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5年8月,党中央开始实行工资制度。

正因此,众多开国功臣纷纷按照相应的军衔或职务,获得了对应级别的待遇。

然而,一位名叫郑位三的老共产党员情况却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事实上,由于伤病,他早已离开工作岗位,后失去参与授衔机会。

那么,该按什么标准给他放工资呢?

正当有关工作人员为此愁眉不展时,主席作出意外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

他亲自特批,将郑位三定为三级工资。

要知道,这个标准是开国元帅的待遇,属于副总理待遇。

这不禁让人好奇,郑位三究竟做出过怎样的重大贡献才能得此殊荣呢?

将军之家,投身革命

1902年,郑位三出生于“红军的家乡”——湖北黄安(今红安)。

实际上,红军称号的起源便是来自红安。

这里也走出了223位将军。

非但这样,历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也是在此发动的。

不过,当时的红安还只是座劣绅恶霸横行的县城,尚未完成革命的蜕变。

在这里出生,郑位三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要走上一条战斗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红安县

他七岁进入私塾后,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受启。

彼时,其私塾先生郑锡云深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

于是,他经常向学生们谈论时政,介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经过几次课堂接触,聪明好学的郑位三很得老师的喜爱。

有时放学晚了,郑云锡还让他直接住在自己家。

就这样,在老师的悉心栽培下,郑位三成绩优异。

他的思想也早早有了深刻的洞见。

16岁那年,郑位三以全校第三名的的成绩考入湖北甲种工业学校。

从此,郑位三便踏上武昌求学。

其实,郑位三原名叫郑植槐。

也是因为这回考试,郑云锡为他骄傲不已,才给他改名“位三”。

不仅如此,其还特地写信给朋友肖楚女,请他照顾自己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楚女

也正是在萧楚女的影响下,郑位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并结识了恽代英、陈潭秋等先进知识分子。

1919年,他积极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的行列。

后来,他在恽代英等人组织的“利群书社”,进一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

那个时候,利群书社不仅经销各种新书报;

同时也是武汉传播马列主义与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自然,武汉的进步青年往往聚会于此,且以此地作为对外交往的联络点。

通过在利群书社的阅读以及活动,郑位三的思想起了重大变化。

他从对现实不满到产生了要改造社会的想法。

只是,要如何改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

想到这儿,郑位三灵光一现:

唯有像俄国一样,发动武装起义;

而且要发动农民,才能建立起劳动人民的政权。

1922年,郑位三完成学业。

其实,他本可以凭借优秀成绩进入武昌高等师范继续读书。

但其毅然选择走革命的道路。

至此,郑位三回到家乡。

同老师郑云锡一样,他也利用教书,给更多人带去思想启蒙。

那段时间,他在家乡积极宣传马列主义。

不仅如此,其还多次组织发动当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5年,郑位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职业革命家。

一年后,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

彼时,郑位三以中共黄安县县委的身份领导着黄安的革命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焕先

他与吴焕先利用“红枪会”组织训练起一批农民革命武装势力。

而这也是后来黄麻起义的骨干力量 。

一时间,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当地展开。

不料,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便先后叛变革命。

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对黄安的共产党人疯狂“清剿”。

可想而知,作为领导人的郑位三也名列其中。

当时,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有的人动摇了,甚至叛变了。

但郑位三坚定地留了下来。

哪怕中共黄安县委常委只剩他一人,他也要组织党员,重建黄安县委。

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

带领大家斗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

在一片阴霾之下,党的“八七”会议召开。

此次会议制定了“举行秋收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计划。

得知这一消息后,郑位三积极响应号召。

他立马组织和领导了黄安“九月暴动”。

此举无疑为之后更大规模的麻黄起义创造基础。

紧接着,郑位三开始为接下来的黄麻起义做准备工作。

可惜的是,他在起义前夕因病而未能亲自投身起义运动中。

即便如此,黄麻起义的胜利,有他不可忽视的贡献与功绩。

在其家乡湖北黄安,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

1930年3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

郑位三被调任特委,领导苏区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阶段是他大展拳脚的时期。

但也是最艰难痛苦的一段革命历程。

临危受命,有勇有谋

作为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

郑位三早在根据地成立前,就已在率部打游击的过程中,组织训练了一批革命武装力量。

这为苏区创建打下基础。

因此,在他正式接手苏区的建设后,

经过一年的发展壮大,鄂豫皖苏区就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然而,革命进程总是曲折迂回的。

1931年,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进行改组。

因他的个人错误,“肃反”逮捕、杀害了近万名群众同志。

苏区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焘

因此,1932年6月,当面对蒋介石来势汹汹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时,

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根本没有力量与之抗衡。

最终,大家不得不放弃鄂豫皖苏区,转战西进。

不过当时,郑位三受命留下来。

在这危难之际,他接任了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领导鄂东北的革命斗争。

奈何双方实力太过悬殊。

随着战事推进,鄂豫皖根据地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无人区。

更令人痛心的是,郑位三一家也遭受了很大不幸。

他的母亲迫于饥饿,吃野菜中毒而死;

