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蒋介石察知大势已去,即刻筹谋出逃方案。在拟定撤离人员名单时,除部分高官外,另有三位女性之名亦被列入。其后,蒋介石聚敛大量黄金,并携家眷逃往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位女性究竟是谁?她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张灵甫遗孀王玉龄

张灵甫乃国民党之高级将领,1946 年获任 74 师师长之职。1947 年,其在孟良崮对华东野战军发起攻势,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予以回击,最终使 74 师被尽数歼灭,张灵甫亦被击毙。

张灵甫在结识王玉龄之前,其原配为吴海兰,二人原本相处融洽。然而,张灵甫于外征战时,因听信同事谗言,误以为妻子对己不忠,盛怒之下将其杀害。此事为吴海兰之兄吴正有知晓,为替妹伸冤,他将张灵甫诉至妇女协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获悉此事后有意袒护,只因张灵甫为黄埔学生,然而迫于妇女协会的压力,蒋介石只得把张灵甫移送至南京军事法庭,其被判处十年监禁。

张灵甫出狱后,单身许久。于某次宴会上,他偶然得知长沙湘中女校有一校花,貌若天仙,且琴棋书画皆擅。张灵甫为这神秘女子所吸引,遂多方探寻王玉龄的行踪。

王玉龄出身名门世家,虽因战事家道渐衰,却仍是当地望族。她降生于战火尚未波及家乡之时,童年生活尚算安稳无忧。怎料,在王玉龄青春年少之际,其父亲猝然离世,致使家中铺面无人经营。

成年后,王玉龄就读于湘中女子学校,且掌握了打理铺面的技能,其容貌出众,深受同学喜爱,就连身处沙场的张灵甫都对她有所关注并加以打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机缘之下,张灵甫获悉下属家眷与王玉龄相熟,遂令其家眷邀王玉龄至理发店美发。王玉龄于前打理头发之际,张灵甫则在其后透过镜子窥视其容貌。一眼定情,张灵甫对王玉龄发起了热烈追求。

不久,张灵甫正式向王玉龄求婚,二人的婚礼于上海金门和饭店举办,婚后在南京居住。张灵甫对王玉龄深情款款,一得空闲便归家陪伴妻子,夫妻二人的生活甜蜜美满,次年,王玉龄便有了身孕。

1947 年,张灵甫受令率部赶赴孟良崮,王玉龄悉心为丈夫整理行装,眼望丈夫离去。数月后,张灵甫于前线寄信示安,王玉龄难耐思念之情,前往前线探视。未料,此为她与丈夫的诀别之面。

王玉龄归家后不久,诞下一名男婴。然而,彼时身处前线、置身枪林弹雨之中的张灵甫,遭急速的子弹击中,扑倒于冰冷之地。一个月后,王玉龄正欲满心欢悦地致电丈夫分享喜讯,却获悉丈夫已然身亡的噩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王玉龄几近昏厥,萌生出随夫而去之念,然怀中婴儿的啼哭使她从濒死之境回神。遭此巨变,年仅 19 岁的王玉龄为了孩子,强忍着度过了一段艰辛时光。

家中老母在上,幼子嗷嗷待哺,大家闺秀王玉龄的生活之艰不难想见。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依撤退人员名单之名,寻到了王玉龄。王玉龄噙泪告别大陆,携幼子与年迈之母,登上了去往台湾的轮船。

抵达台湾后,王玉龄的生活未见多少改善,国民党频繁以张灵甫之名举行追悼活动,致使王玉龄尚未愈合的创口再度遭受创伤。

作为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本可领取国民党的抚恤金,然而国民党一心欲在台湾立足,无暇关照这个不幸的家庭。数次申领抚恤金均遭阻碍后,王玉龄的自尊心深受重创,遂决意不再申领,决定凭借自身努力工作以维持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玉龄具备新一代女性的卓越品质,她不向命运屈服,自力更生,仅凭打零工的少量薪资,便能将家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但此种生活未持续许久,台湾经济遭受重大冲击,整体工资下降,王玉龄察觉如此发展会使家人越发贫困,遂决定赴国外留学进修。

得益于好友之助,王玉龄完成了出国手续的办理,果敢地踏出了迈向国外的首步。

1953 年,王玉龄获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录取资格,坚韧的她勤工俭学,于陌生的美国成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领域。她具备超越常人的适应力,迅速在美国明确了人生的目标。

王玉龄曾担任贸易公司中文文书,从事过餐厅服务员工作,于罗斯福医院担任会计,其后获纽约一家世界级旅店录用。一年后,她在美国航空公司任职,此职一干便是 21 年,直至退休。在此期间,王玉龄将身处台湾的母亲与儿子接至美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 70 年代,受周恩来总理的热忱相邀,王玉龄释怀过往,欣然接受来自大陆的邀请。而后,依周恩来总理之安排,王玉龄悄然归国,遍览祖国的壮丽河山。

2005 年,王玉龄应粟裕侄子之邀,前往孟良崮这一其夫殒命之地进行参观,并在墙上置放一个花环,略带戏谑地言道:“给我也留一处之地吧!”

