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低产林 选育新品种 延伸产业链一颗油茶小果的闯关之路
培育良种 走出低产困境每年10月至11月,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所所长顿春垚最为忙碌。这两个月,他要马不停蹄地穿梭在8个县市的油茶基地,查看长势,记录试验数据。顿春垚通过调研发现,恩施州散生的低产油茶林均为上世纪发展的实生苗后代,其品种混杂、来源不清晰,亩均产果仅80公斤左右;而新发展种植的30余万亩油茶品种则以“长林系列”为主,占80%以上,“湘林”“鄂林”等系列有少量分布,产量相对较高,但也达不到“一亩百斤油”的目标。恩施州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到底哪个品种更适合种植?哪些品种的病虫害更低、出油率更高?多年来,恩施州油茶产业发展一直在反复开展本土油茶资源调查筛选中徘徊。2019年,该州开始实施良种选育,但对于资源选择的标准一直没有突破。2022年,该州聘请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姚小华研究员为顾问。在姚小华团队指导下,恩施州油茶的科技含量有了质的提升,品种成行配植、高海拔油茶适生品种筛选、品种差异化丰产栽培技术、“油茶+茶叶”套种模式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优势地位,恩施油茶良种选育和种植技术实现跨越发展。“经过多年技术实验,我们从适合在武陵山地区生长的20多个品种中,筛选出长林3号、4号、40号、53号等优良品种,亩产量大幅提升,正在全州推广种植。”顿春垚说,耗时5年熟化“长林”系列良种大容器杯苗造林技术、“油茶+茶叶”等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油茶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体系,支撑了武陵山区及周边区域油茶产业的改造升级。今年10月,由州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油茶良种快速成园技术”成果经省科技厅批准登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显著降低了苗期维护成本,总体达到国内领先。规模经营 荒山变金山清晨,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油茶基地,杨河湾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斌带领李章国等10多名村民为油茶林施冬肥。“今年收成好,进入丰产期的油茶鲜果产量达到每亩七八百斤。”李斌笑着说。2014年,在外地从事建材生意的李斌返乡创业,投资200万元开垦300余亩荒山,种植油茶。“最开始不懂技术,采购的油茶苗品种单一,加上种植密度过大,疏于管护,导致油茶林荒草丛生、茶果低产。”李斌说,2022年,他请来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把脉问诊,着手改造低产低效的油茶林。清除杂草、间伐茶树,补植长林系列高产油茶苗……经过采取一系列改造措施,基地100多亩油茶今年迎来丰收。三年后,基地将全部进入丰产期,有望实现“一亩百斤油”的目标。欧高碧是恩施市太阳河乡中茶园油茶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他家采收的油茶鲜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合作社负责人郑家军退伍后回村担任村支书。2015年,郑家军带领村民发展油茶产业,并牵头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以2元/公斤的价格,保底收购村民的油茶鲜果。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油茶1500亩,年产茶油5吨,年产值达100多万元。精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11月20日,恩施州恩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油香四溢,经过烘干、调制、压榨、过滤、精炼、罐装等10余道工序,一粒粒茶籽变成一滴滴金灿灿的茶油。“以前我们只能生产毛油,再通过线下渠道卖给中间商,利润低、风险也大。”公司负责人熊晓玲介绍,2020年,公司引进冷榨和精炼工艺设备后,直接生产面向市场销售的成品茶油,并逐渐走向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公司目前拥有5个品类的茶油产品,每斤的价格从60元到120元不等,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油茶全身是宝,我们正在努力将油茶吃干榨净。” 来凤县湖北恒贸茶油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大波介绍,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用于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茶饼残油可萃取茶皂素用作清洁剂,茶粕、茶壳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去年以来,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研发出茶皂素护肤系列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位于咸丰县的湖北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新引进一条油茶鲜果自动脱壳生产线,上料、烘干、脱壳、贮藏、分拣等环节全部流水线作业,日处理鲜果量达20吨。全县已建成4条油茶鲜果脱壳生产线,年鲜果处理能力2000吨。截至目前,恩施州现有油茶种植及加工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建成5条山茶油精炼生产线,基本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