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地外生命的征程中,我们往往将目光投向与地球类似的行星,鉴于地球上的确存在生命,因此似乎有逻辑地推断,相似的环境或许是寻觅其它生命体的理想场景。然而,放眼可观测宇宙,有千亿计的星系,每个星系中又有千亿颗星辰,其中大多数星辰周围都环绕着行星,据此计算,宇宙中的行星数量可达亿亿亿亿颗之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庞大的数字,一个合理的推断显得颇为可靠:宇宙间有众多行星上存在生命,甚至可能进化出智慧生命体。结合基础物理学和高等统计学的知识,这一推断进一步指向一个观点,那就是智慧生命更可能存在于与地球环境并不完全一致的星球上,他们的外形或许也与人类大相径庭,可能比我们更为庞大,居住在小得多的行星上,形成更小规模的社群。

尽管我们至今尚未证实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对其的种种推测或许听上去颇为异想天开。然而,统计学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个体在特定群体中的属性与其所在群体的普遍属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人类社会现象为例,大部分人居住在人口达到或超过1.8亿的国家,而大部分国家人口却不足六百万;大部分信仰宗教的人追随的宗教拥有超过十亿的信徒,但大部分宗教的信徒却不足一百万;大部分支持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人是曼联等亿万粉丝球队的粉丝,而大多数球队的粉丝却只有数百万。

无论你属于多少个体或如何构成群体——无论是宗教、粉丝俱乐部、体育团队或其他——重要的数学事实是:作为中值的个人所属的群体,其规模至少与中值群体一样庞大(甚至更大)。换句话说,在任何情况下,群体规模并非均等,大多数个体隶属于比其他大多数群体规模更大的团体。

因此,当考虑未知的智慧生命时,由于我们并不知晓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群体,故此统计学的指示是,作为个体的人类应当假定自己是属于智慧生命中规模较为庞大的群体。也就是说,人类物种的数量可能比其他大多数物种更为庞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从中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任何生命体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往往拥有相对辽阔的领土,因此,人类所在的地球也可能比其他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更加庞大。类似的,体积较小的生命通常需要较少的资源和空间来维生,因此在地球上,像蚂蚁这样的生物数量会远超过如大象这样的大型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人类因为庞大的数量,可能比其他大多数智慧生命物种的体型更为娇小。事实上,当我们考虑任何可能影响整个种群规模的因素时,都应当想到人类在智慧生命群体中可能是不寻常的存在。例如,易于获取的能源可能会支撑更大的人口规模,因此我们或许应该认为,太阳系中的恒星相比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系中的恒星更为炽热、明亮,并且更接近其所在的行星(如地球),或者认为我们的大气能够透过更多恒星的光芒等。

尽管以上的论述可能听起来不够具体,但借助基础物理学的简单而合理的假设,可以使得描述更为具体。研究者预估,大多数拥有智慧生命的外星群体中的个体数量可能不足两千万,而大多数智慧生命居住的行星直径不会超过地球的80%,且这些群体中的个体尺寸至少应与北极熊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一个明智的建议可能是将探索的目光投向那些比我们更小、更暗淡、大气层更为厚重的行星,而非仅限于寻找与地球类似的行星上的智慧生命。也许从一开始,人类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方向就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迹,这使得寻找外星生命的任务变得更加曲折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