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受林彪“九一三事件”影响,苏静被组织上列为重点调查对象,接受审查人员的盘问和搜查。
眼看着党内高级将领一个个被牵连落马,在这种关乎命运的危急时刻,一般人都想着极力撇清与林的关系,苏静却恰好是个例外。在审查人员追问其与林彪关系如何时,他不仅没有刻意回避,反而清楚地表示自己曾是林最为密切的搭档,有着一同共事的情谊,一旁的妻子听了当即破口大骂。然而,用如今的眼光重新审视此事,苏静的做法却能称得上一句高明。
苏静为何会与林彪关系最为密切?二人之间究竟有何种渊源?他的做法又高明在哪里呢?
“一人顶十万雄兵”
1955年,中南海授衔仪式现场,有一位特殊的大校级将领,他既没有率过兵与敌军奋战,也没有过人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制定能力,然而却没有人出面对此表示异议,这位将领的名字就叫苏静。
由于年幼时便跟随父亲前往缅甸做工,苏静在这里学到了不少摄影技巧。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参加革命。值得一提的是,和摄影技术相比,他在地图测绘上的功力更加深厚,因此得到红军部队上级的重用。
解放战争爆发后,苏静被调往林彪所在的部队开展情报和参谋工作。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我军部队首次与国民党美械13军交锋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敌军的具体兵力和战略部署,贸然行事很可能让我方陷入被动局面,林彪便下令让苏静带领情报处人员秘密查探敌情,到时才好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调整针对性的作战策略。
不久后,苏静带着探查到手的情报向林彪作汇报。此次作战过程中,对面一共分为3支队伍从不同方位以包抄之势向我军靠拢,然而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秀水河子附近此刻聚集的敌军只是一小部分,剩余两支队伍与其相距较远,只要我军集中火力攻打,对方便只会是砧板上的鱼,等不及援军赶到便会被歼灭。
1946年4月,面对国民党两队大军突击,林彪当即作出反应,那便是趁对方还没能布局完成,提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中一个队伍,这样便能大大减小两面夹击对我军造成的损耗。
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正式下达命令前,林彪还是如往常般嘱咐苏静率领情报人员先行探查,待敌军真如战前部署那样行军,林彪再率大部队在必经之地埋伏杀敌,经由二人的默契配合,对面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已经当上情报处的领导,苏静却没有一天停止过学习,深夜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坐在办公桌前埋头破译的样子,即便是在危险的前线战场,为了能够查探到更为准确的情报,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闯入敌军后方。可以说,林彪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少不了这位情报员的贡献,这才会有那句饱含赞赏意味的感慨:“苏静一人能顶十万雄兵啊!”
“关系最密切”
新中国成立后,苏静仍旧在不同的领域为祖国发展建设做贡献,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便是他在铁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成就。
1967年6月,苏静接到上级调令前往铁道部领导工作,彼时的铁路交通形势异常严峻,毛主席周总理曾亲自为其拟定管控报告,最终却在人为干扰下不了了之,如今旧事重提说明问题有扩大化趋势,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苏静一刻也不敢耽误,当即下令要对各级铁路局实行军事化管理手段,推动其规范化、秩序化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严厉打击那些破坏铁路运行的人员,对其实行抓捕和思想教育。两年时间过去,在苏静的“铁腕”措施下,铁道部终于呈现正常化发展趋势。
过程中,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有不少人劝苏静找曾经的老搭档林彪寻求帮助,却都被他一口回绝。直到1971年5月份,苏静与老首长重逢,主要目的便是向其汇报工作,面对对方利用长子军旅生涯试探的举动,苏静内心并无波澜,他不但没有表现出丝毫要“走后门”的意思,反而只是淡淡地应付两句便岔开话题,见状,林彪心中清楚他是不愿与自己为伍的,便当即断了念想。
1971年9月,林彪成为党中央再不愿提及的一个话题,与他联系紧密的人员干部基本都被审查,不少人因此落得免职入狱的下场,苏静听后却并不害怕,他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面对审查人员对于他与林彪关系问题的追问,苏静只是实事求是地回答:“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是最密切的搭档。”一句话吓得妻子脸色发白,他却耐心解释,党中央不会随便冤枉无辜的人,不能因为现在的紧张局势就否认二人的过往经历。
不久后,经过组织严密的调查和审问,苏竟被证实确与林彪没有私交,很快被释放重回工作岗位。
“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
即便在党内的职位已经很高,苏静始终带着家人住在从前的老旧房子中,对于他来说,毛主席的教诲永远不能忘,因此要努力成为一个贯彻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思想的共产党人,从后续的表现来看,苏静确实做到了。
1960年3月,苏静养母因病离世,得到消息的他当即拿出60块钱交给妹妹料理丧事,然而这在当时来说倒不如普通人家的丧葬费用,面对妹妹提出的质疑,他却只是严肃回应:“身为共产党人,要做好表率作用,一切从简不要造成浪费。”
诸如此类的行为在苏静身上还有很多,身为功勋显赫的开国将领,他在生活中却始终低调谦虚,从不将功名利禄放在心上,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