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众芳俱寂寥,独有牡丹香。
技术提升、品种“扩繁”、包装“提档”、销售“触网”……近几年,菏泽催花牡丹从业者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在技术、营销上不断探索,持续“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了催花牡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增加了花农利润,推动了产业发展。
从“薰花”“烘花”到热泵供暖
“北方冷空气来了,菏泽气温骤降,催花大棚内马上开始供暖增温了。”11月25日,菏泽诚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洪勇开始进行温室专用热泵的调试工作。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菏泽诚美花木基地,每一座催花大棚内都有两台大功率的温室专用热泵。“这两台热泵功率大,使用地热清洁能源,可以满足1000平方米催花大棚的供热需求。”李洪勇说,“这种温室专用热泵操作方便、高效节能,对催花牡丹帮助很大。”
近年来,菏泽催花大棚的增温方式,从传统的柴草、煤炭、天然气到今天的热泵供暖,发生了巨大变化。
早在唐朝,人们就利用牡丹的生态习性,将它置于土窑,四周以火烘,促使其提前至春节期间开花。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土窑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当时称“薰花”“烘花”“烤花”“堂花”等。时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花农,仍将催花称为“薰花”。
北宋时期,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已较完善,宋人周密在所著的《齐东野语》中写道:“马塍(在今浙江杭州)艺花如艺粟,橐驼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侯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胜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尽其妙耳。”可见,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在宋代时已有一定的程式。
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中,也有明朝时期冬季牡丹催花的描述。
一枝牡丹,借助花农智慧和科技的加持,在冰雪中绽放,给凛冽寒冬带来醉人花香。在2010年之前,菏泽催花大棚主要靠燃煤获得热量。从2017年开始,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催花大棚改为气、电加热。菏泽催花牡丹从大棚加温到上市销售一般需要50天左右,催花大棚里白天温度一般控制在18至25℃,夜间温度一般控制在7到12℃,每段时间内具体温度的调节还要根据牡丹的品种、长势、计划上市日期来定。
催花牡丹怒放奥运赛场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是菏泽牡丹从业者内在的精神气质,也是牡丹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985年3月,为扩大菏泽牡丹知名度,原菏泽市(县级市)在北京举办以牡丹为题材的菏泽牡丹书画展。为烘托展览气氛,决定在书画展上配展菏泽牡丹。那时候,在菏泽现代历史上,还少有北方温室催花成功的记载。当年接到任务的菏泽牡丹专家赵孝知、赵建修等人,首先赶到济南大明湖公园,请教石大连工程师。原来,石大连等人曾经从菏泽购买牡丹,搞过迎春花展,有一定的催花经验。返回菏泽后,根据石大连“温度要大、温差要小”的经验,赵孝知制定了催花方案。结果,30天后,催花牡丹枝条疯长,个别牡丹长得像地瓜秧似的,拖在花盆上,花蕾全部败育,初次实验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但赵孝知、赵建修等人没灰心,静下心来分析查找失败原因,终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温室内昼夜温差过小,相对湿度过大。他们重新制定了催花管理方案:在温室顶部开通风排湿的天窗,使昼夜温差扩大到10℃左右,减少浇水量。他们随后在冰天雪地的大田里,再次刨出350株牡丹用于催花。苦心人天不负,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催花牡丹叶花并茂,十分喜人。在北京举办的菏泽牡丹书画展开幕后,每天前来观赏菏泽书画和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一位老者,为了一盆“豆绿”先后三次去观赏。他和赵孝知协商:撤展后,他要出高价将这盆牡丹买回家。
据赵孝知回忆,肖华将军在参观菏泽牡丹书画展时,对盛开的牡丹花赞不绝口,挥笔题写了“花墨相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该墨宝已经成为菏泽北方温室第一次催花成功的见证。
此后,赵孝知总结此次北方温室催花的经验,并结合南方催花技术,将800盆大胡红催花成功。每盆牡丹的成花率在10个花蕾以上,成花最多的一株有23个花蕾。
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会长王莲英带了一名博士研究生。这名博士研究生多年从事夏季催花牡丹的科研,但迟迟不能使牡丹开放。王莲英推荐赵孝知带领这名博士研究生搞科研。仔细分析失败原因后,赵孝知试验夏季催花牡丹成功。
2007年8月初,赵孝知和王莲英带着部分试验成功的牡丹、芍药,找到负责奥运会用花的时任北京市花卉协会会长赵五一。赵五一看到五颜六色的催花牡丹、芍药,高兴地说:“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奥运村里就摆放你们的盆栽牡丹与芍药。”2008年8月8日,赵孝知的催花牡丹和芍药都应时开花,而且花的质量、植株的生长态势,都与春天大田开花无异,得到各国运动员、官员、记者的一致好评。
14年后,2022北京冬奥会举行。在冬奥会筹备、举办期间,代表着菏泽人民热情与祝福的100余盆催花牡丹亮相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受到冬奥会组委会以及运动员的喜爱。
科技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领跑,是基于积淀和创新。
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科技创新,菏泽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反季节催花技术,“菏泽籍”催花牡丹也香飘全国,带动了产业发展、花农增收。
“近年来,催花牡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本着差异化、人无我有的原则,我们在红色系、粉色系的基础上培育了其他色系的催花牡丹。”李洪勇介绍。近年来,菏泽催花牡丹从业者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催花种类向九大色系、多个品种转变,菏泽催花牡丹传统上以红色、粉色为主,近年来颜色、品种、时间都在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繁”。
此外,菏泽花农开始试水芍药催花,成为反季节催花市场的一大亮点。广大花农和科技工作者通过提升种植技术,将催花牡丹从大盆牡丹向小盆牡丹、案头牡丹转变。同时注重产品包装的创新,通过设计精美的牡丹花盆和包装盒,满足了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
近年来,菏泽牡丹销售模式实现了渠道、区域、运输模式全方位的转变。通过线上店铺和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菏泽催花牡丹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传统习惯,菏泽催花牡丹主要依靠线下花市、花展、熟客消费等渠道销售,市场辐射范围通常局限在菏泽及周边地区。近几年,“触网”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壁垒,增加了催花牡丹的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空间,为催花牡丹从业者创造了更多商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