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却鲜有人知,这位宋朝名臣曾做过一件让天下人震惊的事。在江南大饥之时,当地米价已飙升至一百二十钱,远超百姓承受能力。然而,范仲淹不但没有强制压低米价,反而下令将米价抬高至一百八十钱!消息一出,黑心商人欣喜若狂,纷纷将粮食运往杭州,而贫苦百姓却是怒不可遏。但奇怪的是,短短数月后,那些曾痛骂范仲淹的百姓,却对他赞不绝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范仲淹到底使出了什么神奇的招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粮荒始末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的江南地区,天灾接连不断。这一年春天,江浙一带先是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到了夏季却又连降暴雨。这场暴雨持续了整整十五天,导致太湖水位暴涨,周边农田尽数被淹。

当时的杭州知府接到报告,称苏州、湖州等地的稻田几乎全部被毁。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积水深达数尺,农民们不得不扶老携幼,逃往高地避难。更糟糕的是,这场水灾不仅毁了当季的稻米,连粮仓里存储的陈粮也因浸水而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情发生后,各地粮价开始飞涨。在平年,一斗米不过四十钱左右,但随着灾情蔓延,米价一路攀升到了一百二十钱。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一个普通农户变卖全部家当,也未必能买到足够全家度过灾荒的粮食。

就在这时,一些囤积居奇的商人趁机大肆收购粮食。他们派人到各地收购存粮,将粮食储存在仓库里。每当米价上涨,他们就放出一些粮食高价出售。一些商人甚至故意散布谣言,说某地粮食已经绝收,以此哄抬粮价。

当时有一个叫王三的粮商,他联合了十几个商人,在杭州城外设立了粮仓。这些商人故意制造粮食紧缺的假象,每天只在集市上投放极少量的粮食。饥饿的百姓为了抢购这些粮食,常常天不亮就排起长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灾民越来越多。据当时的记载,光是杭州城外,就聚集了数万流民。这些人衣衫褴褛,饥肠辘辘,有的甚至开始以草根树皮充饥。一些走投无路的灾民开始四处抢劫,社会治安急剧恶化。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范仲淹被朝廷派到杭州担任知府。他刚到任就听说,又有一批商人准备将粮食运往外地高价出售。如果这批粮食流失,杭州的情况将更加危急。但是,范仲淹并没有采取强制手段限制粮食外运,而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二、出人意料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