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挽救民族危亡,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的努力下,虽然最后和平解决了,但是蒋介石却一直怀恨在心。直到西安事变25年招待会上,杨虎城之子杨拯民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自己不甘心,那些尘封的真相才一步步水落石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怎么对待杨虎城的?周总理听罢又是怎么决定的呢?
西安事变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背后的故事吧,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哦。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杨虎城爱国之心不变,不惜得罪蒋介石也要达到目的
杨虎城将军是刀客出身,少年时期目睹了父亲因杀人罪被清政府绞杀,给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父亲的悲惨遭遇也让杨虎城意识到了旧社会的封建剥削,以及最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不易。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杨虎城就加入了陕西民军营中,还召集很多民众团结一致,共抗清军。但他的参军生涯也可谓是一波三折,即便如此,但杨虎城依旧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跟随者和捍卫者,他为人正直,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深以为然,后来亦得到了孙中山的欣赏,还亲自为他办理了入党手续。
当时国民党内部各部势力交错,他在军中并没有明确站队,由此可见杨虎城将军一直都是不忘初心,想要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并不是唯利是图。1926年,在北伐战争进入关键时期的时候,吴佩孚手下的刘镇华奉命来到西安讨伐,当时对战刘镇华的李虎臣就向杨虎城紧急求援,杨虎城当然要决定力保西安,所以就展开了部署。
西安保卫战一打就是几个月,城内百姓早已被战争摧残得不成样子了,直到9月份的时候,冯玉祥出任国民联军的总司令,这才开始把解救西安提到日程上来了。被困了8个月之久的西安终于重获自由,杨虎城也得以功成身退,他在此一战中损失巨大,事后却带着自己破败不堪的军队离开了西安来到渭北一带稍作休整,然而在部队的时候,杨虎城却带着一名随从悄悄离开了。
在后来的中原搏杀中,杨虎城亦是立下奇功,南京国民政府还对其授予了宝鼎勋章,但是由于杨虎城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在短时间的合作之内,肯定不会特别信任他。当然对这一点杨虎城也是非常清楚的,在蒋介石任命他为陕西省主席之后,他在基本服从蒋介石的基础上,暗地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也就是只要是不危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就在政治上和蒋介石保持表面一致。
但其实时间久了,就可以发现,蒋介石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只顾自己的利益,只要不触碰到自己的利益他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但是此时我国东北地区正在遭受着日军的疯狂屠戮,蒋介石却依旧固执已见,执意要打击共产党,杨虎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对日军出手,但是他却丝毫不为所动。而另一位爱国将领张学良此时的境界也是如此,眼看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但是他多次劝谏蒋介石都无果。
西安保卫战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和张学良在西安发动了兵谏,为了促成蒋介石抗日,他们毅然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这之前,中共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处奔走,还发布了《八一宣言》,目的就是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但是此时的蒋介石一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在各地对共产党进行了打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担任所谓的剿共任务,但是他们却不是是非不分的人,就和共产党之间形成了三方抗日的约定,但蒋介石听到了肯定不干了,但同时内心也是十分不安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对他们二人怀有如此强烈的恨意,五日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飞往西安去解决这件事情,双方经历了多番交谈,而且不得不从大局出发,最终选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最后同意了签署协议,随后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自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宣告结束了,中日的民族矛盾成为了国内主要矛盾。
爱国将领惨遭杀害,血染戴公祠
立志拯救斯民于水火之中,父亲却惨遭杀害?