他的父亲因早年领导革命长期在深山活动,长了一身毒疮,病死在山中;

他的妻子曹梦云为躲避兵乱,活活冻死在山洞里。

可尽管痛失三位至亲,郑位三也没有倒下。

他将悲痛化为动力,坚持同敌人斗争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左)

然而,其自己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当时,他领导的部队主要在天台山、老君山、仰天窝一带的深山老林中战斗。

那里环境恶劣,吃的、穿的、住的都稀缺。

郑位三和游击队员们只得露宿山林。

一件破烂单衣,白天当衫,晚上当被。

他们每天就靠剥树皮、挖葛藤根充饥。

时间一长,郑位三还染了一身疥疮,经常感染化脓,痛痒难熬。

可想而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要面对强大的敌军。

人很容易就丧失信心与勇气。

为了鼓舞士气,郑位三经常给大家讲从前农民暴动和创建苏区时的斗争故事。

那时候,他也是从一个人的黄安县委建立起新县委,带领大家从无到有创立苏区。

因此,其告诉战士们,

即使他们只剩下几个人,也绝不能放弃,要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只有战斗才会看见曙光!

在他的不断影响下,部队团结一心,斗争情绪始终高昂。

郑位三不仅稳住了人心,还在战斗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便衣队作战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中)

他发现在游击战中,三、五人组成一个便衣队,且携带短枪、匕首类武器,最能有效掩护自己,袭扰敌人。

因此,为了快速壮大便衣队,郑位三在罗山县卡房举办专门的训练班。

他亲自讲课,轮训骨干。

在其组织培养下,一支机动灵活的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就此诞生。

他们昼伏夜动,四处游击。

紧密联系群众的同时,也配合主力红军行动。

郑位三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与斗争中建立不朽功绩,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

而在这里积攒的丰富斗争经验,也为他之后的每一场胜仗奠定基础。

骁勇善战,能文能武

1935年,郑位三随红二十五军长征至陕南。

后来,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

郑位三则奉命留下领导当地斗争。

当时,鄂豫陕根据地仅有一个连和若干负伤的战士。

众人加起来不过百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这点人数与庞大的敌军战斗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郑位三偏偏做到了。

他似乎总是受命于危难时刻,却也总能以他智慧和才能扭转局势。

面对敌人20多个团的兵力“清剿”,郑位三认为必须要集中兵力,统一领导,才能保障游击战争的胜利。

于是,他召开联席会议,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合并成鄂豫陕特委;

并把留下的红军和游击武装编成红74师。

至此,军队组建完毕。

郑位三又立马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制定“兜大圈子”的游击战法。

不得不说,他在军事上的判断非常准确。

其总是能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策略以小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兜大圈子”,是从敌人的包围中奔来突去,忽东忽西,神出鬼没,大胆而灵活地开展游击战争。

一次,我军先是伏击了镇安县青铜关敌40军230团一个营。

紧接着,众人声东击西,袭占了佛坪县城。

等敌人到来时,我军又打出秦岭。

敌人围来,游击队就入山,再次占领佛坪县城。

我军就是这样带着敌人兜圈子,先后打破了三次“围攻”。

初此以来,郑位三在领导陕南的游击战争中,还会依据变化的形势,灵活调整、制定相应政策。

1936年秋,一次重兵“围剿”。

郑位三随机根据山区地形,制定出“化整为零”的方针,带领众人深入敌后活动。

当时,他领导一团先奔袭两岔河,回兵大龙庙,横扫反动民团。

而后,其再集中部队兵力,在商南县富水关痛击敌军别动队一个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

紧接着,郑位三挥师北上在华山脚下转了三个大圈,进入兰田境内,震动西安之敌。

不过这个时候,红74师还没有电台。

众人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完全不了解当前斗争形势。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郑位三硬是通过询问,以及报纸和敌伪信件判断敌情。

最终,他不仅带着红74四师打下宁陕县城;

而且还分析敌情,做出部队就地休整8天的决定。

在这八天时间里,郑位三也没有浪费时间。

休整军队的同时,他还带领手下士兵开展群众工作。

当第九天撒离后,敌人果然进入宁陕县城。

如此来看,郑位三战略远见的判断再次令人叹服。

除此外,他还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分化敌人,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

首先,他会主动派人去做当地义和团组织的工作。

彼时,其以资助武器、经费为交换,把这支农民武装改编为红74师补充团。

其次,郑位三还亲自写信联系敌方率部起义的同志,使其加入到我方队伍。

再者,他对大地主采取不没收财产的政策,让其为我军采购药品、布匹等物资。

最后,其还会教育伪区长为我方暗地里送情报、筹粮款、掩护伤员。

以上具体政策的贯彻执行,十分有效地配合了游击战的胜利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与家人

