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是我军战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我军不仅首开攻打大城市的先例,而且从这以后我军由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迅速转变为永久占领大城市和统一大块解放区时代的到来。
济南战役的胜利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战役指挥员的正确指挥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华野司令员陈毅已经调离华东前往中原区工作,粟裕身为华野的代司令,他具体策划并指挥了济南战役,为济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粟裕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非常成功的战役中,许世友曾对粟裕的作战计划不满,甚至多次“抗命不尊”。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许世友只负责攻城。”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许世友为何会对粟裕的作战计划产生不满呢?
许世友不满粟裕的作战计划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解放军虽然夺取了原本由国民党控制的许多中小型城市,提高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但还没有过攻占国民党驻军10万人以上大城市的实践。
当时华北野战军包围了长春,华东野战军则孤立了济南,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包围了太原。在这三大城市中,显然我军攻占长春的条件更具优势。
然而毛主席从战略全局出发,坚决而明确地要求东北野战军放弃长春,转而攻打锦州。与此同时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商量后决定,将济南作为我军解决攻克大城市难题的突破口。
王耀武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位于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处,而此时驻守在这里的正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的司令官王耀武。王耀武手下有正规军3个整编师9个旅,以及非正规军5个保安旅等10万余人。
他们依托济南内城、外城和商埠构成基本的防御阵地,并用东山和飞机场等坚固工事作为屏障,防御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王耀武是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毕业生,他崇拜孙中山先生,效忠于蒋介石,甚至有“黄埔三期第一将”之称。让王耀武真正扬名的则是在抗日战场,他在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以及上高会战中,都显示出不凡的战绩。
1945年4月,雪峰山一战令王耀武的军事生涯达到了巅峰,日军坂西一良中将正是被王耀武打得落荒而逃。也是由于这一战役的成功,王耀武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在1945年日军的投降仪式上,当王耀武收下坂西一良的战刀时,驻扎在高邮的岩奇大佐也将自己的佩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粟裕,并说:“谨将这柄祖传的紫云宝刀献给仰慕已久的中国将军!”
从这里足以看出王耀武是国民党的代表将领,而粟裕则是我党的代表将领。
粟裕
“不是冤家不聚头”,粟裕和王耀武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算得上是老相识了。红军时期的谭家桥一战,王耀武令粟裕败走麦城,而在1948年的莱芜战役上,粟裕又一刀砍去了王耀武手下6万名“弟兄”,连他的副司令李仙洲也成为我党的阶下囚。
当华野分成内外线兵团作战的时候,经验老到的王耀武预感到济南将成为我军攻击的首要目标。果然外线作战的粟裕在豫东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接到了中央要他们攻打济南的电报。
而《粟裕传》编写组的成员温镜湖对这段历史是十分了解的,他回忆道:
“济南战役在1948年初豫东战役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了,粟裕曾提出三个纵队暂时不过江的想法。豫东一战我军消灭了敌军9万多人的兵力,而粟裕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又深了一步。
粟裕认为我军打歼灭战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的,势必会造成决战,因此在4月18日的时候,粟裕提出打完豫东后相机攻济南。”
粟裕
当粟裕接到中央的电报后,内心是极其复杂的,有高兴也有担忧:
首先是部队连续征战,疲惫不堪,如果此时继续攻打济南的话,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其次是敌人有非常强大的援兵,一旦援兵抵达济南,而我军还没有将济南攻下,那么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粟裕认为,夺取济南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兼顾攻城和打援双重任务的复杂作战。
不久后粟裕给中央军委发去一封电报,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意见,此后半个多月,中央军委和华野的电报来往频繁,反复商讨具体的方案。
最终毛主席和粟裕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计划,那就是攻城和打援同时进行,这个计划一反“一真一假,一虚一实”的传统打法,将32万人的华东野战军兵分成两路,分别组成攻城集团和打援集团,粟裕担任打援集团的总指挥。
这也是在军事指挥上推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毛主席和粟裕一生中极少有的真攻实打的分兵作战。
粟裕
8月25日到29日,粟裕在曲阜主持并召开了济南战役作战会议。在会议上粟裕确定了攻济打援的战略方针,既要攻城取地,同时也要歼灭相应援敌,以策万全。
不过这对我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也是粟裕继黄桥兵行险招,扬名战神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指挥行动。因此在战役开始前,粟裕就确定了高度集中统一,各部队之间步调一致的密切协同作战方案。
粟裕独自率领18万的兵力负责打援,而许世友则率领14万的兵力负责攻城。
9月,在作战技能和心理上都做了充分准备的几十万华野大军,按照攻城和打援两大部署全部抵达指定的阵地,只等统帅一声令下。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突然发现自己内定的攻城总指挥许世友不见了,于是立即发去电报:“许世友去哪里了?怎么没有见到他?”
原来许世友由于天天骑马,导致后背受伤,因此在胶东养病,直到济南战役开始之前,他才养好病回来。
不过对于粟裕提出的作战计划,许世友却有些不满,因为据守济南城的是国民党将领王耀武,他不仅是黄埔嫡系,还手握11万大军,能征善战,打过不少胜仗。
许世友
此次许世友率领的攻城部队只比王耀武部多了3万人,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而且国民党的武器装备是非常好的,再加上此次也不符合我军集中优势兵力的战略方针,因此许世友向粟裕建议:
“能否从18万打援部队中抽调一个纵队的兵力来支援攻城部队?”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却遭到了粟裕的反对,许世友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军委和毛主席。但大家也知道济南战役是我军高层领导经过多次商量后才作出的决定,对于粟裕的作战计划,毛主席也是十二万分的支持。
济南战役马上就要打响,指挥员之间却突然在意见上出现分歧,很有可能会对战事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为了统一前线思想,毛主席给许世友发去电报,一再强调攻济打援的重要性,并在电报的最后写了一句:“你只负责攻城,粟裕负责统筹全军指挥!”
毛主席和许世友
许世友收到毛主席的电报也只能同意,大家看到这里可能有些疑惑,在军中不是最忌越级报告,最忌不服从命令吗?那么许世友对上级粟裕不满,甚至越级向毛主席汇报,为何毛主席还让许世友担任攻城的总指挥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毛主席选择许世友作为攻城总指挥,不仅仅出于个人之间的情感,还因为许世友能打仗。许世友带领的部队大多都是山东人,十分擅长打硬仗,因此济南战役交给他,毛主席是一百个放心。
获得济南战役的胜利
1948年9月16日晚上,正是农历中秋团圆节的前夜,此时国共两党的几十万官兵都在寂静的夜晚中等待。午夜零时,决战正式开始,刚刚发布完进攻命令的许世友,正坐在指挥部研究一张张电报,观看着标有红蓝两色和圈圈点点的地图。
攻城人数是14万人,而守城人数则是11万人,在人数上我军并不占优势,毕竟按照常规攻守比至少应该是3:1才对。更何况此时是广阔的平原,对拥有现代化运输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来说,从徐州到济南的路程是用小时计算的。
一旦敌人的援军抵达,那么我军的打援部队是否能顶住大炮、坦克的进攻呢?而这些都是决定整个华东野战军命运的关键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许世友突然发现自己发布的作战命令竟然被人改动了,而此人正是原定助攻东线总指挥聂凤智。原来聂凤智将“助”字改成了“主”,而他所率领的部队也从助攻变成了主攻。
在我军战史上,争当主攻的事情并不奇怪,但擅自更改作战命令担任主攻的却是非常少见的。
众所周知许世友的脾气是非常暴躁的,但当他得知这件事后竟然没有生气,而是对手下的人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