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通关文》的第27关是懦弱管,顾名思义,懦弱不但是我们修道的天敌,也是影响我们平时生活、工作、战斗的巨大因素。

所以,人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懦弱与犹豫。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改变而停滞不前。实际上,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就能克服各种障碍,迈向成功之路。

记住,无论做什么事,不要怂,要坚定道心!!!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懦弱关原文

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至圣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悟真曰: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古经云:道不行,待人而行。此皆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

夫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而生,为万物之首。不论贵贤愚刚柔强弱,皆俱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载天地之大道。故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行焉。是在有志无志之间耳。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刚强即可以渐登道岸。

无志,则刚强者亦为柔弱,柔弱便不能超出苦海。所谓志者,刚决也、果断也。有此刚决果断之志,则世事不能染,恩爱不能牵,私欲不能起,名利不能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患难不能动。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知顾性命,不顾别事。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切身外之物,俱不能碍的。可以闻道,可以修道。无刚决果断之志,世事看不破,恩爱摆不脱,私欲扫不去。见富贵而动心,处贫贱而移志,遇患能而不受,日在假境而不识其假,身在苦海而不知其苦。纵有一时道心发现,刚气不振,旋生旋灭。

前怕狼,后怕虎,又怕饿着,又怕冻着,又恐劳碌身体,又恐学道不成。耽误现在,推委不前,主意不定,懦弱畏缩。凭何而学道,凭何而闻道,凭何而行道?世间糊涂学人,虽名学道,并不象学道之人;妄想闻道,并不作想道之事。

一日十二时中,何尝有一时在身心性命上着意?只是讲衣食、说是非、图热闹、争胜负。一举一动,与世人一般;或作或为,与俗人无异。见有利处,钻头觅缝;遇行功处,藏身退步。苦中作乐,梦里行事。弄虚头浑身是刚,作正事四大无力。绝不思身穿道衣,头顶道巾,吃了十方脂膏,与自己作正经事,岂不是大便宜之事?

而反懈怠不力,虚度岁月,挪匪累债,无功受禄,如何开消?况此修真之事,又不要你身躯出什么大力气,做什么莽活路。不过是心头一点长久念头,刚决志气,便能有造。释迦佛不是天上降下的,李老君不是地下长出的,孔夫子不是风中化成的。同人耳目,同人皮肉,皆系先尽人功,而后得证圣位。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故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盖以圣贤仙佛,皆自人修而成。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特患懦弱无能,不肯自立刚志耳。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懦弱关口打通。稳定柱杖子,发猛勇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单刀直入。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而必强求知,不明而必苦力明。

如遇明师,只是一味诚心去参学。亦不妄想口诀,亦不急问心传。就是教苦即去苦,教死亦要死,教饿亦要饿。至於打骂磋磨,通皆喜受,绝无一点嗔恨,方能济事。

特以受人之所不能受,始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始能知人之所不能知。否则,一味懦弱,刚气不振,便是无有力量,如何载的大道?妄想明道,难矣。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三,原文大意

《中庸》说:“道并不远离人们,如果有人为了追求道却远离了人群,那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道。”

孔子也说过:“有没有人能在一天之内全力以赴地去实践仁德呢?我还没有见过因为力量不够而做不到的人。”

《悟真篇》中提到:“真正的灵丹妙药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就能遇到,遇到了却不修炼那就是愚蠢。”

古代经典还说:“道不是自己行走的,它需要人去实践。”这些都在强调修行之道需要积极主动,不能懒散懈怠。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人是天地阴阳五行正气所生,处于万物之首。无论是高贵还是卑微,聪明还是愚钝,坚强还是软弱,每个人都有承载天地大道的能力。因此,即使是普通夫妻间的平凡人也能理解和实践道。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

有了决心,软弱的人也可以变得坚强,最终达到道的境界。没有决心,即便是坚强的人也会变得软弱,无法摆脱苦难。这里所说的决心,是指刚毅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拥有这样的决心,就能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不被亲情爱情所束缚,不让私欲升起,不被名誉利益所诱惑,不因财富地位而动摇,不因贫穷卑微而改变意志,不因困难危险而动摇信念。

