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联合国第29届气候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闭幕。在经过中美欧等多方激烈争吵后,这届气候大会最终达成一项协议,要求在2035年之前,发达国家每年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治理资金,以及每年约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以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冲击。
这份协议的达成,说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比较重视气候问题给全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所带来的冲击。但重视归重视,发达国家却不愿承担起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上应该负有的更多的责任。所以此次通过的这项协议,其实是各方妥协的产物,毕竟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这份协议感到不满,所以这份协议最终能否得到落实还得两说。
据悉,在11月22日,联合国气候大会起草了一份草案,要求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2500亿美元,以应对气候问题。但这一过少的数字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不满和反对,这也导致这份协议无法被通过。于是在11月23日,中美英欧等多个经济体展开了一场闭门磋商,在经过激烈争论后,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同意将数字提升至3000亿美元。
但美西方的做法并不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因为即使是3000亿美元,也根本不足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问题带来的冲击,所以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通过的协议视为带有侮辱性。
诸多岛国,比如马拉维、马绍尔群岛和马尔代夫都表示,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上万亿美元资金来抵御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3000亿美元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目标。因此这些国家提出了发达国家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5000亿美元气候专项资金,但很明显协议中只有3000亿美元的资金以及提供一些融资。所以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问题上缺少诚意。
印度代表也指出,发达国家在该问题上提供的支持微不足道,希望发达国家能有更高的责任感。
当然在我看来,其实资金多少虽然是需要争论的重点,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些承诺美西方是否能够落实以及兑现。毕竟在此之前,发达国家也作出过援助承诺,结果这么些年过去了,其所兑现的金额数不足他们承诺的1年之数,可以说美西方尽在开空头支票。
更重要的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当下,有多少西方发达国家愿意真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呢?在特朗普1.0时代,特朗普就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骗局,甚至直接退出了《巴黎协定》。
在今年竞选时,特朗普更是要求美国重回化石能源时代,以推动全球原油增产,降低油价作为竞选口号。在这一背景下,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注定在气候问题上更加激进,甚至重新退出《巴黎协定》。如果美国直接放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欧盟国家要承担的资金数额将更多,本就经济发展低迷的欧盟是继续兑现承诺,还是选择爽约,其实不用想也能猜到。
另外之所以说发达国家同样不满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则是因为美国和欧盟希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速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都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美欧给出的理由是他们认为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碳排放,因此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无疑是本末倒置。
因为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就是因为他们工业化更早。在20世纪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但这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在完成工业化后,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转型,碳排放由此逐渐降低。但问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污染过了,面对如今的全球气候问题,自然需要出更多钱、承担更多责任。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主要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消耗了,所以在碳排放上,不能本末倒置的要求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买单。
另外,说起碳排放这也涉及到一个“发展权”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过了,但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工业化带动国家发展,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承担责任,就是在阻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所以在气候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核心矛盾在于发展之间的矛盾。
想要调和这种矛盾,只有2种方式。一种是等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取得广泛成长,并且到达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时,大家按照同样的标准减少碳排放。另一种就是按照发展水平、历史碳排放量等不同维度,对不同国家提出不同的减少碳排放要求,同时发达国家通过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保护的帮助。目前全球主流是希望采取第二种方式,因为这样才算合情合理,兼顾各方诉求,但美西方却偷奸耍滑,使得气候保护进展缓慢,甚至现在还有停滞的危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