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九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孟晚舟作为特邀嘉宾,做了一次演讲,演讲主题是《慎始敬终,恒心致胜》。
看了演讲全文,有这样两个主要观点:一是真知一定从实践中来;二是实践出“真”知,专注出“深”知。
其实都很好理解。
通俗点来说就是,实践很重要。
这个大学老师,之前也和我们讲过。
当时,他和我们说的是,营销专业的学生,不太建议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如果毕业后想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主要是实践。
也有老师告诉我们,要是当初实践成功,就会站在另外的地方了。
这么一想,果然过来人的话还是通用的。
第二点,讲的主要是有关“专注”的问题。
孟晚舟如是说:“并非站在山顶才能被看见,不是只有伟大才值得被歌颂。一座大厦的根基,正是由普通人‘一生一事’的执着、‘精进不息’的专业、‘毫厘必究’的严谨和‘千锤百炼’的卓越构筑而成。”
诚然,确实如此。
看过那种创业以后,当下成功了的故事。
大多是这样的:
1.期间,肯定是有大失败的。
是大失败,不是那种多个项目中只有一个项目黄了。譬如,资金链断裂撑不下了的那种。
2.然后,初创公司,起步阶段,老板和员工虽然承担的风险不一样,但做的一些事,其实大多都是同等、同一水平重要的。
当时米哈游的创始人,和他的两位小伙伴,创立公司后,都是窝在一个地方埋头干,三个人亲力亲为开发游戏。即便自己是老板,为了节约成本,连他在内,给三个人开的工资就4000左右。
公司附近的沙县小吃,都快吃腻了。
对比当时从同一学校毕业的同学、校友,拿着高薪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创业的几个人,没点心理落差是不可能的。毕竟,都是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一代,大多还是很容易浮躁的。
我只能说,能够沉住气,一开始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还有,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是这些人自己凑的。
没人看到的时候,又想干大事,根本没那么多人在乎你做的事是什么,有多少工资。
我觉得,初创公司,老板参与工作再正常不过了,现在不也有很多企业家还在第一线。
至于同工同酬,那更正常了。
观察一下,白手起家、现在成功的企业家,你看最初的他们也没说自己就是大老板、大企业家吧。
要做事的时候,还在乎那么多和业务不相关的东西,那真的是想躺着就把钱赚了——大概没有这种好事。
3.最好的利润,还是“利滚利”。
初创公司,本就没有稳定下来,又不是股东,为什么就要想怎么和员工分钱的问题。
当然,把薪酬说清楚很重要。但这也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请一个专业的财务或者HR制定一下。
最开始,难道不是把公司赚的利润,继续投入到下一轮产业升级中吗?
看过一句话:
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家企业的价值观。
老板和员工利润怎么分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透明的是华为的薪酬制度。可以看看任正非持股多少,分了多少;员工又是靠什么获得分润的。
简言之,如果不是x二代,又没拿到外部投资,创业前期太轻松,那不是方向有问题,可能就是这个公司生命周期不太长。
4.最后,刚开始,连同老板在内,最好一起做事的人都是大家合得来的。
可以心态很强,业务能力很强,就是大家一起沟通起来无障碍。
但凡有沟通断层,交接就可能出问题。
这一点,可以看看字节找与重要岗位适配的员工标准:人是无法被培养的,所以他们不培养人。只招???
要是这样,只要老板本身没问题,那基本上刚开始和你一起创业的人也不会有大问题。
那很多东西,其实大家沟通一下,也不会有意见。
我想,这在创业初期,应该是很重要的一点。
总之,能看多远,也会是走多远的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