指导教师,学校将根据奖项等级给予5万至30万元的奖励。获奖学生也将获得竞赛奖学金、创新学分和保研加分的奖励。
“双一流”高校占据半壁江山
浙江师范大学,领衔地方高校
由于部分高校得分并列,本届“挑战杯”竞赛最终有106所院校跻身“百强校”榜单。其中,“双一流”高校共计57所,占比约为54%。前10名高校中,“双一流”院校占了7所。这体现了“双一流”高校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并与该类院校致力于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定位相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同样表现出色,比如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跻身前20,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进入了前50,表现优异。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师范大学在本届大赛取得了5项金奖、3项银奖和8项铜奖的佳绩,获奖总数、金奖总数均位列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省属高校第一。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浙江师范大学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之一,2018年获评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2020年入选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理实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了四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致力于培养“想创”“会创”“教创”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根据该校出台的《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生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办法(修订)》,对于获得挑战杯国家级奖项的学生,给予2000至10000元的奖励。
江苏高校,上榜最多!
从“百强校”的省份(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布来看,本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百强校”中,来自江苏的高校最多,共计15所。从本届“挑战杯”竞赛所有高校获奖情况来看,江苏省高校总计获得金奖37项、银奖67项、铜奖89项,蝉联总成绩全国第一,金奖数、银奖数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同时也成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永久孵化基地。
江苏大学是江苏省上榜“百强校”的第一名,并首次捧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优胜杯”,实现历史突破;第二名则是南京理工大学,该校持续推进“名师—专业—课程—基地”一体化建设,每年定期遴选和建设青年项目库、师资库和人才库等,大一学生进校就会学习创新创业课程,青年人才和青年学生在“三库一链”的高效机制中共同成长。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将青年人才发展和青年学生成长相互衔接、有效贯通,鼓励青年学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研究;依托校企间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强化“有组织科研”,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明年(2025年),素有“大挑”之称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由南京大学承办。时隔12年,“挑战杯”再次回到江苏省,期待江苏高校再创佳绩。
其他上榜“百强校”高校较多的还有北京(11所)、陕西(10所)、湖北(9所)、浙江(9所)、上海(6所)。东部高校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部分中西部省份同样有着令人瞩目的出色表现。
以陕西省为例,除了“百强校”榜首的西安交通大学外,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均进入了“百强校”前十。西工大表示,学校从去年11月启动筹备,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等多部门和科学院配合协作,以校赛为依托,先后举办了106轮次160余天的各类项目训练营,全方位提升参赛项目综合竞争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育人。
本届“挑战杯”竞赛上,陕西省委副书记邢善萍讲话指出,陕西省正致力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谱写陕西新篇章。为此,陕西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并着力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些举措将为青年才俊在创新、创业上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
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育部认可的顶级赛事,“挑战杯”不仅是学生们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更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重要载体。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高校和学生参与到这一赛事中来,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及各高校网站。
[2]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获奖名单. 创青春公众号. 20241112.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