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曾经这四个简单的单词代表着低廉的价格和略显粗糙的质量,如今中国正努力撕掉这个标签,力图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制造强国,一个能够生产高精尖产品的科技巨头。

然而雄心勃勃的蓝图之下,却潜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高级技工的严重短缺。

这无疑给正快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降了降温,一边是制造强国梦的加速推进,一边是高级技工人才的巨大缺口,这尖锐的矛盾如何化解?为什么在市场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技校却门可罗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国,人们普遍认为读书是最好的出路,读书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是无数家庭的共同期盼。

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根深蒂固,高考如同古代的科举考试,成为了筛选人才、划分阶层的关键环节。

从县试、府试,到乡试、会试,层层选拔最终踏上仕途,获得权力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漫漫求学路就是为了最终能够进入理想的企业或机构,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对高学历的过分追求,让职业教育显得不那么重要,有些家长觉得读技校是学习成绩不佳时的备选方案,仿佛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他们更愿意让孩子挤破头去争夺有限的大学名额,即使最终只能进入一个普通的二本、三本院校,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收入微薄的工作,这种看法让技工行业的价值被大大看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外卖的硕士、当城管的博士,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新闻背后,正是就业市场内卷化的残酷现实。

当高学历人才涌入低技术含量岗位,与初中毕业生竞争时,我们不禁要问:社会真的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了吗?

答案并非如此,只是人们对于“体面工作”的定义过于狭隘,忽视了技工职业的巨大价值和发展前景,现在的情况是,技校的教育方式跟社会上的工作需求不太合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校本该是高级技工的摇篮,可实际情况却让人不太满意,这种不良风气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技校的负面印象,让家长们更加不愿意将孩子送入技校学习。

当然并非所有技校都如此不堪,一些优秀的技校,例如浙江的那所吸引了高考602分考生报考的学校,就展现出了职业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他们紧跟市场需求,开设了智能科技等热门专业,并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这样的技校自然能够吸引到高分考生的青睐,也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技校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何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技工人才,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车间里机器声大尘土飞扬,空气里有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冬天天寒地冻,夏时热得满头大汗,这样的天气在不少工厂里是家常便饭。

与光鲜亮丽的写字楼相比,这样的工作环境显然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对于从小在蜜罐中长大的年轻一代而言,除了环境因素待遇和发展空间也是影响年轻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高级技工很抢手,但不少公司在招人时却很挑,动不动就要本科文凭或者专业资格证书,这无疑将大量技校毕业生拒之门外,让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进入工厂,高级技工与普通工人的待遇差异也并不明显,辛辛苦苦在车间里摸爬滚打数年,最终的收入可能还不如一个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的白领。

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现状,进一步打击了年轻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大量的“农民工”虽然掌握了基本的建筑技能,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认证,只能从事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收入却微薄可怜。

包工头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更加加剧了人们对技工职业的负面印象,认为“学习职业技能没有前途,终究会让孩子一辈子吃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高技工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选择技工职业,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面对国内技工人才培养的困境,不妨将目光转向海外,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一个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培训资源,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吸引人的是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无需支付学费,还能获得企业提供的实习工资,每月500到1500欧元不等,还有各种补贴和保险。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43万家德国企业参与了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这些企业将实习生视为未来的员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确保他们能够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

三年实习期满后,这些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在德国选择职业教育并非无奈之举,而是一种理性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定的工作、优厚的待遇、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这些都是吸引年轻人选择技工职业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更高的学历,但在就业市场上却未必比技校毕业生更有优势。

德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能够解决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还能提升技工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要破解高级技工短缺的困局,必须从观念到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重建职业教育生态,“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并没有错,但“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却需要修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教育其实不丢人,它也能帮你找到成功之路,宣传技工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让更多人认识到,成为一名高级技工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体面的生活。

增加技校的资金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升级教学器材,改善课程设计,让技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的基地,而不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角落。

技校的教学安排要紧跟市场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只是空谈理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让技工看到未来的希望,而不是一辈子都只能在车间里做一名普通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鼓励企业参与学生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积累实战经验,政府会出政策帮忙给钱支持,激励企业多参与。

给技校生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减少学费负担甚至帮忙解决住宿问题,对技术过硬的工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也能让他们在社会上更有面子感觉被尊重。

咱们得让政府、公司、学校还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打造一个健康的职业教育环境,企业得给技术工人涨工资、给发展机会,得把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正努力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咱们得转变看法,对技术工人多些尊重和肯定。

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打破“技工荒”的魔咒,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最终实现“制造强国”的伟大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经济观察报 - 2022-01-04:调查 | 技艺的傲慢与偏见:高校“职业鄙视链”形成,技术人员成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