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学科实践如何让儿童的学习之旅更加美好?江浙沪三地名校长缘何齐聚这里?11月22日至23日,第十六届江浙沪教育联盟“学科大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宁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办,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承办。活动以“学科实践”为主题,聚焦实践创新如何助力儿童核心素养发展。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皇甫立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力教授、杭州市崇文世纪城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吴青华、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班的学员、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学校教师以及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教师代表计400余人齐聚一堂,探索教育变革的路径,共同描绘学科实践的新蓝图。

“江浙沪”教育联盟这样创新“学科大课堂”实践样态!

多年来,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教育部首届“领航工程严瑾名校长工作室”,携手“江浙沪”教育联盟,聚焦课改前沿,创新“学科大课堂”实践样态,三地多校在教师队伍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学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党总支书记严瑾回顾了江浙沪教育联盟二十年历程,目前,联盟已经发展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流动驿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联盟不断壮大,成为共同学习、研究、成长的智慧共同体,为区域教育蓬勃发展注入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吴青华副校长称赞拉小教育集团是一个五子同心、充满活力的教育集团,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他提出,大家应携手共进,坚定信心,为推动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皇甫立同表示,“江浙沪”教育联盟首先在于前瞻的理念协同,成为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与意义辐射的高地;其次,还在于给予联盟校教师提供更多平台、搭建更广舞台、展示比武擂台,围绕儿童成长分享三地故事,生动诠释教育的丰富内涵;第三,需要不断创新,努力寻找学校发展的崭新坐标,走向下一个驿站。

课程改革呼唤高品质的学科实践,学科实践呼唤高品质的课堂,在时间和空间的延展中,“江浙沪”教育联盟各校通过主题论坛,展现前沿课堂的校本理解。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日新实验学校沈敏校长强调课程应立足于真实生活和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通过核心素养引领,丰富的实践体验能够推动知行合一。

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黄燕副校长提出“思辩课堂”,强调思维与表达的双向互动,通过情境场构建、问题群设计、合作社搭建、课中会创设和交还评价权等五个路径,推动教学样态的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杨丽萍结合“双新”理念与学校实际,阐述新课堂三种推进方式,关注“三要素”和落实“六新学规”,培养学生“六会”素养。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课程创新中心副主任赵丹丹通过多个跨学科实践课例,阐释学校“融”课程体系,生动展现了跨学科整合的实践路径。

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书记谭鹏飞突出班级赋能学科实践,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引,协同设计与实施学科实践项目,推动学科实践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东亚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副校长杨东亚从课程方案出发,深入解读学科实践,展示对学科大课堂的多样化构想:更“宽广”的生长时空、更“坚韧”的生长力量、更“完整”的生长周期以及更“舒展”的生长路径。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三地名师现场“晒课”

11月23日,上海、浙江、江苏三地老师呈现了12节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课例。教师们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科实践,充分体现“让学生动起来”。

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虞大明老师在语文课《胡萝卜先生的长鼻子》中,创设“评选班级‘小诸葛’”真实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表达力、推理力、预测力,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表达。无论是预测故事情节还是续写精彩片段,他们都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用独特的视角为故事增添了无限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日新实验学校王雪丽老师带来口语交际《安慰》,通过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多层次交际,在交际中学习安慰,在交际中练习安慰,在交际中达成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日新实验学校王锐老师在数学课《编码》中,以情境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产生真问题,进行真学习,在学科实践中感知编码的现实作用和编制原理,在情境中学习编码。

温州市实验小学李嵩老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将零碎的音乐知识串联成体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构建具有聚合功能的音乐知识框架。在音乐课《彼得与狼》中,创设有趣的情境,进行音乐实践,提升音乐素养。

杭州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汤晓伟老师在科学课《影长的四季变化》中,以学生问题为学习起点,以教师问题为学习引导,以学科问题为学习基础,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模型,突破课堂“教”向“学”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浩

拉萨路小学杨浩老师在《用数据说话》中,以真实问题为背景,模拟真实情境,结合“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多角度探讨最优方案,最后运用作品激发讨论,学会用数据说话。

同时,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的五所学校,也呈现了多节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涵盖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多门学科。探索在学科实践中,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学科学习与真实世界的联结,促进儿童学科素养提升。

学科实践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多位名师有话说!

学科实践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多次获评南京市优秀教研组的拉萨路小学数学教研组认为,学科实践是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创造过程。他们进行“风车聊吧”,现场开展《学科实践:指向知行合一的学科行动》主题沙龙,以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关键性活动设计展开研讨。

如何通过整合内容进行学科实践?在课程设计时,需要经历知识溯源、素养立意、问题聚焦、学程设计的结构化思考。在实践中,研发数学工具,将图与物、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关注实践中的思维进阶,《有趣的面积》通过“树叶面积怎么测?树叶的面积和红豆有关系吗?树叶的面积还可以怎么测?”问题串整合三次学习活动,引发无限创新。《网格的秘密》从“怎么数红豆有多少颗”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开展实验、查询资料、合理估算的学习全过程,把静态的“知”,转化为解决真问题的“行”,让数学有趣又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力

刘力教授作《学科实践:意义、要义与课例》讲座。刘教授在讲座中明晰,学科实践是学科行动,旨在从“学科人”向“素养人”转变,核心要义包括思维训练、学科专家思考、解决真实问题和团队协作。他还通过《超市之旅》和《芬兰设计现象学习项目》两个案例强调,学科实践应为孩子提供更完整的学习,让学习生活更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国娣

俞国娣校长认为,学科实践的本质在于通过实践赋能学生,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迁移的转变。她强调,学科实践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融通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科素养。同时以问题为驱动、情境为依托、项目为载体,激发探究热情和创新能力,融入班级特色,推动课堂成为实践育人的关键场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爱华

朱爱华教授赞扬拉小集团不断积极探索的实践行动和丰富成果,为大家提供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学科实践的优秀样本。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研发与课型研讨》微讲座中,朱爱华教授从“跨学科主题学习”概念溯源谈起,分享通过“跨界学习”实践“完整育人”的具体行动。针对“如何研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问题,深入浅出地给予指导,最终引导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践行“完整育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张怡文 闾恺蓉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