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个刚做手术摘除了左眼球的老兵,大骂儿子一顿:“家里没有钱吗?你怎么还能向国家伸手呢?”随后,为了防止儿子再去报销,老兵就在住院的全部单据给撕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的一天,一位73岁的老人陈训杨,在家干活时突然摔倒,紧接着他的左眼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老人的情况很快被他儿子察觉,于是立刻把老人送进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县人民医院。
老人来到医院后,很快就被送进了手术室,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后,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但是他的左眼却已经不在了,原来是因为老人的左眼在以前受过伤,导致现在旧伤复发,不得不摘除。
在医院门诊大厅的角落里,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正和他对面的中年男子激烈地争吵着,老人看起来刚刚做完手术,左眼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
中年男子催促老人在费用报销单据上签字,老人很是生气,愤怒地将儿子斥责了一顿:“家里出不起这笔钱吗?还要向国家伸手?你这共产党员不害臊吗?”说话间,竟一把夺过儿子手里的单据,撕了个粉碎。
儿子委屈地低下了头,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这笔医药费是自己卖了家中的两头猪,好不容易才凑齐的,而这原本是孩子的学费和来年的肥料钱。
由于父亲当时身体刚好,为父亲身体考虑,还是顺应了父亲的意见。
几年过后,国家组织退伍老兵信息采集,儿子和乡亲们才知道,身边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人,竟然是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一等功臣。
原来,陈训杨眼睛上的伤,是年轻时剿匪战斗中不幸被敌人所打伤,但是,陈训杨看着身边的战友们前仆后继,便也下定决心坚持到最后一刻。
不久之后,这场战争胜利了,可是,由于陈训杨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和当时医疗条件落后等原因,陈训杨左眼的伤便一直没有痊愈,且出现了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出生于1920年的江西省高安县,在家中排行老七,上面有六个哥哥,父母也都是以务农为生,所以在他们幼年时,家里常常无米下锅,兄弟几个稍大点后就去了地主家里做长工,受尽了欺压和折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百姓们一直生活在水火之中。
陈训杨一家自然也不例外,大哥二哥参加红军后就失去了联系,三哥四哥不幸惨死在日军的炮火下,五哥六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不知生死。
本来幸福的家庭,如今支离破碎,只剩下陈训杨和父母相依为命。
1948年,父母过世之后,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不成想,国民党又到他们村里在抓壮丁,陈训杨不愿意去却死死捆住双手带走,还骗他不让他上战场,只需要负责通讯就好。
可是,很快淮海战役打响,陈训杨被逼着上战场。而且他在战役中被俘虏。
解放军的物资极度匮乏,这都是大家省出来的粮食。为了让他吃饱,班长还让炊事班给他煮了一碗面条。
陈训杨被大家的温暖感动了。解放军给他两个选择,一是给他路费让他回家,二是留下来参加战斗。
陈训杨想都没有想,他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被编入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尖刀团——138团。
就这样,陈训杨踏上了一心跟党走的“长征之路”,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停下脚步……
在过了几十年后,陈训杨老人依然还记得那碗面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渡江战役中,陈训杨由于表现突出,贡献巨大,荣立一等功,被授予“水上英雄”称号。
在朝鲜战场,他先后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空降和抗登陆作战等多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3年,陈训杨离开了朝鲜战场,回到了国内。1955年,陈训杨从部队复员,结束了七年的戎马生涯,回到了家乡。
临行前,事实上,凭借着自己取得的战功,当时的他完全可以谋一个好前程。可他还是选择收起曾经的一切,以最平凡的样子复员回乡,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故土。
部队首长杨得志集结了陈训杨在内的战斗功臣做了最后的嘱托,他说:“你们在部队都是英雄,但到了地方不能称英雄,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团结老百姓,再立新功!”
1993年,73岁的陈训杨在家中劳作,却意外左眼旧伤复发。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而有关于医药费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