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国家开始实行军衔制,已经是1955年的事情,当时有1000多人参加了仪式,并被授予不同的军衔。其中,有一人很特殊,在后人眼中,他是开国上将,但是在最初的授衔仪式上,却没有看到他的名字。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将军之所以没有出现在授衔仪式上,是因为他的名字被毛主席特意划掉了。而授衔仪式4个月后,毛主席却单独找来王建安,专门为他授衔。那么,王建安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够受到毛主席如此对待?
1.毛主席划掉他的名字
在漫长的战争年代,我党和我军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们每个人都是开国功勋。但是在授衔的时候,还是需要分出高低主次,这就需要根据每位将领的功劳、表现以及相关资历进行审核。
初步名单公布后,一共有57人被评为上将,但是交给毛主席审阅后,却有2个人的名字被划掉了。其中,李聚奎的情况很特殊,他战功卓著,理应授予上将军衔,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转任石油部部长,国家规定离开军队的干部,不再进行授衔,他因此没有得到军衔。
至于王建安为什么被排除在外,和毛主席的批示有关,他特别指出,王建安为人骄傲自满,还是授予中将比较好。这样一来,可就让参与评定的罗荣桓等人为难了,因为只从战功来看,王建安至少是上将级别。
但毛主席说得也很有道理,王建安此人性格鲁莽,眼中没有上下级之分,再加上嗓门很大,每次开会发言都像是吵架。著名的老好人陈毅元帅,就曾经领教过王建安的火爆脾气,作为上级的他,竟然被王建安拍着桌子顶撞,在场的人全都吓得屏住呼吸。因此,经过多方考虑后,审核小组决定暂时不给王建安授衔,
2.当了几十年副手的王建安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建安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没有提出任何抱怨。这和王建安的内心想法有关,他早年投身军旅,目的是打败反动派和侵略者,让老百姓能够过上舒心的日子,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因此,是不是有军衔,对王建安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他能继续留在部队工作,为国防事业做贡献,他就很满足了。再加上随着年龄增长,王建安的脾气也收敛了很多,他 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很少再拍桌子瞪眼睛。
当然,经过反复审核后,国家还是决定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半年多以后,毛主席亲自到场,为王建安举行了授衔仪式,肯定了他在战争年代建立的功勋。在新中国的100多位开国将领中,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实际上,王建安的军旅生涯在后人看来,并不是特别成功,虽然他行军打仗很有一套,但由于性格原因,始终无法担任正职。从1926年参加北伐开始,王建安参加过数百次战役,每次都冲锋在前,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往往看不到他的身影。
正因如此,王建安的很多功劳,其实并不是特别明确,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也一直在给别人当副手。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在沈阳、济南、福州等地都当过军事领导,但始终是副司令员,年过六旬之后,这一状况同样没有得到改变。
直到1975年进入中纪委工作,王建安才算是摆脱了“王副司令”的头衔,但他还是没有成为单位一把手。尽管如此,王建安从未表达不满,这种作风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3.没有追悼会的开国上将
一般来说,开国将军去世后,都会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参加追悼会的人也会络绎不绝。但王建安却是例外,他死后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并非他人缘不好,而是家人尊重他的遗愿,根本没有举行追悼会。
王建安也是有名的清廉将军,虽然担任军方要职多年,但他始终住在普通的单元楼里,家具只有3样:硬板床、桌子和椅子。王建安年老之后,组织上允许他召回一个子女回到北京,专门负责照顾他的起居生活。
但王建安拒绝了,他表示子女一定要在不依靠父亲的情况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永远不要想着调回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直到王建安去世后,5个子女才得知消息,但他们还是遵照父亲的遗愿,不开追悼会,不搞送别会。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陈锡联将军想看看老战友,特意给301医院打电话,外界压根不知道王建安已经病故,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