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季过后
随着大量野生菌上市
云南特有的一种菌子
——“见手青”又大火了一把
其独特鲜美的味道
丰富的营养价值
还有极具魔幻色彩的变色特性
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
不过这野生菌虽好
却无法做到四季供应
让吃货们只能在非上市时期望而兴叹
但如果有一天
人人都爱的“见手青”
可以实现人工培育呢?
此前因为技术原因
见手青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栽培
经过科研学者多年来反复试验
11月25日
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选育的牛肝菌新品种
“中菌黄见手青1号”
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专家组鉴定
此后该品种可实现产业化人工栽培
“见手青自由”不再遥远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6/dc986806j00snjuys0036d200u000gwg00it00al.jpg)
图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的菌棚内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长势很好
出菇整齐、菌柄粗壮
“经过我们科研团队的多年研究
这个牛肝菌新品种已经实验驯化成功
可以实现工厂化周年栽培生产
而且培育周期可以做到
从出菇房到大家的餐桌上
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达锋告诉记者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从见手青菌包制作到第一茬菌包出菇
大约需要55天
之后每茬10天左右
一个菌包可以采三茬
更重要的是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
炒制后的味道
和野生见手青几乎没有差别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6/3ba4c0bcj00snjuyt00rbd200u000kfg00it00cs.jpg)
中菌黄见手青1号 图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6/33328e86p00snjuyu0005d200cw002dg009g001q.png)
“见手青”,学名叫中华腐生牛肝菌
是云南几百种野山菌中极其特别的一种
其别名本身充满了诗意与神秘
当人们用手轻轻触碰它的菌体时
原本洁白如玉的菌肉
会迅速氧化变色
呈现出一种青蓝色的光泽
除了独特的变色特性外
“见手青”最为人称道的
还有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是食药兼用的珍品
经常食用牛肝菌
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
改善机体微循环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6/bab8b6a3p00snjuyu0005d200cz002cg009g001p.png)
不过
野生“见手青”属于有条件食用菌
经过合理制作后可食用
但生吃容易中毒,甚至出现幻觉
那人工培育的“见手青”
是否依旧有毒性呢?
“‘中菌黄见手青1号’在风味上
与野生‘见手青’非常接近
虽然我们做过毒性研究是无毒的
但还是建议大家炒熟煮透后再实用
这样口感更佳。”
孙达锋介绍
“未来,人工的‘见手青’价格上
会比野生的下降很多
因为它可以做到工厂化周年化生产
我相信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左右
老百姓就可以吃上
我们物美价廉的人工培育‘见手青’。”
谈及中菌黄见手青1号的出现
将对市场带来的影响
孙达锋信心满满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6/a112ac09j00snjuyv001xd200rs00kug00it00e3.jpg)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切面 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其实,关于野生菌的人工培育
这些年科研学者的试验不断
且成效明显
目前,黑牛肝菌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已实现了工厂化栽培
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从2020年起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家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
仿照野生鸡枞菌的生长环境
培育仿野生鸡枞菌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孙达锋介绍
野生菌的人工栽培
能有力推动云南乃至全国
栽培食用菌产业向高值化方向发展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云南网
编辑:李晓梅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觉得不错,点个和
转发起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