表面上西安事变是和平解决了,但是杨虎城和张学良却在此后失去了实际权利,蒋介石一心想要把他们二人置之死地。不久之后就寻了个由头把这两人相继关押在不同的地方,从此开启了暗无天日的软禁生活。
抗日战争
随后,抗日战争进入了关键阶段,面对惨无人道的日军,杨虎城虽心系国家,但是却被迫出国考察,被老蒋发配到欧洲去了。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更是让远在天边的杨虎城倍感煎熬,他多次向蒋介石申请想要回国带兵上战场搏杀,但是都被回绝了,后来他只好一路从法国偷偷地回了国。
但谁知,他一下飞机就落入了国民党的圈套中,蒋介石把他关押在了南昌,这一关就是十二年的时间,至死都没有被释放。后来蒋介石失去了民心,但是却依旧不依不饶,甚至还下令直接处死了杨虎城一家,就连他身边的秘书一家都没有幸免,唯一逃脱的只有当时远在延安的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
杨拯民自幼丧母,杨虎城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部队里操练,久而久之,杨拯民也得到了张学良的青睐。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当杨拯民听到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大肆屠杀中国人的时候,他很是气愤,爱国之情越来越浓烈。
1935年的时候,杨拯民因病去到日本治疗,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到了自己国家的落后。日本国家有发达的工业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想到自己那个落后的国家,杨拯民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的无奈。当时许多日本人在得知他是中国人之后不仅放肆嘲讽还纷纷远离他,这让杨拯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他也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让国家变得富强起来。
杨拯民
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杨拯民正在北平治病,所以对事件的起末也不是很了解,当他到达西安的时候,张学良已经被蒋介石带走了,而自己的父亲正在被胁迫即将要离开军队出国考察。杨虎城临行前一夜,还特意把杨拯民喊到跟前,两人促膝长谈,并且叮嘱儿子要努力进取,为国家做出贡献。
杨拯民还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是取自孙中山先生的“亟拯斯民于水火之中”,谓之拯民,可见,杨虎城初为人父,也是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第二天杨虎城就坐上了远渡重洋的大船,但是杨拯民却没有想到这竟然是自己和父亲的最后一面。由于杨虎城是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所以杨虎城将军被处决的消息当时被掩盖了很久都不为人所知,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人都不知道杨虎城已经被杀的消息。不仅如此,杨拯民甚至连自己的父亲被监禁在何处都不知道,在失去联系的多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父亲的安危。
杨虎城之子杨拯民
1937年,杨拯民就读于北平中华中学,在那个时候,他就加入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了其革命的道路。幸运的是,杨拯民在此期间没有受到父亲的牵连,还得到了组织上的帮助和照顾。1938年3月,杨拯民携带着冯文彬给罗瑞卿的介绍信,来到了延安的抗大学习,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军事人才,随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还在彭德怀老总的麾下参与了解放西北的战役。
离谱的《西安半月记》
颠倒是非黑白,混淆视听,蒋介石有多可恶?
在延安的那段日子里,杨拯民虽然受到了组织上的照顾,但是他始终都惦记着自己的父亲,直到重庆解放,国民党不得已逃离重庆之后,杨虎城将军的尸体才被发现在重庆戴公祠花坛附近。
得知父亲已故的消息,杨拯民很久都走不出来,在这个时候,周总理给予了他莫大的关怀和帮助,如同家长一样对杨拯民进行照顾,还下令处理了杨虎城将军的身后事。可以说对杨拯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除了他的父亲杨虎城之外,就要数周恩来总理了。
杨拯民
在杨拯民的回忆中,周总理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位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杨拯民。当时是1937年的夏天,周总理刚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劳山之险,辗转来到了西安杨虎城的家中议事,还对杨虎城提出了表扬,那时杨拯民刚刚从上海回到西安,听说周恩来此人比较低调亲切,从来不摆任何的官架子,杨拯民一直想知道声名远扬的周恩来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就匆匆跑去相见总理一面。
当总理看到一个少年在门口迟迟不敢进来的时候,就用疑问的眼光看向了杨虎城,随即杨虎城就给周总理介绍了自己的长子杨拯民,周总理听后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还询问了他的基本情况,随后便微笑着告别了。虽然全程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在这期间周总理给杨拯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周总理的影响下,杨拯民下定决心要到延安干革命。
