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又崩了,今天又要给国家做贡献了,那就来聊天吧,不看盘了。
这些年咱们常听到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只有在某个行业卷死欧美竞争对手,才能掌握行业定价权,提高自身的利润率,然后就大家都能裹上好日子了。
这说法乍一看是很有道理的,但问题是现实并不支持这个逻辑。
比如说网购、外卖,这些行业咱们要是说全球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那么快递员、外卖员的工资提高了,还是开网店的商家平均收入提高了,还是外卖商家的利润率提高了?
都没有。反而是越来越差了,快递员和外卖员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多少,实体店被网购打死了,网店也不怎么赚钱了。
如果说有人赚钱,那么就是这些平台,确实是在赚钱,这些互联网大厂里的很少一部分人在赚钱。
互联网行业如此,实体经济也一样。
比如宁的时代,去年利润400多亿,早就是全球第一的行业巨头了。那么他给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了没有呢,996减少了没有呢?
都没有。不仅没有,还要求员工继续896,要有危机感。工资不涨,福利不加,只有加班时长在加。
这种卷是全社会性的,是所有行业都在卷,不是某一个行业,某个企业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是一个内卷大国。
确实,靠着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发两个人的工资这个套路,确实在很多行业都遥遥领先了,卷死了不少欧美同行,但问题依然是这个问题,即使已经遥遥领先了,工人的工资福利不提高,加班也不会减少,大家的幸福指数也不会提高。
现在已经卷到什么程度了呢?
以前一个人工作,可以养活全家,还能买房买车,结婚生娃,而现在的年轻人的主业已经不足以养活自己了,如果本职工业没办法增加收入,还要搞点副业,才能维持生活。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新闻上说,年轻人喜欢搞副业。
年轻人是傻子吗?如果主业的收入足够他维持一个还过得去的生活,还能有点积蓄来买房买车,结婚生娃,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打游戏看电影旅游,不懂怎么享受生活吗?还用得着国家千方百计的去刺激吗?
比如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工资五千,那么除了房租和基本生活之外,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他没有其它办法,只能在拼多多上进货,晚上下班后摆摊。同样的东西,以摆摊为生的人必须要保证10%的利润,但这个大学生觉得这本来就是意外之财,少赚一点也行,只要1%的利润就够了,那么他很快就可以卷死以摆摊为生的同行。
这个大学生的收入是增加了,但一个以此为生的小商贩就得另找出路了。
本来这个大学生下班之后应该去小贩这里消费,他自己可以休闲放松,小贩可以获得收入,这是一个正循环,但现在他自己不消费,小贩失业了,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他本人虽然增加了收入,但也增加了劳动时间,长期的超长时间劳动之下,他的精神状态可能就不大好了,负面情绪会积累得比较多。
为什么他非要去摆摊,是他不愿意消费吗?当然不是,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收入太低了,不足以维持生活,所以他只能增加劳动时间的投入,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结构性危机,其实就是原来的发展模式的问题,是长期不重视分配,导致劳动报酬在整个分配结构中的比例太低了,大家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劳动,才能维持生活,所以也没时间没钱去消费。
消费不增加,市场规模不扩大,只能在存量市场上博弈,当然就是零和博弈了,只有你死才能我活。
从全球经济分工来看,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个逻辑。我们卷死了别人,但面临的问题也是他们的企业利润下降,就业机会减少,没钱扩大消费了,市场就会萎缩。
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平台也一样,卷死了实体经济,结果是全社会性的消费降级,市场萎缩,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所以说,卷死别人并不会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好。你比别人更能吃苦的结果是别人被你卷死了,但你依然在吃苦,而不是你不用再吃苦了。
这时候我们可能就要重新理解双休、八小时工作制、法定假期和定期涨工资的必要性了。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这就是应该落实劳动法的时候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