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中原银行本计划发行2期同业存单,期限均为3个月,参考收益率分别为1.90%和1.95%,计划发行量均为3.0亿元,实际认购量分别为0.3亿元和0.5亿元,但实际认购率分别为10%和16.67%。同是11月,该行一笔4999万股的股权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架,目前处于报名阶段,将于12月1日正式开拍。虽然起拍价不足净资产3折,但目前暂无人报名。外界纷纷疑问,这家河南最大城商行,为何如此不遭人待见?
不过细看该行2024年的半年报和去年的年报,则可以发现端倪。在债券牛市的大背景下,这家银行的债券投资居然巨亏。上述巨亏,不能不让外界对该行困惑于该行的治理机制。尤其是连续两任董事长遭双开,更让外界对这家万亿资产规模银行的管理架构、监督、风控、合规等方面产生疑问。那么,究竟谁应该对上述两笔巨亏负责呢?根据原中原银行原副董事长王炯曾在《银行家》杂志上撰文,中原银行行长郭凯、副行长周丽涛等人恐怕都需要为上述亏损
发行遇冷
如果仅从收益率看,中原银行所发行的上述两笔债券收益率都不算低。根据中国货币网的同业拆借月报,10月银行间拆借规模达到16.75万亿元。其中,城商行的成交规模达到1.95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仅1.5668%,按常规分析,上述收益率已经高于同业,发行又只有3个月时间,应该不难发行。但结果却被无情打脸,中原银行的两笔三个月同业存单,总共只收获了0.8亿元认购。
十多天之后,中原银行再次发行了一笔计划发行量只有1亿元的同业存单,结果只获得了0.3亿元的认购。根据中原银行的公告,该笔同业存单周期长达一年,收益率同样达到1.93%,结果却仍然无人问津。这些同业存单发行相继遇冷,不能不让人思考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4999万股中原银行股权被摆上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根据平台信息显示,起拍时间为12月1日,起拍价为3599万元,也就是说,对应每股价格为0.72元。截至目前,已吸引了1000多次围观,但仍未有人报名。
根据中原银行公布的2024年度三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截至9月末中原银行的总资产高达1.36万亿元,其中权益资产总额达到994.27亿元。
联合资信在2023年年中发布了对中原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维持了后者“AAA”的评级。而根据该行公布的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资本充足率13.7%,均高于监管水平,与行业平均值接近。
在基本面良好的背景下,同业存单、股权拍卖先后遇冷,人们不禁疑惑,中原银行怎么了?
蹊跷巨亏
如果翻阅中原银行2024年半年报,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资产减值的80.96亿元中,有46.38亿元来自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业务。亏损金额是2023年末的305.1%。
在商业银行中,因为债券及其他金融投资而产生巨亏的商业银行颇为鲜见。同花顺和金斧子投研中心的数据显示,剔除规模不足1亿与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基金,共有296只短期纯债基金,1624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均录得正收益。上半年中证全债共上涨4.31%,中长期纯债基金相比之下超额表现更突出,且在整体收益平均数和中位数上也表现更优,背后原因或与二季度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有关。
在这一背景下,以债券为主要投资的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都实现了不错的盈利。根据Wind统计,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投资收益264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大增28%,苏农银行等8家银行投资收益增长超一倍。其中上海银行投资收益大增3倍至80亿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原银行的上述亏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进一步深挖上述亏损,可以发现,上述资产减值,主要是“以摊余资本计量的投资性金融资产”所导致。
截至今年6月30日,46.35亿元,其中有3.45亿元的减值已经发生,还有42.96亿元的损失尚未产生。
尽管“以摊余资本计量的投资性金融资产”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会有不同划分,但中原银行却有明确的分类,除了银行、政府和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还有信托计划项下的投资管理产品、债权融资计划、私募基金以及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从2023年的年度减值情况看,主要减值的是信托计划项下的投资管理产品和私募债投融资计划以及私募基金产品,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非上市企业所发行的债券。
实际上,按照中原银行的2023年年报,早在2023年,该行投资的私募基金、债权融资计划和信托计划项下的投资管理产品、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均发生过大规模的减值,当年度中原银行发生的金融投资减值损失高达61.42亿元。
根据洛阳网、中原银行甚至早在2023年2月就已经发生了理财产品到期后亏损不按收益率兑付的情况。
这可能意味着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所爆发的金融投资巨亏,早在2023年初就已经爆发。
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人意识到,中原银行的债权投资可能已经出现了爆雷风险。
掩盖不良贷款?
