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校长,他不仅想要开除一位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还给这位学生记了一次大过。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这位校长晚年生活困顿之时,那位曾经被他想要开除的学生不仅没有记恨于心,反而派人送来了1200斤大米和50万元(旧币)。这位校长就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张干,而那位学生,正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位校长与一位学生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何一场开除风波之后,却成就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
一、张干与湖南一师的不解之缘
1912年,张干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国。这一年,他31岁,正值壮年。回国后,他先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1914年,他临危受命,出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一职。
当时的湖南一师是由原来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第四师范合并而成。学校虽然名为"第一",但当时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校舍破旧不堪,图书设备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纪律涣散。
张干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校纪。他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校规,要求学生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按时出操,统一着装。同时,他还延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教师前来任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对毛泽东影响深远的杨昌济先生。
在教学方面,张干坚持"教育救国"的理念。他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从培养新型人才做起。他在学校推行"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在保持传统经典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引进新式教育理念。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张干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他甚至自掏腰包购置了一批实验器材和图书。在他的努力下,湖南一师的教学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学校的声誉也日渐提升。
1914年秋季开学时,张干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著名的"勤奋兴学"演说。他说:"诸位同学,你们要知道,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作为未来的教师,你们肩负着教育救国的重任。希望你们能够勤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番话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生,包括当时已经在校的毛泽东,都深受鼓舞。张干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将校长室的一间偏房辟为图书室,让学生可以自由借阅。
在管理学校期间,张干还创办了学生刊物《湘江评论》,鼓励学生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表达思想。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交流平台。许多学生,包括毛泽东在内,都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张干担任校长期间,湖南一师逐渐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师范学校。学校不仅培养出了大批优秀教师,更成为了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然而,就在学校发展蒸蒸日上之际,一场由学杂费引发的风波,却打破了校园的平静。
二、风波起:学杂费事件的真相
1915年春,湖南军阀汤芗铭为筹措军费,向各级学校施压,要求增收学杂费。湖南省议会随即下发通知,规定师范生每学期需额外缴纳10元学杂费。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消息传开后,湖南一师顿时沸腾。学生们纷纷聚集在教室和宿舍里议论此事。有人说这10元可以买20斤大米,有人说这钱够一个普通家庭半个月的生活费。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这笔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时,湖南一师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他们进入师范学校就读,本是因为师范生享有免费教育的优待。现在突然要收取学杂费,打破了他们的求学计划。
张干接到通知后,按照上级要求在学校张贴了收费公告。不料这一举动引发了更大的风波。学生们误以为是张干提议收取这笔费用,愤怒情绪迅速蔓延。
1915年3月15日,毛泽东在与同学讨论后,写下了著名的《驱张宣言》。这份宣言措辞严厉,要求张干就收费一事向全体学生道歉,并撤销收费决定。宣言很快在学生中传开,引起强烈共鸣。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收费问题。军阀当局得知此事后,向学校施压,要求严惩带头闹事的学生。张干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表态要开除带头的学生。
然而,事情并未按军阀的意愿发展。杨昌济等教师站出来为学生说情。他们向张干解释,学生的行为虽有不当,但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同时,学生们也采取了更激烈的抗议方式,集体罢课,并喊出"张干一日不走,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
面对这种局面,张干陷入两难。一方面,他必须维护校长的威严和学校的秩序;另一方面,他又不愿看到学生因此失学。最终,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毛泽东等人记大过处分,但不开除他们。
这场风波最终以张干主动请辞而告终。1915年4月,他离开了工作了一年多的湖南一师,前往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任教。而在他离开后不久,军阀当局因为各方压力,最终取消了这项收费决定。
这场风波看似是一场单纯的学杂费争议,实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诸多矛盾。军阀横征暴敛,教育经费短缺,师生之间的代沟,都在这场风波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而张干在其中的角色,也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三、意外发现:张干暗中的保护
1950年代初期,一份尘封已久的档案在湖南省档案馆被发现。这份署名为张干的私人信件,揭示了1915年那场风波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原来,在表面对学生采取强硬态度的同时,张干实际上一直在暗中保护着这些学生。
据当时的档案记载,1915年3月,军阀汤芗铭的亲信曾多次到访湖南一师,要求严惩参与抗议的学生。他们甚至列出了一份需要开除的学生名单,其中就包括毛泽东。面对军阀的压力,张干采取了一种巧妙的周旋方式。
他先是在军阀面前表态要严惩学生,以此暂时平息军阀的怒火。同时,他私下找到了与军阀有些交情的杨昌济,请他从中调解。杨昌济后来在日记中提到:"张校长虽言辞严厉,实则用心良苦。今日又来告,言欲以记过了之,免去开除之祸。"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学生罢课期间,张干暗中安排学校继续供应伙食,并未断绝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他还通过教务处传话,告诉学生们可以在校内自习,只是暂时不上课。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给双方留下缓和的余地。
当时担任教务处职员的李某在1952年的一份回忆材料中写道:"张校长表面上对学生很严厉,私下却多次叮嘱我们要照顾好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让他们挨饿受冻。他说这些学生都是农家子弟,离家求学不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