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聚焦重点领域,紧盯死角盲区,强力攻坚克难,市委、市政府把创建的一项项“责任清单”实实在在办成市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打造宜居城市 点亮幸福生活

文明创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以前停好车,往往要步行一两公里回家。现在划出夜间停车位,真的很方便!”家住万柏林区环网北巷的张长林,对我市划出限时车位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考虑到白天车辆较多而夜间车辆较少,我市已在环网北巷等87条道路划出5400余个夜间限时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部分老旧小区和高层密集住宅区市民夜间停车难题。

强化“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持续聚焦缓解城市“停车难”,我市成立缓解“停车难”问题工作专班,努力拓增量、盘存量、提流量、扩容量、保质量: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和闲置地块及社会力量新增车位2万余个;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有条件的物业小区对外共享车位5万余个;去年新建、改建景区停车位5319个……目前,重点医院“停车难”综合治理正在推进中。此外,市城管局还对停车设施越占城市道路红线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块人行便道砖、一个道路井盖、一处雨水箅子、一盏路灯……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市政设施却关系着市民出行,影响着市容市貌。市城管局对全市市政设施展开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对西峪西街、长风东街等道路大面积便道维修,对阳兴南街、太榆路、纺织街等破损便道予以维护,对杨兴河沉砂池、东中环长风东街、汾西北路等38处管涵实施清淤,对桃园四巷、马道坡等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对325座桥梁进行维修,对6000余处灯具老化、灯杆广告杂物、检查井损坏缺失等城市照明问题隐患进行处置,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精致,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包括基础设施提升攻坚行动在内的文明创建“七大攻坚行动”,让一幅文明新风、幸福图景的美丽画卷在并州大地徐徐展开:曾经杂物堆放的小路变身塑胶健身路,商铺门前干净整洁不见卫生死角,“口袋公园”里居民带着小朋友享受悠闲的傍晚……

优质生态环境 勾勒文明底色

在摄影爱好者刘慧军的镜头里,俨然看到了一幅“百鸟戏水图”:近百只各类水鸟或翱翔于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或栖息在波光粼粼的水岸边,黑鹳、白鹭、麻鸭……3月底,他的相机里,还添了新晋主流——红嘴鸥和棕头鸥,它们不远万里来到了内陆的汾河水域,觅食嬉戏,自由飞翔,好不自在。“以前零星可以看到这两种鸟类,但是大批红嘴鸥出现在汾河湿地,今年还是头一回。”汾河景区管委会宣传接待科科长郭凡介绍。

无独有偶,有市民在今年3月份还拍到一只外表呆萌、憨态可掬的东北第一“神兽”狍子,在西山旅游公路上肆意奔跑。野生狍子对生态环境很敏感,此次出镜正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最直接的体现和反映。经过十多年的治理,西山示范区消除开山采石破坏面1万余亩,造林绿化近2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提升至86%以上——去年年底,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越来越多种类的飞禽走兽在太原栖息繁衍,且范围、数量日益扩大,形成了人、鸟、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2023年,太原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5,同比改善2.8%,历史性进入“4.0+”时代;今年1至10月,太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为4.66,同比下降2.7%,优良天气天数19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7天。自2022年以来,汾河太原段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Ⅲ类水质以上的优良水体——“城市亮丽如画,生活幸福如诗”的美好愿景变成生动现实。

盘活碎地块,增加城市“绿度”,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公园,成为太原打造城绿交融、山水相依现代化城市的最好例证。

精耕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质

从民生“关键小事”着手,在点滴变化中,市民也能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太原园林绿化之好,让本地居民感受到浓浓的绿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但也给城市街道保洁、排水管网维护带来了‘幸福的烦恼’,树木绿植的落叶需要及时清扫,尤其是一场风雨后,很多落叶就会流进道路两侧的雨水箅。另外,烟头、塑料瓶盖等小微垃圾也藏身其中。这些垃圾积少成多,一场雨来,不仅会堵塞排水,还会冲进河道,污染水质,影响景观。”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道排保障一所办公室主任曲少凤介绍。为了源头控污,更好地养护管网,市市政建管中心在柳巷、开化寺街、南内环街、亲贤北街等道路开展了雨水箅加装截污篮的工作,拦截雨水收集过程中的垃圾、树叶、油污等杂物。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持续提升制度“温度”与“红利”,在制度落实中跟进关怀与服务,才能让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现在很好了,没有噪音,晚上睡觉都踏实了!”路上松动的窨井盖都换成了新型窨井盖,夜里有汽车经过,再也没有了恼人的“咚咚咚”声,家住小井峪路的赵元生老人睡觉更踏实了。市城管部门积极推广使用具有“六防”功能的防沉降井具,替换材质落后井盖,共安装防沉降井具627套,并通过运用高分子聚合物砂浆,对存在松动、下沉、异响的井盖进行维修加固,有效改善井盖异响噪音扰民现象。同时,在升降井及井具、井周病害处治等养护工程中推广应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材料,缓解了养护周期长、影响交通等问题。

做足了民生的“里子”,城市也越来越有“面子”。今日的太原,天蓝、水清、地绿、路畅、城美,以文明为帆,外增“颜值”、内练“气质”,美丽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记者 任晓明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