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学家艾伦·布里曼在自己的著作《迪士尼风暴》里这样写道:
我们的社会正在全面地迪士尼化,消费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变成了体验的一部分。空间设计也由满足功能需求转向了去提供情绪价值。
两年多前的顶流文创“冰墩墩”又营业了,这一次它化身“蛇墩墩”(北京冬奥会三周年以及蛇年新春特别版)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名,设计上采用了“五福临门”的寓意:福禄寿喜财,以传统民间传说《白蛇传》为灵感,白娘子和小青的京剧头饰戴在墩墩的头上,蛇的蜿蜒灵动与墩墩的敦厚憨态毫不违和。没想到,三年之后文创顶流以国潮IP的形式续上新篇,不少网友对它的回归兴奋,等着面世入手。
类似的文创热点一浪接一浪:从博物馆爆款冰箱贴几秒钟400个抢空到jellycat上海快闪店排长队惊动警察维持秩序……
当代年轻人的情绪被文创产品紧紧拿捏,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晒出战绩犹如怀抱芭比娃娃或巴斯光年的小孩儿,近乎癫态的沉浸感与文创产品日新月异、加大产能的供应链共同成为“迪士尼风暴”的欢乐奇观。
整个世界大概就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大型迪士尼游乐园,BGM就是SHE的那首歌《不想长大》。
“社会迪士尼化”(Disneyization of Society)的核心原则是:主题化、混合消费、文化内容的商品化和表演性、感官化。
或许,结合当下全球的情况可以这样翻译:
价值感普遍匮乏,锁定奢侈品、大物件的实际购买力紧缩。
文创产品为年轻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放过自己”的感受通道:用不大的代价获得愉悦感,并且在自营的欢乐场景里做自己。
当下北京最难买到的文创冰箱贴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以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
它们上市以来迅速走红并“断货”。有多火呢?
“天宫藻井冰箱贴”制作复杂,采用传统的琅琊描色工艺搭配玻璃漆,供应商生产线最大日产量也不过400个。古建馆馆长摊手无奈:我自己都没有啊。有人甚至提前到清早5点排队购买,还有人专门从外地飞过来。不得已,古建馆决定将线下排队转为“网约”,提前三天放号,每天限量400个。即便如此,还是有网友反映几秒钟就没了。
而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部分串珠是手工制作,上架两小时就售出1700个,上市三个月就卖出8万个。这一款还有升级版,就是在原有木质版本基础上打造了金属版本,还有AR特效技术,不用说照样脱销。
不仅仅北京一地。凭借《黑神话·悟空》出圈的山西,多款产品都抱团走红,其中C位恐怕就是悬空寺流沙冰箱贴,悟空站在对岸,看着流沙缓缓落下,露出悬空寺的真面目。
杭州博物馆的影青釉里红冰箱贴参照了“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的粉青配色,复刻了裂纹和晕染效果,拿到手里,美不胜收。
除此之外,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定州开元寺塔、苏州寒山寺、大同云冈石窟等推出的冰箱贴也都在热销榜前列。据调查,超过六成以上的冰箱贴爱好者来自24-40岁群体。
“冰箱贴”是火爆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典型代表,实际上其他文创产品也有好的市场业绩,比如甘肃省博物馆打造的本土版“Jellycat”麻辣烫玩偶、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吴王夫差毛绒剑……
博物馆里不仅有奇妙夜,还有可以尽在掌握中的文史知识和审美趣味。
就像在迪士尼乐园里,热门项目排一两个小时都是常态,最终轮到自己可能只能玩四五分钟,但花去的时间成本和体力会带给人类似于闯关的成就感,是一种“我做到了,我得到了”的自我满足。
博物馆就在那儿,不悲不喜,但是带走的冰箱贴放在家里,就是“诗与远方”的二次延续,它成为了早出晚归时时不时能瞥到的美好,既然有了一次打卡的美好体验,那未来时机成熟还能打卡更多美好。“职场牛马”的人设在这一刻就悄然隐退,我是一个有梦想,有些文化,不落俗套的人。当然,也是聪明的消费者,冰箱贴能有多贵,贴满冰箱能花多少钱,但每一个冰箱贴都是自己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甚至也是爱过的自己和人。
博物馆和火爆的文创产品提供了年轻人情绪和心理上的间离效果,拥挤、喧嚣的精神空间获得了一次软装和扩容的机会。
2016年1月13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这样一则“童话”:
在爱尔兰的一家酒店里,一个Jellycat邦尼兔玩偶不慎被主人遗落,酒店工作人员发现后,为它在Facebook上发起“寻亲”活动,在等待物归原主的过程中,这只邦尼兔享受到酒店的尊享待遇,沉浸式享受酒店服务,从SPA到泳池边晒太阳,这些照片都在社交平台上被转发,当然也因此让3岁的小主人意识到自己的粗心,最终邦尼兔与她团聚。
而这件事也成为Jellycat无心栽柳的品牌营销事件,消费者意识到购买他们家的产品,不仅仅是选择毛绒玩偶,而是构建了一次情感链接,选择了陪伴感。
现在这种情感密码已经被当代年轻人熟练掌握,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小红书,很多网友都将自己的毛绒玩偶称为“娃”,分享“养娃心得”。当然,娃一定是要美美地出现在各种场景里,客厅、卧室、厨房甚至带着去打卡文旅网红点。
Jellycat是海外品牌,本土也有类似的好“娃”。比如古城西安就以大雁塔为设计原型推出“塔宝”。更别说甘肃博物馆一本正经卖“玩偶麻辣烫”,毛绒砂锅里装着毛绒的蔬菜、毛绒的蘑菇、毛绒的西兰花、毛绒的火锅丸子,居然是荤素搭配,色彩丰富,营养均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由搭配,微辣中辣不辣说了算,这一切如果在短视频中呈现出来,会让观看者自我怀疑:
我平时吃的是假麻辣烫吧。这才是它真实的样子。
这种“过家家”的游戏方式一旦复制和模仿,就会产生奇妙的效果,想象力穿透现实场景,具象的生活有时候玩一下抽象,人会感觉到野生的快乐。
这种跟毛绒文创产品玩抽象的动作,与“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的口号都符合同样的心理底层逻辑。成长不易,午夜梦回时辗转反侧会觉得遗憾点点,倒不如奋起支棱起来,满足自己,治愈童年。
童年,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时,是有能力和有勇气选择的生活场景和悦己态度。
1923年,华特·迪士尼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作了迪士尼“米老鼠”。
从此,这种老鼠趁着“幻想曲”的澎湃激情登上了世界舞台,并且成为不断被复制,巨大的梦想IP,不仅仅是满足小孩儿,也成为成年人内心深处的净土。“迪士尼”是电影,是游乐园,更是可以带回家的衍生产品,选你所爱,丰俭由人。
卖新能源汽车的马斯克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让人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浓厚的班味儿,是在内卷中追逐的疲惫不堪与失望。
但是如果换个视角,在某个瞬间看到世界是巨大的迪士尼乐园,一种鲜嫩的色泽和一种温暖、毛乎乎的质感就迅速蔓延开来,这就是主旋律始终是美好和天真的童话。
卖爆了的文创产品赋予了年轻的消费者自主叙事的权力,在虚实结合的场景中沉浸体验,哪怕是短暂的逃离,一次又一次的累积就成为自愈的能力。
编辑:Yijie
设计:小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