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海南岛战役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50 年 3 月,我军准备发起海南岛战役。海南岛,又称琼崖,总面积达 32200 平方公里,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屿。与金门战役一样,海南岛战役也是一次跨海作战,我军需跨越琼州海峡,且海南岛上的守军比金门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海南岛上的国军共有 5 个军,约十万人左右,守岛的国军司令是有着 “战神” 之称的薛岳。1949 年 10 月,薛岳登上海南岛后,立即命令士兵修筑环岛立体防御工事。数月之内,三道钢铁防线构筑而成,薛岳将其称为 “伯陵防线”,并自信地认为解放军无法突破。他还拥有 50 多艘军舰和 45 架飞机,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与制海权。在此之前,我军刚经历金门之战,许多战士对渡海作战产生了恐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为何还要发起这场战役呢?

主要是因为蒋介石退败台湾后,准备把海南岛作为 “反攻大陆” 的军事基地。岛上的守军经常出动军舰和飞机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轰炸,严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与生产。与金门相比,我军攻打海南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海南岛上有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总兵力约两万人左右,可以与我军里应外合,共同攻击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级将攻打海南岛的任务交给了四野第 15 兵团,司令员邓华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准备攻岛事宜。渡海作战首先需要大量船只,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他们筹集到 2000 多条船,虽都是帆船,但在指战员们的改装下,很快变成了机帆船。此外,他们还将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安装在机帆船上,变成土炮艇,以便在行驶过程中应对国民党舰艇的骚扰,以及在海滩处应付滩头部队的火力。

在战术方面,邓华决定采用 “偷渡加强攻” 的战略。从 3 月 5 日到 3 月 31 日,期间已往岛上运送了一个师的兵力,都是趁着夜色偷偷进行。这些部队与琼崖纵队汇合后,对薛岳四面出击,让他晕头转向。时机成熟时,邓华命令 40 军与 43 军兵团主力军对海南岛发起渡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成功击沉敌人一艘军舰,击伤两艘,还重伤了敌人军舰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突破敌人海上防线后,于 4 月 11 日顺利登上海南岛,与前来接应的部队一同突破国军滩头防线,继续挺进。薛岳得知滩头防线被突破后,立即调集部队反攻,但经过数天激战,敌人最终退败。薛岳感觉无战胜可能,便准备带领残部向台湾撤退。我军乘胜追击,5 月 1 日,海南岛彻底被解放。海南战役一共持续了 58 天,我军歼灭 33150 人,自身有 4500 多人伤亡。

在这里,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历史案例来进一步说明海南岛战役的重要性。在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战役对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盟军没有及时发起诺曼底登陆,纳粹德国可能会继续在欧洲大陆占据优势,战争的进程将被大大延长。同样,海南岛战役如果晚打两个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海峡被美国军舰封锁,蒋介石很可能会要求美国封锁海南岛,那时海南岛就会成为 “第二个台湾”,给我国的解放事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在来看,海南岛战役的及时发起是非常明智的决策。它不仅解放了海南岛,为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来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