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山东大地曾是无数英勇将士挥洒热血、书写传奇的地方。
这其中,罗荣桓元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一、伪装鬼子拿下伪军
抗日战争初期,罗荣桓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为党和我军做了很多工作。
1939年初春,罗荣桓与陈光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属于后来万岁军前身部队的一部分)东进支队,跨越黄河,挺进山东。此时的山东,日伪军横行,百姓如生活在地狱之中。一一五师的到来,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给山东人民带来了希望与力量。
在攻打樊坝伪保安团后,一一五师师部准备向汶上县城挺进。可是在距离汶上县城五里开外的草桥,一个伪军据点挡住了去路。这个据点有伪军30余人,头目张麻子恶名昭彰,是日军的忠实走狗。
面对这一难题,罗荣桓展现了他的智谋。他利用一匹日本大洋马和一名侦察排长的装扮,巧妙地实施了一场“草桥阅兵”。
侦察排长王大明扮成日本军官,骑着大洋马,带着几名“日本鬼子”来到草桥据点。张麻子见状,慌忙集合队伍迎接“太君”阅兵。就在伪军们东倒西歪站成三排时,王大明突然下令缴枪,将伪军一网打尽。事后,张麻子被处决,这一事件迅速在泰西大地传颂开来,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二、突破敌人的铜墙铁壁
1941年冬,日军山东司令土桥纠集5万余日伪军,对沂蒙山进行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山东党政中枢。当时,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5000余人被敌重兵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在沂南县留田牛家沟,罗荣桓与陈光主持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与会者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向东转到滨海根据地,有的提出向北与山东纵队靠拢,还有的主张向西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进行反击。然而,罗荣桓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案——向南突围。
他解释道:“南面虽是敌人的进攻方向,但临沂是敌人的指挥部,此时他们正集中兵力向沂蒙区合围,临沂必然空虚。我们插入敌人心脏,就能牵住他们的鼻子,变被动为主动。”这一大胆而巧妙的决策,赢得了大家的赞同。
夜幕降临,一一五师在罗荣桓的指挥下,开始了铁壁突围。他们沿着山间小路,悄无声息地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在向导的带领下,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和岗哨。经过一夜的艰苦行军,一一五师终于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为山东抗日根据地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总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罗荣桓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领导了整风运动。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领导山东军民进行精兵简政,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连队基层建设,开展分散性、群众性游击战争,针对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提出“敌人打过来,我们就打过去”的“翻边战术”,扭转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被动局面。
还有一件小趣事,充分体现了罗荣桓等革命前辈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特殊的“读报”活动:
1941年7月的一天,烈日炎炎,沂蒙山区热浪滚滚。德国共产党员、进步记者汉斯·希伯受八路军总部的委派,前往沂蒙山区的留田村采访罗荣桓。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赶上读报时间。”罗荣桓说完,拉着希伯坐到桌子前,拿起一块煎饼递给他:“来,读报,读报。”“读报?”希伯满脸疑惑。“都是职业病,一听读报就敏感。”罗荣桓将煎饼摊开,用双手捧起,做了一个阅读的动作,然后摘下帽子,开始咬煎饼,接着说:“这就叫读报,也是我们吃饭的方式,你看像不像读报?”
希伯回过神来,笑道:“哈哈,太形象了,这可不是我编的报纸,这是钻进我们肚子里的‘报纸’啊!”
罗荣桓同志幽默地指出:“阅读你们的报纸,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而阅读桌上摆放的其他报纸,则无法满足我们的基本阅读需求。”
把吃难以下咽的煎饼叫做读报纸,是革命党人一种伟大的幽默。
当时,一一五师师部驻扎在山东天宝山区,该地区以耕地稀少、粮食匮乏而著称,是山东省内知名的贫困地区。部队官兵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一样苦,日常饮食主要以煎饼和野菜为主,身着土布和破棉袄,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土屋之中。那时候,很多人吃不起麦子磨粉的白面,制作煎饼的主要原料为高粱面和糁子面。高粱煎饼色泽发黑且质地坚硬,可以说“比床单还结实”,很难咬动,一吃一头汗,所以才要摘了帽子慢慢嚼……而糁子煎饼则含有大量糠秕,难以消化。这类只有大量纤维质,没有油脂的饮食让人“吃了拉不出”,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满足士兵们的基本饱腹需求……然而,面对敌方的经济封锁,革命者们并未退缩,而是秉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以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边发动生产,一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罗荣桓在山东的抗日战场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气,为山东人民赢得了胜利和希望。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罗荣桓也屡建奇功。由于切除过一侧肾脏,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了很多重要的职务,后来身体每况愈下,罗荣桓于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毛泽东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曾发出“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感慨。
罗荣桓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