在信托计划项下的投资管理产品和私募债投融资计划以及私募基金产品等持续减值之时,人们更惊奇地发现被认为中原银行从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持续走低。
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一度达到5.83%。而当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平均不良率是4.36%;仅仅一年之后的2023年年末,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已经降低至408%。
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让外界感到惊讶,很大程度和该行重仓地产贷款有关。
在2021年年末,中原银行与建业地产、正商集团等省内龙头房地产开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两家房企分别提供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综合融资服务,并拟实现在涉房金融及非金融领域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此外,中原银行还与多家地产企业达成协议,提供贷款支持。
然而,建业地产很快在2023年年中全面违约,正商地产则在2023年的年末违约。两大客户同时债务违约,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却不升反降,难免引起外界的好奇,这是为什么?
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增速隐藏着关键的信息。
按理如此多的合作签约,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应该会快速增加。然而,根据该行2022—2024年上半年披露的财务信息,除了2021年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由171.57亿元,飙升至269.3亿元外,2022年和2023年的贷款,均只有小幅度增加。
这说明,中原银行对建业地产和正商地产的金融支持,并不只是通过贷款来实现。还有其他的金融服务来协助支持。
中原银行郑州分行历史上的一次拍卖委托,非常清晰地反映了中原银行可能为地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法。
中原银行郑州分行将于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2月22日在淘宝网资产竞价网络平台上,对中原银行对深圳皇庭投资公司的信托受益权进行公开挂牌竞价。
2017年中原银行以自有资金3.99亿元,通过华创证券认购“中原信托·皇庭国际定向资管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中原信托·皇庭集合信托计划”)。这款信托产品共募集资金5.33亿元,资金投向为“中原信托安信证券一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安信定向资管计划”),而安信定向资管计划的最终投向为深圳皇庭投资公司。
而如果中原银行像认购“中原信托·皇庭国际定向资管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一样,将原本无法办法或者已经出现风险苗头的房地产贷款,转化为信托、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以摊余资本计量的投资性金融资产”,那么就可能出现,财报披露的“金融投资连续巨亏,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不升反降”的现象。
当然这只是猜测。Y角兽曾向中原银行调研,询问导致上述金融投资巨亏的原因是什么,但未获回应。
谁需要为巨亏负责?
不过,去年12月29日中原银行新乡分行的一笔罚单,一定程度证实,房地产贷款可能以债权投资被用作为地产项目。当时新乡分行领到总额360万元的罚单的原因之一是委托债权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资金被挪用于置换土地出让金;另外,该行还以受让不良资产为条件办理信贷业务。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中原银行也曾经发生过。上游新闻转载的《中国城市建设网》的报道称,中原银行洛阳分行(原洛阳银行)于2017年12月25日购买中原信托有限公司(简称中原信托)的两期信托产品:《中原财富-宏业272期和273期集合信托计划》,其投资额共计24.9亿元,期限为5年。因中原信托提供的融资项目为虚假项目,中原银行对其提供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和投资风险未进行认真审核,导致虚假开发项目套走其24.9亿元巨额资金,该笔资金于2022年12月25日到期后无力偿还,其专项开发项目资金流向不明,巨额国有资金面临流失的风险。
根据上述报道,以债权投资用于房地产项目的贷款,中原银行是有先例的。而建业地产也曾通过中原信托发行了多个信托计划。中原银行利用公募的理财资金认购这些信托计划,理论上是存在可能的。
就像年初的热播剧《城中之城》里的戴行,就曾演出过相似的戏码,因为违规将提供给嘉祥实业的贷款,包装成理财产品投资。
但是,戴行也因此遭遇车祸丧命,其身后更是陷入纪委的调查。
巧合的是,2023年年中,在建业地产、正商地产等房地产企业持续全面违约之际,原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也突然离职,并在今年七月,被宣布开除党籍和公职。
然而,上述金融投资巨亏,如果仅仅徐诺金一人就能说了算,那么整个中原银行的治理架构、风控体系,都需要大刀阔斧的整治和完善。
事实上,中原银行原副董事长王炯曾在《银行家》杂志上撰文称,根据《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董事会要发挥其在确定公司战略、风险控制、高管评价、监管合规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完善其核心决策与监督执行功能。推动建立以监事会为统领,包含内审、合规、内控和纪检等部门的统一监督体系,做实对董事、高管层履职行为的监督职能,围绕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风险点问题,深入各级经营机构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审计,向董事会和高管层发送风险提示并督促整改。
如果,中原银行的管理层也如王炯所说,在充分了解重大事项得到前提下,进行决策。那么,除了徐诺金之外,当时包括王炯在内的董事会成员,以及当时已经是党委委员、党委书记的现任行长刘凯、副行长周丽涛在内的董事会成员、经营高管层,均需要对此负责。
然而,事实真相究竟怎样?还待中原银行和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披露。
版权声明:所有Y角兽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Y角兽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