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视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美债,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中日两国纷纷减持。

与此同时,资金却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涌入中国市场。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美元的霸主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债危机:帝国的黄昏?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用这句话形容美国国债,再贴切不过了。

截至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经飙到了36万亿美元,比年初又多出了2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平均背上了超过10万美元的债务!

更糟糕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以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这个数字只会无休止地往上涨。

美国怎么会走到这一步?说到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老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特朗普政府后期,美国就全面进入了“以债养债”的模式——用新债还旧债,勉强维持经济表面的体面。

短期内,这种方法的确能让经济继续运转,但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也喊着要控制债务增长,但现实却没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出压力大,财政赤字深,想遏制债务扩张难如登天,更别提经济增长疲软和利率飙升,这些都让债务问题雪上加霜,即使做了一些努力,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说到底,美国靠借钱过日子的“底气”来自美元的国际地位,只要美元还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就可以继续靠印钞“撒币”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终究会有还不起的一天。

届时,这场国债的“豪赌”会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谁也说不准。

更让人担心的是,特朗普回到白宫,如果以他那一贯“大手大脚”的作风,美国的债务危机只会更加失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7月的报告已经亮起了红灯: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和节节攀升的国债占GDP比值,不仅让美国经济岌岌可危,还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制造更多不确定性。

就连向来以“乐观派”著称的美国首富马斯克,也忍不住公开敲响警钟。

他警告说,如果美国债务继续这样疯狂增长,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美元变得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警告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债务危机的根源,其实深藏于经济结构本身的问题。

多年来,美国的经济严重依赖金融业,而实体经济却日渐式微,出现了明显的“空心化”现象。

这意味着,美国经济缺乏足够的“造血能力”,只能通过不断举债来维持运转,这种模式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债务规模突破某个临界点,这套系统就可能轰然倒塌,而后果将不仅仅是美国本身的经济灾难。

作为全球经济的核心之一,美国的债务失控将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掀起一场可能波及全世界的经济风暴。

更现实的是,解决这种问题并不是靠换一届政府就能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减持美债

面对美国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中日两国虽然都选择了减持美债,但背后的逻辑却各不相同。

曾经,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而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尤其是在美国债务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咱们开始减持美债。

自2022年4月以来便持续减持美债,截至目前,其持仓总额已降至772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在9月,中国又减持了26亿美元美债,进一步降低了自身在美国债务中的风险敞口。

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审慎与务实。

而日本的态度则有些不同,虽然曾经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且美债的持有量一度突破1.1万亿美元,但近年来,日本的美债购买态度逐渐转向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美国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美国国债利率的持续下降,这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收益预期。

对于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的日本来说,持有美债不仅意味着相对较低的回报,更意味着可能承担更大的财政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日本开始更加精打细算,逐渐减少美债的持仓量,以保护自身的金融安全。

毕竟,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而不是为美国“接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资涌入中国:东方巨龙的崛起

在中日两国减持美债的同时,另一个金融趋势却在悄然上升,那就是大量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今年10月,全球股票市场的资金净流入总额为636亿美元,其中有243亿美元流向中国A股,占比高达33%。

这一数据不仅震撼,而且鲜明地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吸引了这些外资呢?

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增长潜力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中国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依旧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这为外资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健的投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消费市场的庞大需求,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都为外资带来了可观的回报预期。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尤其是在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行业上的投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已经逐渐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创新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吸引了大量外资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愈加开放,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

另外,美联储的降息也为外资流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间接的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降息政策使全球市场流动性骤增,资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去向,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稳定的经济基本面成为了外资流入的重要目的地。

特别是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外资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高增长、低风险的市场,中国无疑是理想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国际大佬的目光,例如,索罗斯基金、橡树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加大对中国资产的投资力度。

索罗斯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已经扩展到多个行业领域,从科技到消费品,均在中国找到机会,橡树资本也在不断调整其投资组合,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这些国际金融巨头的行动,无疑给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资本的重要聚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元霸权:摇摇欲坠的王座

美元的霸权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建立在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的基础上。

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国际交易都依赖美元,这使得美元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而美国长期以来的财政赤字和持续膨胀的国债却逐渐侵蚀着美元的信用,导致其强大的金融地位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债务的不断累积,市场对美元的信心逐渐削弱,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美元资产的安全性,甚至开始对美元霸权投下不信任的票。

中日两国纷纷减持美债,正是这种转变的直接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者开始意识到,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并非像曾经 那样无可动摇。

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动摇,世界正在经历去美元化的进程,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

美国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他们的应对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吸引资本回流,美国提高了利率,这固然带来了一些短期的资金回流,但同时也加剧美国国内经济的压力。

尤其是在高利率的背景下,企业借贷成本上升,家庭负债加重,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我加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美国频繁使用美元作为“武器”,无论是在制裁俄罗斯、伊朗,还是在制约其他竞争对手的经济活动时,美元都成为了背后的主要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誉,还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进程。

许多国家开始探索替代性的支付体系,并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尤其是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中,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等其他货币结算。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元霸权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多极化,货币的选择变得不再单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认为

随着美元霸权逐渐走向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版图正悄然发生变化。

曾经主导全球金融体系的美元,因美国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其基础正在被动摇,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蕴藏着无数机遇。

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各国不仅要洞察挑战,还要敢于抓住变化带来的机会。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信源

人民日报

财联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