在杨虎城行踪未明的那段时间里,1949年杨拯民见到了周总理,还询问是否有家人的消息,周总理本人也不清楚,但还是对他说一定会想尽办法尽快找到他父亲的。杨虎城被害后,周恩来帮助杨拯民处理了其葬礼事宜,也正是因此,杨拯民心里对于周恩来的感谢与信任更重了。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不甘受辱,为了洗刷自己被张学良、杨虎城二人扣留的耻辱,他不但对两位将军进行囚禁扣押,还想在舆论上把两人的名声搞臭。然而在杀害了杨虎城之后,蒋介石内心的愤怒依旧未能平息,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以假日记的形式,让人编撰了一本《西安半月记》。
蒋介石
虽然蒋介石出尽了洋相,但是在这之中,为了重塑自己的领袖形象,蒋介石在上海养伤的时候,就杜撰了许多他口中西安事变所谓的内情,声称那就是自己在西安“落难”的始末。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他完全抹黑了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爱国将领的行为,说自己才是正义的化身,杨虎城和张学良完全误解了他的“救国之心”。更离谱的还有,日记里写到,两位将军在扣押自己之后,才发现蒋介石随身携带着抗日救国的材料,随即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是被蒋介石的“伟大人格”所折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把两位将军描述成了恶棍、卖国贼,称他们贼心不死,自己才是心怀国家的民族英雄。
如此种种,简直是荒谬至极,而这本《西安半月记》是蒋介石身边的一支固定笔杆子陈布雷所著。和毛主席相比,蒋介石写作的水平根本拿不到台面上来,所以他的身边一直有一位固定的写手,就是第一文胆陈布雷。
此人写文章的本事确实厉害,之前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所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陈布雷翻译的,而且很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所以文人也是有文人的清高的,陈布雷刚开始对蒋介石的这个要求是拒绝的,他心中爱国情怀尚存,亦不是毫无底线的小人,写这样的文章自己内心亦是难安。
陈布雷
但是蒋介石软磨硬泡,还对其威逼利诱,如若反抗可能就是性命不保,所以陈布雷只能选择助纣为虐。
真相大白,将军千古
在杨拯民和周总理的努力下,杨虎城将军终于沉冤得雪!
但是心存良知的陈布雷在写作过程中,越写越觉得离谱,内心也是承受着莫大的煎熬,还向自己的朋友写信,表示自己现在所写的言论和思想,都是被迫的,这双手自己已经不能控制了,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早已和他人融为一体。
最后,在蒋介石的催促之下,陈布雷对《西安半月记》进行了修改,随后这本离谱的日记被刊登了出去,但是后来这件事给陈布雷造成的精神压力太大了,他选择了自杀。
《西安半月记》的发表深深刺痛了杨家人,以及每一位正直的人的心灵,本应该是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不仅被暗杀,身后的名声还被恶意污蔑至此,怎么能不让人愤慨!作为杨家仅存的后人,杨拯民对此深恶痛绝,同时想尽各种方法想要还父亲一个清白。
周总理
1961年12月,当39岁的杨拯民在西安事变25周年招待会上见到周总理的时候,看着亲切的周总理,他终于再也坚持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英雄已逝,却还遭受着无端的谩骂和猜忌,多少年来,他不知道想了多少的办法,流了多少无助的泪水,还是没能把西安事变后的真相公之于众,所以才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想要为父亲洗去污名,为后世留下风清正气的身后名,以及当年事情的真相。
为了批判蒋介石授意伪造的《西安半月记》,杨拯民表示应该把真实的材料整理出来,把真相昭告天下,如果现在不抓紧,等到几年之后,当事人都过世了,那就更麻烦了。对于杨拯民声泪俱下的这番话,周总理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呢?一代名将被写成了这个样子,的确应该想办法还杨虎城将军一个公道。
随后,为了还杨家一个清白,给全国人民一个真相,周总理立即成立了一个以李维汉为主的西安事变史料编辑小组,调查了大量的西安事变的材料。史料小组由当年的西安事变中共代表、国民党代表、东北军代表以及西北军代表所组成。经过一番调查,从各个方面的筛选,最终使得西安事变的真相公之于众。
杨虎城军像
当然,调查中我们也做到了客观公正,真实有效,对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的不实言论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西安半月记》中凭空捏造的假象被戳破,蒋介石的谎言至此被拆穿了,他也因此颜面扫地。但是也可以想见蒋介石在当时的舆论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在他的权利之下,连陈布雷都违心替他办事,真是令人唏嘘。
至此,为了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杨虎城将军终于能含笑九泉了,虎父无犬子,杨拯民也终于能放下心中的这块大石头了。在后来新中国的建设中,杨正民投身石油工业,在玉门油田洒下了一生的汗水。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少帅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是为人敬仰的大英雄,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当然,这件事情能够水落石出也和周总理的果断决策和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帮助杨拯民洗清了杨家的冤屈,蒋介石的心思昭然若揭,也是人民敬仰的好总理。至此,本期内容也就结束了,感谢您的观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