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书法艺术非常活跃,一个巨大的书法团体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证书,有理论家,书法家,教育专家等等,但是什么人可以被称为书法家呢?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具有怎样的美学特征?
客观地说,中国书协是中国文联下属的一个较有权威性的组织,它以展赛、理论、教育、组织等方式选拔优秀的书法人才,很多书迷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书协的。
然而,中国书法协会是否真的就是书法呢?二十多年来,参赛人员众多,其中不乏成功者,也不乏郁郁不志者,由此引起对书艺、作品、技法、思潮、书法行为等诸多评价准则的争议,例如,学书法必须要“国展”吗?
李志宏,年轻书法家,正是从“国展”中走出来的,他在全国书法展上屡获殊荣,并入选各种展览。他觉得,学书法不一定非要去“国展”,“国展”也不过是书法家个人的个人行动罢了。
艺术是以各种高超的技巧、特殊的形态来表现美,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喜欢书法,就像喜欢国画,音乐,舞蹈一样,这是一种来自于对艺术之美的热爱与追求,在不断的探究与研究中,从中得到乐趣,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之前说过,大多数作家都是为了拿到“国展”的证书,想要出名,这是一种功利的做法,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对错无关。
比如,在第八、第九届的“国展”上,有些作家没日没夜地练习自己的字,结果死在了自己的作品上,有些人因为不能参加自己的展览,就破口大骂裁判不公,也有人为了参加展览,请替身来参加展览,什么都有,这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也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学书法者,不能因功利而忽视了艺术创作,书法家要有更宽广的眼界,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将其反映在书法的学习上,走一条文墨双修的艺术之路。
书法学习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古今,也就是要掌握好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所谓“古不乖时,今非弊”,这是对作品时代标准的一般认可。
笔墨是要与时俱进的,一个书法家,不能无视这个时代的潮流,但是,如果他能够站稳脚跟,不随波逐流,那么,他就有能力抵制住这些歪风邪气。
二是内容与质量,也就是内外之美,外部之美包含了有形的要素,如用笔、结构、章法等,而内在之美则包括韵味、意境和精神等,这种要素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虽然我们的传统书法理论提出了“发于内则必形于外”,但归根结底,它还是以质为基础,以文为形,才能将书法的大美表现出来
目前,“国展”展出的精品虽然不少,但缺乏的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人格,以及一种特殊的精神意蕴。有些作家为求得奖而入展,习惯性地参照前人入展作品,书法之风由此而起。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届的参赛选手,都是大同小异的。
李志宏表示,“国展”本身就是一项书法运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这无可厚非,但是,通过这样的比赛,如果不能选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最多也就是挑选一些满足主办方需求和品味的展品,这是很可惜的。
张桂光大师对“国展”并不反感,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张老师的意思是,要克服这些不好的风气,让自己变得更强,不要像以前那样,漫无目的地参加比赛。
我同意张老师的看法,并不排斥参赛,关键在于,参与展览的作家,能否以“古”、为“用”,在“个性”与“传统”间寻求平衡,把“笔墨语言”升华为“高尚”的品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