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无论你是否读过金庸的作品,多半都听过这句话,而这句话正是用来形容郭靖,他是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侠之大者”,同时也是这句话让金庸的武侠故事登上了神坛,毕竟比起那些执迷于江湖情仇的武侠小说而言,显然金庸的故事格局更大。
不过大侠可没那么好当,郭靖的故事固然精彩,但他的结局却让人难以接受,他最终是以身殉城,战死在襄阳,甚至就连他的妻儿也一并战死,而金庸对于这段剧情也只是一笔带过。
(郭靖、杨过剧照)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何后来的杨过没有前去襄阳搭救郭伯伯?莫不是他还念着旧恨?
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一、冰释前嫌的伯侄
不可否认,郭杨两家的恩怨确实是《神雕侠侣》故事前半段的核心线索,但当剧情发展到中期时,其实杨过就基本已经知道了郭靖的为人,有了一种“哪怕他是害死自己父亲的凶手,他也下不了手”的感觉。
比如在蒙古军营中,杨过就一度有机会对郭靖痛下杀手,却还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良心发现,救下了郭靖,算是迷途知返,也与他那名字有过改之的寓意呼应上了,从那一刻起,杨过也踏上了成为“大侠”的道路。
而到了“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杨过已经在江湖中惩奸除恶多年,威望甚至超越了郭靖。
(杨过、小龙女剧照)
接着这伯侄二人在襄阳大战中同心抗敌,事后的庆功宴上,他们终于敞开心扉,两位大侠之间有这么一番对话。
只道是:“杨过心中感动,有一句话藏在心中二十余年始终未说,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朗声说道:‘郭伯伯,小侄幼时若非蒙你和郭伯母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他二人自来万事心照,不说铭恩感德之言,此时对饮三杯,两位当世大侠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复有何求?二人携手入城,但听得军民夹道欢呼,声若轰雷。”
你看,郭靖本就将杨过视如己出,而杨过此时也将郭靖视为最亲的亲人一般,他们之间再无嫌隙,但凡郭靖有难,杨过都应该前去搭救才是。
可为何襄阳城破之时,不见神雕大侠现身,后世也没留下“神雕大侠前去襄阳搭救郭大侠”的消息?
二、尚存于世的杨过
之所以笔者可以确定的说杨过没出现在最后一次襄阳大战,是因为书中明确提到了这次大战的死亡名单。
说是:“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那时的杨过已是武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呼百应,只要他一声令下,那些江湖怪客都会听他号令,一同前去襄阳。
比如当年郭襄的生日宴上,杨过就请来了不少江湖怪客,其中不乏让黄药师都忌惮的烟波钓叟,足见杨过在武林中的人缘有多好。
(郭靖、黄蓉剧照)
等于说“杨过前去救郭靖”都不仅仅是指“杨过本人去救郭靖”,他也不会那么莽撞,他是可以带着一大帮救兵去救郭靖的。
既然如此,当年的他们都能协力击退蒙古大军,此时要复刻当年的神迹,也未尝不可。
可为何杨过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答案或许很简单,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爆发得太突然,甚至可以说那都不是一次“大战”,因为襄阳城极有可能是从内部瓦解的,只是顷刻间就被攻破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郭靖身边有个“奸人”。
三、郭靖身边的小人
关于“郭靖之死”,多数人的猜测是他身边出现了叛徒。
毕竟以他的武功水平,且不说能守住襄阳,能对抗数以万计的蒙古大军,但要逃出襄阳却是不难,毕竟他有那上天梯的轻功。
(黄蓉、郭靖剧照)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郭靖也有活下去的理由,正是因为他们夫妻二人制定了“倚天屠龙计划”,他们该如何确保那计划能够顺利的执行下去?自然是活着,若战死了,一切就不在他们的掌控范围之内了,不是吗?
所以郭靖一定是遭遇背叛才被杀,而背叛他那人或许正是襄阳守将吕文焕。
要知道金庸的故事都是结合了现实历史的,在《新元史》中就有提到这么一段历史:“时围襄阳已五年,整计襄、樊唇齿,宜先攻樊城。樊城人树栅于城外,斩木列置江中,贯以铁索。整言于丞相伯颜,令善泅者断木沉索,督战舰趋城下,以回回炮击之,焚其栅。十年五月,樊城破,遣唐永坚入襄阳,谕吕文焕,乃以城降。上功,赐整田宅、金币、良马。”
你看,他确实是不战而降。
那金庸笔下的他,是否也如他的历史原型一般?
其实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还不如他的历史原型,毕竟这家伙在兵临城下之时还在自己那些小妾的怀中玩乐。
(男女剧照)
比如这段描述就很直观:“在襄阳城下,攻城战也激烈展开。安抚使吕文焕不敢临城,全身铁甲披挂,却带两名心爱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发抖,颠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难……’两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边的白沫。”
黄蓉也曾威胁过他,说是“你只要再说一声弃城退兵,我先在你身上刺三个透明窟窿”,显然,此时襄阳内部已经出现了矛盾,而吕文焕为了活命,会做出背叛郭靖夫妇的事来也不足为奇。
所以郭靖之死事发突然,杨过根本没有前去襄阳救他的机会,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