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有效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举措。甲烷减排也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的焦点之一。

近日,“中国甲烷控排积极行动”主题边会在COP29中国角召开。本场边会围绕甲烷检测、报告与核查(MRV)体系建设经验、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会上从落实举措、能力建设、标准建设、企业行动四方面介绍了我国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他呼吁通过此次边会搭建对话与合作平台,分享全球及中国的甲烷控排实践,促进更多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赵英民在活动致辞中介绍了相关工作进展。

一是细化落实举措。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分工方案,印发《甲烷排放控制2024 年重点工作计划》,压实部门的控排责任,确保各项重点举措落地见效。

二是积极加强能力建设。开展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骤、分层次建设甲烷监测、报告及核查(MRV)体系,探索开展甲烷排放重点领域企业排放数据报送试点。同时注重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甲烷控排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不断加强政策标准体系建设。修订《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提高煤矿瓦斯禁排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煤矿瓦斯甲烷浓度从当前的 30%下调至 8%。深入研究甲烷自愿减排方法学,不断完善甲烷市场化减排机制。鼓励煤矿企业回收利用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申请自愿减排项目,进一步提高煤矿瓦斯的回收利用率,削减向大气中的排放。

四是中国企业积极开展自主行动。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相关企业,多个煤炭集团和污水处理企业,自发投入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资金,开展甲烷排放的监测与核算研究,改进工艺减少甲烷产生,促进甲烷回收利用全过程控排减排。

在企业实践方面,中国石油发起成立了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为行业内部、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局长李军在活动致辞中强调,未来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参与甲烷减排行动,推广中国经验和方案,凝聚合力,共同推动全球甲烷控排事业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乔辉在会上介绍了公司在甲烷控排方面的进展,并表示中国石油将继续强化控排措施,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深化国际国内合作,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在会上指出,绝大多数联盟成员企业已承诺到2030年实现甲烷近零排放的目标。她强调通过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投资力度以及深化国际间的合作,能够进一步优化天然气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增强其作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性与竞争力。

甲烷控排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议题。中国及国际社会在甲烷控排方面的积极实践,为推动全球甲烷减排行动注入了新动能。

中美《阳光之乡声明》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甲烷排放控制的政策和行动。美国环保协会全球能源转型副总裁德里克·沃克在会上表示,美国环保协会期待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生态环境部、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为中国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提供支持,共同推动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未来,全球甲烷合作需要更多的技术作为支撑。全球甲烷中心首席执行官马塞洛·梅纳在会上强调,先进的卫星技术已能够精准追踪全球范围内的甲烷排放情况。此外,现有的政策措施和承诺具备显著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的潜力。

“我国在甲烷排放控制领域的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基础能力建设显著提升,控排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增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在会上提到,我国在甲烷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排放统计核算和监测监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逐步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控排框架。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在会上呼吁国际社会携手行动,在甲烷研究、泄漏检测及突破性技术研发等领域深化协作,以技术和知识共享为纽带,推动全球甲烷减排行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拓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