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在郑位三的领导下,独立坚持了近两年的游击战争。

红74师也由此发展壮大到2100余人。

后来,贺龙曾说过:

“红七十四师能在陕南坚持近两年的游击战争,位三同志的正确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夏天,郑位三受毛主席的委派,返回鄂豫皖边区领导人民进行抗战。

这一时期,他将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组织建立了4个游击大队。

并协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同时,他还会指挥部队开展反“扫荡”。

后来,郑位三与李先念等同志一起,领导鄂豫边区军民开展敌后抗战,巩固扩大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刚落下帷幕。

国民党就先后调集30万大军包围地处中原的鄠豫边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

10月30日,以郑位三为首的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

那个时候,他一方面坚决自卫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另一方面发动军民开展生产自救,粉碎其经济封锁。

我军不仅扼守住中原战略要地,还死死拖住国民党30万大军。

种种行动为我军发动全面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1946年6月,国民党准备向中原我军发起大规模的围攻。

中原局在突围前,郑位三的身体早已经因多年征战而落得一身伤病。

党中央本想让他离开部队去延安。

但其说什么也要留下领导突围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右)

他和李先念经过缜密部署后,决定共同率领北路军,抢在国民党总攻发动前,冲破多道防线,胜利到达陕南。

最终,中原突围保存了我方力量,牵制住敌军大量兵力。

这对解放战争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忘革命,心系国家

1949年,新中国诞生。

为革命舍生忘死的郑位三却因病再无力承担具体工作。

经党中央同意,他留在湖北休养治病。

那时的报刊、书籍、纪念、博物馆对革命功臣们大力赞扬歌颂,却从没提到郑位三这个名字。

他曾任新四军二师和五师政委。

可在新四军师长、政委名单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位三(后右三)

但郑位三并不在乎这些名利。

他只是遗憾不能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虽然没有职务,但是其在休养期间也闲不住。

当时,郑位三没事儿就会到民众中去了解民情。

他说:

“我虽不执政,但我要参政,我要为党分忧解难,尽绵薄之力。 ”

1955年4月,党中央把郑位三接到北京定居。

8月,在首次实行工资制度时,鉴于郑位三的重大贡献,他被定为行政三级工资,享受政府副总理级待遇。

得到国家每月的补助津贴后,郑位三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将薪水全部拿去解决老区人民和烈士后代的生活困难问题。

其自己对于衣食住行,从来没要求,生活得十分节俭。

在郑位三看来,物质、名誉都是外物。

人这辈子最重要的还是看他做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两件事,是他一直坚持在做的:

学习研究理论和关心干部问题。

郑位三认为,一个革命者必须精通马列主义,系统了解和制定政策。

其实,学习和研究革命理论,是他从早年就养成的学习习惯。

也正因此,其几乎每天都会坚持写读书心得、理论文章和日记。

他的床头柜和写字台上放满了小纸条、小卡片。

只要有心得,他就立即记上。

在关心干部的问题上,郑位三曾主动为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学员作报告,宣讲马克思主义。

他希望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后来,其又向李先念提出在群众中选拔优秀干部的三条标准。

即“革命性强、联系群众、服从党的领导”。

而对于解放后遗留地方旧职员的处理,郑位三更是夜以继日地研究妥当的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

他向李先念提议,将旧职员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安排,而不可一刀切。

闻言,李先念采取了他的意见,还十分高兴地说:

“有人向我告状,说你不‘安分’,不好好休息,要参政。”

对此,郑位三笑了笑,回答道:

“先念啊,我不能只领“朝廷”俸禄,而不为“朝廷”出谋献策呀!”

自然,他的建议使许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

时隔多年,一些当年的人谈起这件事,无不称赞郑位三的开阔胸襟和功绩。

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徐向前等曾与他在鄂豫皖共同战斗的老友,亲往医院向郑位三的遗体告别。

随后邓小平为他主持了追悼会,送别这位为革命贡献一生的英雄。

结语

郑位三曾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理想:

“胜利勿忘烈士功,请将遗志记心中,终极目标共产制,大家努力莫放松。 ”

在革命斗争时期,郑位三同志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即便赋闲在家,他亦不忘尽己所能,贡献力量。

他的一生是真正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艰苦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和新四军二师、五师及中原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郑位三当得起副总理的待遇。

他的功绩不会磨灭,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参考资料

郑复康. 我的父亲郑位三[C]//.铁流(29).,2016:379-395.

何立波.赋闲不忘革命的郑位三[J].湖北档案,2010(12):37-38.

苏振兰,夏明星.郑位三:鄂豫皖苏区的元老之一[J].党史天地,2008(0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