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9日,在一次看似普通的政治局会议上,一向沉稳的周总理,突然表现出了想要辞职的意向。
他对与会者说,希望中央能够考虑一下,看自己是否还适合当总理。
此言一出,现场的参会者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为何周总理在没病没灾、头脑清楚的时候,突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呢?难道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要说这些,还得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说起。
周总理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我党历来有5大书记、4个哲学家之说。
周总理不是书记,也不是哲学家,他的强项,是举世无双的执行力。
留学回国后不久,他就参与组建了并领导了中央特科,打开了我党辉煌的情报工作历史。
1934年,周总理因为叛徒的出卖,而不得不离开第一线,回到中央苏区工作。
在这之后,他几乎担任过党中央的所有管理岗位,并且还参与了军事指挥。
但是,当时的红军已经脱离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时遭遇了失利。
在长征路上,周总理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大局。
于是在苟坝会议、遵义会议等几次重要的集体决策中,周总理坚定地支持了毛主席,让其重新得到了红军的指挥权。
从此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成了彼此最默契的伙伴,在革命的道路上相互帮助,相得益彰。
建国之后,周总理的事情就更多了。
他这个新中国的总理,确实做到了“总理”,几乎什么事情都要参与决策。
从战争、外交等国家大计,到科技、教育等具体事务,莫不是如此。
当然,周总理最为关心的,还是经济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蒋介石集团为了一己私利,在各大城市掀起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人民的生存十分艰难。
而在1950年,朝鲜战火燃起,中国为了自己的战略纵深,又不得不毅然参战。
仍然十分贫穷的中国,不得不继续集中起本就不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些主要问题。
周总理每天都往来各处,调整各方面的物资和关系,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两个历史机遇,也来到了中国面前。
为了能就近支援朝鲜,苏联将完整的重工业产业链移交给了中国,让我们在短短两三年内,就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新的领导人赫鲁晓夫,为了赢得中国的支持,也给了我们很多援助,并且派遣大量专家,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科技。
在这一阶段,中苏关系密切而友好,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顺利实现。
但是,到了1956年,一些新的情况,却让周总理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家很快就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过于辉煌,导致一些经济部门在制定计划时,有些过于乐观了,指标定得过高。
以至于那些身为“过来人”的苏联专家,也觉得这个计划很难实现。
就在经济部门重新考虑第二个五年计划之时,经济过热带来的恶果,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
很多大型项目集中上马,导致了资金和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
这种“冒进”的行为,让很多项目的前景很不乐观。
其中,有一件事十分典型。工业部门并未经过谨慎核算,就大量生产了并不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双轮双铧犁。
结果任务完成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产量,比需求量多出了整整600万架。
这多出来的产量,当然就是浪费。
问题是,这600万架双轮双铧犁,光是成本就达到了30亿元。这种浪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让人觉得痛心疾首。
周总理察觉问题后,与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作了研讨,最终决定,暂时叫停这种危害很大的经济行为。
同时,在经济工作的会议上,周总理和陈云还反复强调,经济工作要讲求实际,不要“冒进”。
然而,很多人却反对周总理的决定。当时的报纸上,都说周总理的行为是“保守主义”,会让全国人民“泄气”。
甚至就连毛主席,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说法。为了大局,周总理只能在南宁会议上作了检讨。
然而,经济规律是“硬道理”,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全国的经济形势在“冒进”之风的影响下,越来越混乱。
生产资料的巨大浪费,以及政治上的不断干扰,让周总理十分苦闷。
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希望党中央考虑,自己是否适合继续担任国家的总理。
而毛主席,此时的态度却非常鲜明,他坚决不同意周总理辞职。
毛主席在革命胜利之初,曾经给自己做了一个退休的规划。
他想要在自己的晚年,去井冈山看看,去黄河看看,然后再重新走一走长征路。
他之所以能这么想,其实是有些理想化了。
按照毛主席的设想,全国的工农既然翻了身,自然可以秉承自身的优良传统,用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将国家导入正轨。
然而等到国家真正运转起来的时候,千头万绪的事情就来了。
在国际不友好空气的干扰下,以及极个别人的影响下,人民的思想境界,距离“自己教育自己”还差很远,中国仍需要一个强力政府的领导。
不过即使如此,毛主席仍然没有忘记去改造人民的思想,因为只有如此,国家才能富强。
毛主席与周总理想法的差别,便是基于这一点。
但是,毛主席也十分清楚,在国家的发展并不如意的情况下,周总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的。
因为只有周总理,才能将政府千头万绪的工作整合在一起,作出合理的安排。
也只有周总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纵横捭阖,想到让中国重返世界的破局之法。
同样也只有总理,才能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尽量地作出平衡,让国家的经济损失能少一些。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周总理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
一旦周总理离开了,不仅国家运转会失调,人民也不会答应。
说来也巧,就在周总理委婉辞职的同时,担任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元帅,也提出了辞职。
彭总的辞职,一方面是因为身体原因,一方面是在尖端武器的研究上面,他遭到了苏联同行的非难,心中有些怨气。
不过,国防工作同样离不开这位一心为民的老帅。
于是,毛主席决定举行一个会议,挽留彭老总和周总理。
这个会议十分别致,与会者不多,开会的地点,也选在了毛主席起居的中南海游泳池。
至于会议的议题,更是简单到只有一个,那就是劝彭老总和周总理放下包袱,继续工作。
由于参会者比较少,这次会议并未留下具体的记录。
但最后的结果,是周总理和彭老总都留了下来。
而且从此之后,周总理再也没有提出过类似的要求。
每次国家有大的事情发生,周总理也总是冲在第一线,抢先承担责任。
人们也能因此看出,周总理那颗为了国家、人民而跳动的心脏。
周总理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与陈云、邓公等务实的干部一起,竭尽全力地保住了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让国家的经济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他的贡献,全国人民都不会忘记。
周总理去世后,数十万人民自发地沿着长安街送别,自发地发起悼念活动,这都是人民爱戴他的表现。
周总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将永远被人民所铭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