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队辅导员组织少先队员在自家小区开展社区实践,带动更多"混龄"少儿出谋划策;设计专业研究生主动改造小区废弃垃圾箱房,吸引居民自发开展后续活动;年轻党务工作者邀约青壮年邻居成立社会组织,更专业地开展社区服务……在全市率先推动青年进物业、进业委会、进小区开展"青年三进"的虹口区,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基层治理。
在虹口团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与前些年相比,近两年青年在"三进"过程中,除了以个人力量为社区带来正向改变,即从社区治理的"受益者"升级为"参与者"之外,还积极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进一步成为社区治理的"引领者",推动基层治理从"组团导入"向"内生焕活"转变。
"队员出点子,街道搭平台,学校出方案,社区供资源",这是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大队辅导员丁心然在推动少先队员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总结出的有效路径。作为一名95后,她发现要把孩子们从手机、网络等虚拟世界拉回现实,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特别是居民区资源,引导孩子们参与社区治理是个不错的方法。在学校支持下,她创新"社区+学校"的少先队组织新模式,推出"我是幸福向阳花"社区活动品牌,在课后带领孩子们开展社区实践。从最初的组织公益手工等活动开始,逐步吸引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之后又鼓励孩子们在社区中组建"混龄小队",成为"儿童规划师",直接参与基层治理。譬如,学校周边某小区有个闲置地下室,在几次带领孩子们走访现场后,她又通过学生们自发组织,请来小区中的青少年召开"儿童议事会",围绕空间功能重塑开展讨论。孩子们除了提供"金点子",还成为"小小行动家",一起动手把这里改造成了微型动植物博物馆。在这处社区新景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成了基层政府与居民沟通交流的桥梁,而且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提亮社区环境、丰富社区功能,也让孩子们获得了成就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华东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二年级研究生刘珅从小生活在曲阳路街道东体小区,他的社区治理也从身边做起——在小区开启垃圾定点投放后,家楼下的垃圾厢房被废弃,常有小袋垃圾落地,居民颇有意见。从本科起跟着老师参与小区公共设施设计的他,有天偶然在浏览街道公众号时看到关于启动厢房改造的推文,便主动找到居委会干部,提交了自己设计的三种方案。在街道支持下,他开始"爆改"垃圾箱房。当时,居民较为集中的想法,是在不影响日常休息的基础上,将垃圾厢房改造为可开展公共活动的多功能空间。令刘珅惊喜的是,得益于此前一个多月与居民的反复讨论,这处"连心驿站"在建成后得到了大家的关注,真正被"用起来"——大家自发组织了图书漂流、二手物品交换等活动,这里成了链接居民的新型社交场域,也在活动中涌现出了覆盖全年龄段的热心居民,为社区治理增添新活力。
小区篮球场改造、社区春晚、公益假期班…… 家住瑞虹新城的民营互联网企业负责人金真已经投身社区治理1000天,在推动这些原创项目落地小区的过程中,他发掘了不少有能力有热情的社区达人,并探索形成了聚达人、聚资源、聚项目、聚人心的"小聚场"工作法。更重要的是,他让不少商品房居民转变了对基层治理的看法,主动走到社区工作一线,并以自己的专业和敬业,把这个有意义的工作变得更有意思。最近,包括他在内的5位居民正在筹建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将为今后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专业化支持,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青年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主力军,更是‘创力军’。"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俞祖成说,青年通过发挥创新创意,尤其是从本身特长和兴趣点出发,开拓新思路、应用新载体、创建新模式,用接地气、有生气的语言和方式参与一线治理,形成"社区青年达人网络",不断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日前,虹口共青团新兴领域"强基赋能"行动启动,将开展包括爱心寒托班城市建设者子女专场、青年夜校"两企三新"专场等12类项目。自2020年虹口区"青年三进"项目实施以来,辖区青年业委会委员、物业青年骨干人数实现翻倍增长,500余名青年第二楼组长成为社区主理人,并打造了青调研、青议会、青年设计师顾问团、青春社区加油站、青年业委会执行秘书等品牌项目。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