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南京市第30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科技馆圆满收官。本届大赛由南京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和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会主办,南京科技馆承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0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本届大赛自今年6月份启动以来,南京各区和市直属共计450所学校、172家少年科学院开展了基层赛事选拔,吸引了7.2万余名师生参与。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全市2.2万余件参赛作品中,有888件进入了市级初评,后经遴选产生的472件作品,目前正在南京科技馆进行终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很多参赛者展示的作品,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台式钻床自动刹车装置、基于光电感应技术的语音防撞安全提示镜、人体外骨骼上肢助力装置、智慧浇灌装置、多功能可变阶梯、停不了的秋千、汽车碰撞缓冲及防溺水装置等,参赛者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付诸自己的脑力进行创造,最后将一个精美的作品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婷老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2011年开始,她就致力于小学的科学教学工作。此次大赛,她带来的作品“盐和糖去哪了”,是一项将飞碟包应用于日常教学的教具改进创新。“在现有教学方式中,将盐或者糖撒在水中,很多一年级小朋友会误认为,这是一种‘消失术’,对‘溶解’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理解和认知。”杨婷巧妙利用飞碟包,将盐和糖放置其中,再通过底部滤纸与水的接触,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最后真正理解溶解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科技发展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只有不断打破与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这项任务不仅仅要由科技工作者承担,更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从娃娃抓起。”徐先生的孩子正在科技馆内参加比赛,他坦言,无论孩子的最终成绩如何,他都已经非常开心了。他觉得:“创造性思维或许就产生于某一个瞬间,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或许能够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告诉记者,大赛期间,南京各区、各校组织开展赛事系列活动共201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科技辅导员的科学教育交流和专项培训,促进交流碰撞,激发科学教育创新活力;二是围绕“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主题,整合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携手推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社会化拓展。同时,科创作品展已在“智慧科协”平台上线,400多件优秀科创作品,以图文形式线上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赛的作品,不仅仅限于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不少校外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目的在于为全市的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搭建一个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一起弘扬创新精神,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后续,主办方还会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级大赛。

通讯员 夏远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