2021 年,王玉龄女士于上海家中黯然辞世,享年 94 岁。王玉龄女士自立自强,为新时代女性之典范。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且深知丈夫之死难以避免,遂以其后半生助力丈夫与人民同心。

【国民党将领黄维之妻蔡若曙】

相较于王玉龄的平静辞世,蔡若曙的人生可谓波折重重。她来自名门望族,容貌秀丽、通情达理,众多追求者纷至沓来,然而她笃信自由恋爱,对黄维倾心不已。二人婚后鹣鲽情深,蔡若曙为黄维育有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安宁祥和的生活,因蒋介石的一则决定而被打破。1948 年,黄维携妻带子前往庐山消暑,骤然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命其即刻下山赶赴武汉,以国民党 12 兵团司令之身份奔赴前线。蔡若曙纵有万般不舍,亦难以更改丈夫赴战的决定,只得怀着九个月的身孕,焦灼地盼望着丈夫归来。

夫妻俩未曾料到,再次相见竟是二十七年后。淮海战役中,黄维战败被我军俘获,国民党政府却宣称黄维已于“徐邦会战”中丧生,并大肆操办了隆重的“追悼会”。蔡若曙目睹追悼会上国民党的虚伪作态,心如死灰。

国民党兵败势颓,已现溃败之象。1948 年末,蔡若曙满怀忧痛,携子女赴台。然而,黄维之“死”,令她内心悲痛至极,蔡若曙夜不能寐,精神萎靡。抵达台湾后,蔡若曙始终心绪不宁,她坚信丈夫并未离世,仍在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抵达台湾数月后,蔡若曙悄然返回大陆,竭力探寻有关其丈夫的点滴线索。经她锲而不舍地探寻,终获悉丈夫尚存,被送至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蔡若曙仿若望见了曙光,人在就便有团聚的希望,遂怀揣着丝丝希望返回了台湾。

然而,自被俘首日起,黄维便呈现出不配合、不协作的态度。当杜聿明、邱清泉等人受困于陈官庄时,中原野战军联络部部长杨松青实施劝降,八十五军参谋长陈振威写就信件,众人皆签名,唯黄维拒绝签署。

被俘后,面对记者关于为何不投降的询问,黄维当即拍案高喊:“只有战死之英烈,绝无偷生之将领,吾何以投降?”然而,黄维未料到,其家人期盼他早日归家团圆,恰因其执拗不配合,致使其妻儿饱经诸多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维与杜聿明、宋希濂等被送至功德林战俘管理所后,黄维秉持“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以及“君子不事二主”的观念,与管理人员对抗,时常滋事,且拒不忏悔自身过错,其这种不协作的态势致使他丧失了首次特赦的契机。

当他执意不予配合之际,蔡若曙携三子离开台湾,于香港短暂居留后,返回上海安家。一名女子携三子之生活殊为艰难,曾为大家闺秀的蔡若曙坚韧地习得了维持生计之法。

蔡若曙字写得颇佳,时常前往街道、居委会,协助出黑板报,从事抄写登记事宜。她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了一份图书馆的工作,然而生活颇为困窘。不过,生活偶尔也会给予蔡若曙一些慰藉,其大女儿争气地被复旦大学录取。

身为战犯家属的蔡若曙,未受他人非议,亦无人为难,正因如此,蔡若曙的生活较为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 年,蔡若曙在其大女儿的伴随下前往监狱探望丈夫,为促使丈夫积极改造,蔡若曙携带着丈夫尚未谋面的小女儿的相片。然而,任凭蔡若曙怎样费尽唇舌地劝导,均遭黄维断然回绝。

蔡若曙满心悲戚,然而她所能做的仅是等候。直至某日,北京相关部门告知蔡若曙一家,让她们留意广播,并称黄维或有被释放的可能。蔡若曙与子女们欣喜万分,可当广播响起,却并未听闻黄维之名。

1959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首批获特赦战犯名单,与黄维一同被关押的诸多高级将领大多已获释,然黄维却不在其列。莫大的期望瞬间化为泡影,蔡若曙的精神支柱骤然垮塌,她携一瓶安眠药前往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