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只有亲身经历过攻读博士学位全过程的人,才能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压力。那种压力犹如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毕业的那一刻来临,仿佛是从黑暗无边的地狱中艰难挣脱,重见光明。
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博士群体的抑郁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无疑是由当前的大环境所导致的。这并非是因为个人的消极怠工而无法顺利毕业,而是由于身心遭受疾病的困扰,以至于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就拿我们学院去年的情况来说,有一位博士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他原本在硕士毕业后于银行工作,然而因无法承受银行工作的压力而选择攻读博士。历经艰难的四年,他终于毕业。本以为进入高校能够开启一番新的篇章,却未曾料到在高校又面临一个为期四年的非升即走的考核,最终未能通过。
此时的他已然接近四十岁的年纪,至于后来究竟去了何处,无人知晓。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为了求学,不辞辛劳,一路读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好不容易迈进高校的大门,却没想到会以如此令人惋惜的结局收场,着实令人心生怜悯。
客观而言,如今想要进入高校任教,处境确实十分尴尬。特别是在一些 985、211 这样的知名高校,众多都明确提出了非升即走的要求,若无法完成相应的考核指标,就只能被迫离开。
实际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扩招速度过快。每年都有十来万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对于高校而言,拥有了极为丰富的选择余地。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高校,也不能完全怪罪于银行,个人自身确实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极其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表现,学校又怎会轻易放弃挽留呢?
过去博士数量相对较少,竞争没有如此激烈,就业环境也相对宽松。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博士人数大幅增加,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期望不断提高,也使得高校在选拔和考核人才时更加严格。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的加剧,让博士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上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相对这位博士,直博这条路更难走。在我看来,对于导师收直博生的资格,必须进行严格且细致的审核。就拿我自己读博的这几年经历来说,所接触到的导师,其中的大多数确实都不具备招收直博生的适宜条件。
要知道,许多直博生是从本科阶段直接迈入博士阶段的,他们在科研领域可谓是毫无经验的“小白”。然而,有些导师在接收他们之后,既不给予有效的科研指导,也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只是为了完成手头的项目,便随意忽悠着将直博生招收进来。
更糟糕的是,如果连个能够引领和帮助他们的师兄师姐都没有,那这些直博生简直就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如同从零打造一个全新的轮子,困难重重。
直博生通常都是通过保研得以进入博士阶段的,他们在本科阶段往往成绩优异,充满自信。可一旦进入博士阶段,面对科研的重重挑战,如果长时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自信心便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心态稍差一些的直博生,甚至可能会陷入崩溃的边缘。
比如,我曾听闻某高校的一位直博生,原本在本科时是众人眼中的学霸,满怀热情地选择了直博。然而,他的导师对他的科研进展不管不顾,周围也没有能给予帮助的师兄师姐。最终,在经历了数年的挣扎后,科研毫无成果,他的心态彻底崩塌,甚至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出当前直博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个人要不要读博,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自己对于科研不感兴趣,最好还是不要去读博。一旦选择不当,可能就给自己套上一个紧箍咒,让自己的发展笼罩上阴影。
亲爱的读者,对于硕士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工作,又读了博,之后因为非升即走而不得不从高校离开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