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举办期间,电影频道《今日影评》团队特别在“金鸡直播间”官方平台开设《真论电影》版块,由主持人晓丽深度对话九位影人,多维探索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21日至23日,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开启“真论电影——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深度对话录”专题,以三期特别节目精编汇聚受访影人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作之问:好故事,在哪里?

21日播出的首集专题栏目,向中国电影发出“创作之问”。什么是“好故事”?好故事应当如何创作?中国电影人如何为中国观众创作好故事?

近年来以《狙击手》《坚如磐石》《满江红》等编剧作品受到业界瞩目的陈宇,认为“没有什么好故事和不好的故事,但是有好的叙事和不好的叙事”。在他看来,文笔好和能把电影故事写好是两回事,“有时候文笔好可能是一个负面因素”,好的电影永远不是“逐字逐句”的文本照拍,而是用电影的方式再创作其中的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凭《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得上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的冉平,兼具作家与编剧身份。新鲜、有趣和动人,是他理解下“好故事”的三要素。对于讲好故事这一“技术性问题”,冉平直言一定要输出观众感兴趣的东西,自己在“封神”故事的改编中就着力重塑一个年轻的人物及英雄观,这样的“新意”也获得了观众的欢迎。

凭《夺冠》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拥有《中国合伙人》《三大队》等作品的编剧张冀,谦虚表示自己是“被现实题材选中的编剧”。从创作实践与市场观察出发,张冀坚定认为当下的电影创作要“提速、跟类型结合”,这样方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对故事要求更为极致的观众。

由张吃鱼编剧并执导的电影《独行月球》曾获金鸡奖四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美术、最佳音乐两项大奖。在他看来,只要能给人带来新鲜感的故事就是好故事,而创新的过程一定是困难的。“如果创新是件简单的事情,它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时代之问:电影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

22日播出的专题第二期节目,向中国电影发出“时代之问”。在越来越多电影主动选择反映时代、彰显时代气息的当下,中国电影应当如何表现时代之“变”,又该如何将时代故事拍出新意?

在张冀眼中,很多很好的故事都极具本土性与民族性,“有中国式的情感”,所以他一直在有意识地透过真实故事寻找电影的原型。而在话剧导演出身的张吃鱼看来,把剧场时代“观察观众”的习惯带到电影创作很受益,不过在电影创作上,这种观察必须要更为前置,要求也更为细致。

凭《长空之王》获得上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的刘晓世,认为自己作为创作者的使命,就是拍好当下年轻军人的精神面貌,尤其要展现出当下的军人与战争时期军人的“变与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润年、应萝佳夫妇以“打工人共情之作”《年会不能停!》同获本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在身兼编剧与导演身份的董润年看来,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日趋碎片化,电影创作也一定要增加有效的信息量去争取观众。编剧身份外也负责制片工作的应萝佳,则透露在《年会不能停!》剧本创作阶段自我怀疑的经历,而正是对“这个东西能做成吗”的反复追问,与应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调研及打磨,促成了作品与这个时代观众的共鸣。

焕新之问:中国电影如何拥抱新人新作?

23日播出的专题收官集,向中国电影发出“焕新之问”。在青年导演渐渐成为行业“主力军”的当下,他们被行业选择的标准和倾向都有哪些?两位近年来表现出色的监制——王红卫与姚晨给出他们的实践真知。

近年来,深耕科幻电影领域的王红卫,不仅是《流浪地球》系列的剧本指导,更直接以监制身份参与《宇宙探索编辑部》《从21世纪安全撤离》等青年导演的科幻佳作。在他看来,一个科幻电影剧本只有具备“能拍出来”的可行性才是好的,即使是低成本项目也能有着丰富的表达,而行业也应当对所有勇敢尝试新方向的新人导演更多一些的包容。

“情感质朴”的新人与“流动而真挚”的故事,是姚晨对于电影项目的考量倾向。不过,接连两部监制作品的“叫好不叫座”也令作为监制的她与新人导演都陷入迷茫与沮丧。但当又一部“生命力与多元表达”喷薄而出的新作(她的监制新作《生息之地》,由霍猛执导)来临,她又会“满血复活”。“你会瞬间觉得我还是要做这样的电影,还是会为自己的眼光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晚19:45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