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触?
不想跟人打交道,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躲在你自己的“舒适区”里面,不被外界打扰。
对方:
“今天天气真好,空气让人沉醉,我们出去逛逛吧?”
你:“不想去,没兴趣”。
对方:“今天我们吃什么?”
你:“随便”
对方:“跟你分享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你:“不想听,没时间”
尴尬的气氛,越来越浓郁。
对方开始沉默,你依旧保持冷漠。
这就是成年人的“间歇性冷漠”。
其实你也不想“忽然变得冷漠”,只是这种情绪,很难控制。
什么是“间歇性冷漠”?
对别人的事情过度共情之后,内心产生深深的疲惫感,无力感;
有些麻木,有些抑郁,有些疲惫。
-01
间歇性冷漠的具体表现
第一: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这是一种无力感。
不想工作,不想社交,不想吃东西;
到这个阶段,你甚至产生了“无欲无求”的神性错觉。
你爱的人在你面前,你也毫无波澜;
工作1个小时就给你100块,你也懒得去做。
此刻,你只想做一个“废柴”,什么也不做,就躺着。
第二:抗拒社交
拒绝他人侵入你的生活,不想回消息;
面对别人叨叨叨说个没完的样子,你忍不住爆发情绪;
不想跟别人打交道,最好谁也别来打扰你。
安静独处,逃避一切复杂的东西。
第三:想要简单的,沉默的关系
讨厌别人在身边“叽叽喳喳”跟鸟儿一样说个没完;
讨厌复杂的,戴着面具的关系;
讨厌阴阳怪气,讨厌一切的复杂。
就像“爱无能”,就是某种“感官失能”;
无法与周围的人或事,建立连接。
-02
“间歇性冷漠”的形成原因
第一:过度共情之后的疲劳
做心理咨询的几年时间,我越来越感到疲惫;
这种疲惫,焦虑,是与人过度共情之后的创伤。
有时候,你要站在上帝视角去观察一切;
有时候,你却要将自己代入其中,分析咨询者的心意,情绪和诉求。
每完成一次复杂的,棘手的咨询,我就不想跟任何人聊天。
躲在舒适区,拒绝一切声音。
人的情绪是有限度的。
当你装载负面情绪的容器满了,就会变得冷漠。
第二:冷漠,是一种拒绝和自我保护
在一些关系里,冷漠是拒绝的意思。
对方跟你表白,但你不喜欢对方;
为了照顾他的尊严和面子,你只能用冷漠应对。
冷漠,也是自我保护。
保护对方,也保护自己。
烦躁时,你会忍不住发脾气;
选择冷漠,是不希望对方被你溢出来的负能量伤害。
烦躁时,也会伤害自己;
选择冷漠,也是保护自我的方式。
-03
如何应对“间歇性冷漠”?
第一:给自己一个“过渡空间”
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
可以理解为:
当你的情绪,需求,身体出现某些问题时,就停下来,寻找一个过渡的载体,帮助你扛过去。
就像你爬山很累,就停下来休息,喝一些水,看看风景,然后再接着走。
在不开心的圈子待久了,就跳出去一段时间,去见见喜欢的人,吃喜欢的美食。
第二:建立边界感
及时表达你的不满,该拒绝时不要犹豫;
当对方让你不开心,就学会表达你的感受;
不喜欢的人,就躲远点;
欺负你的人,就怼回去;
不想说话时,就保持沉默。
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这一生,也需要为自己活着对不对?
第三:允许自己放纵一次
想去哪里,买票就出发;
想去旅游,开车就出发;
想吃什么,下班就去吃;
想见某个人,不要犹豫。
你可以哭,可以大笑,可以翻脸,可以歇斯底里……
只要你想,这都是你的权利。
完全放松,才是对自我最好的疗愈;
允许摘下面具,也允许好好爱自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