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和11月,都堪比机圈“春晚”,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旗舰新品,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是新产品和技术的展示舞台,更是品牌之间营销策略的大比拼。尤其是最近关注度特别高的华为mate 70系列。

然而,三星最近也加入战局,给自家W25系列的折叠屏打造了一支极具氛围感的广告,背后隐藏着三星对于折叠屏市场的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星折叠屏上线新广告

制造优雅格调

为了推广三星W25系列的折叠屏新品手机,三星近日上线了一支格调满满的广告片,尽显三星W25的优雅风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以一位优雅绅士为主角,并利用黄色调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氛围感,甚至有点王家卫的那种镜头表现既视感,赋予产品一种高端、优雅的形象。

随着镜头推进,影片展示了一系列主角与友人谈笑风生、自在出游异国、使用三星W25与旅客从容交流的画面,实现将三星W25的翻译特色功能融入到整体的高端形象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注意到,短片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和对话,仅是舒缓、有格调的背景音乐贯穿始终,试图去尽可能地展现“持三星W25也能如此游刃有余”的直观感觉。

而品牌将产品的卖点融入故事之中,既避免了单纯介绍卖点的枯燥感,也能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产品的功能特点,强化了产品为高端用户提供优质体验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那些注重手机格调的高端用户来说,这条广告片所呈现的尊贵优雅的视觉效果,无疑能将这款手机与高端、品质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让人产生购买欲望。

从营销层面上说,这其实也是品牌制造从容、优雅体感的一种方式,将折叠屏锁定为商务人士、高端人士使用产品,进而形成一种既定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场景和故事

植入体感和卖点

营销场上五花八门,情感营销、IP借势、脑洞创意层出不穷,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与用户建立连接的过程,能否博得消费者的好感度,就是品牌营销的关键之处。

三星此次的这支折叠屏广告,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即氛围制造。通过一系列故事、场景去表现一种体感,一种折叠屏的使用场景、使用人群。特别是其中所展示的优雅调性,这一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之前,喜剧大赛节目特别火热,三星就曾携手节目人气组合「少爷和我」以及「小婉管乐」带来「折叠大通关」广告片,把“折叠”的这个卖点做了另一番整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告片保留了「少爷和我」的原小品人设,大帅府的少爷和管家。而短片主要讲述小婉和管乐想要见大帅夫人,而少爷和管家却设下了折叠挑战,没想到小婉和管乐都通过自身的功底一一通过的故事。

片子借由女生的柔韧度来展现三星折叠屏手机的折叠亮点,在幽默夸张中展现产品卖点,其中的旗袍着装就很有小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折叠一般是女性用户用的多,三星意识到了这一点,其实就是把折叠的这么一个功能,然后类比成女性的腰,与此同时展现出那种优雅格调。

当然,对于此次三星W25系列的折叠屏广告,一个更多往高端商务层面上走,另一个则往女性柔美层面上塑造,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通过场景、故事,去植入体感和卖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星之于折叠屏市场的用户争夺

用惯了直板手机,钱包尚有富余的人就想换个折叠屏手机来尝尝鲜,第一款折叠屏手机是柔宇科技的FlexPai柔派,后续三星、华为、vivo、oppo、小米也陆续跟进,折叠屏市场可以说是竞争激烈。

聚焦此次三星所发布的W25系列广告片,品牌通过对优雅生活方式的细腻描绘,成功地将W25系列定位为追求高品质生活、注重个人品味与社会地位的精英阶层的理想选择。这一策略巧妙地避开了单纯的技术参数比拼,转而强调用户体验和情感价值。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三星此次广告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即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基础上,对精神满足和身份认同的追求。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生活场景,如商务洽谈、国际旅行等,三星不仅展示了W25系列作为一款高端折叠屏手机的强大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现代生活方式图景,使得这款手机成为了用户向往的生活态度和方式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三星在形式和细节上也有小心思,比如很多无言胜有声的情感表达,诸如广告中所展现的即时翻译、大屏幕办公等功能,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的痛点,侧面强化三星W25系列作为高端科技产品的形象。

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使三星W25系列不单是一款手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品味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科技产品最终是产品力的竞争,尤其是在如今品牌多极化的格局下,就折叠屏领域,华为依旧是一个强劲对手,最简单的就是在产品的硬实力上,比如厚度、重量这些用户硬需求,三星之于折叠屏市场的用户争夺,某种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更好的技术迭代。

作者 | 张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