只知道追求道,不关心其他事情;只关注生命本身,不在乎其他事情。所有身外之物都不能成为阻碍。这样的人可以领悟道,可以修行道。缺乏这种决心,就看不清世事,摆脱不了情感,清除不了私欲。看到财富就会心动,身处贫困就会改变志向,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每天都生活在虚假的环境中却不认识其虚假,虽然身处苦海却不知道自己的痛苦。

即使有时产生学习道的心念,但由于缺乏坚定的意志,这种心念很快就会消失。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既怕挨饿又怕受冻,又害怕劳累身体,又担心学道不成。这样的人,既耽误了当下,又推迟未来,主意不定,软弱胆小。他们凭什么学道?凭什么了解道?凭什么实践道?

世上那些糊里糊涂学道的人,虽然名义上学道,但实际上并不像真正的学道者;他们希望了解道,但并不做应该做的事。一天到晚,什么时候真正用心于自身的身心修养?他们谈论的是衣食住行,说的是是非非,追求的是热闹,争夺的是胜负。

一举一动与普通人无异,做事行为与世俗人没有区别。见到有利的事情,就拼命争取;到了该下功夫的时候,却又退缩不前。在痛苦中寻求快乐,在梦中行事。假装正经时全身都是硬气,真正做事时却四肢无力。从不思考自己穿着道士的衣服,戴着道士的帽子,享受着信众的供养,却不对自己负责,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反而懒散无力,虚度光阴,借债度日,无功受禄,如何交代?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况且修真的事情,并不需要你在身体上付出多大的力气,做多么粗重的工作。只需要心中有一个持久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就能有所成就。释迦牟尼不是从天而降的,老子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孔子也不是由风化成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耳朵眼睛,一样的皮肤肉体,都是先尽人事,然后才能得到圣人的地位。

所以孟子说:“尧舜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因为圣贤仙佛都是由普通人修行而成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仙佛。唯一的障碍就是软弱无能,不愿意树立坚定的意志。我劝告真心学道的人,迅速克服软弱的障碍。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坚定不移,勇敢前行,直接面对。

每时每刻都要关注自己的身心修养,每一步都要深入探究道理。不知道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知道,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明白。遇到明师,就要一心一意地去学习。不会胡乱幻想口诀,也不会急于询问内心传承。即使老师让你吃苦也要去吃苦,让你死也要去死,让你挨饿也要去挨饿。面对批评、磨练,都能欣然接受,没有任何怨恨,这样才能成功。

只有能够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才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只有能够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才能知道别人不能知道的事情。否则,一味软弱,没有坚定的意志,就没有力量承载大道,妄想明白道,那是不可能的。

三,材料解析

这段文字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庸》、儒家经典《论语》以及道教经典《悟真篇》中的观点,强调了修道者应当具备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庸的态度。《论语》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悟真篇》为宋代张伯端所著,是道教内丹修炼的经典之作。这些引文共同指出,不论是修身养性还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个人的觉醒。

四,人物故事

孔子: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传播仁爱、礼仪等道德观念,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不断自我完善。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通过长时间的冥想与苦行,最终在菩提树下顿悟真理,创立了佛教。他的故事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修行达到解脱。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是治理国家和个人修养的最佳方式。

孟子: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学者,发展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向善的潜能。

五,本节重点

1. 意志的力量:正如文中所说,“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就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 持续的学习与进步:“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这句话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应该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提升自我。

3. 正视挑战:“遇行功处,藏身退步。”在面对困难时,有些人会选择逃避。然而,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于直面挑战并战胜它们的过程。

4. 谦逊的态度:“遇明师,只是一味诚心去参学。”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愿意向他人学习,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关键。

5. 坚持与耐心:“不知而必强求知,不明而必苦力明。”成功往往属于那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人。

6. 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知顾性命,不顾别事。”在追求物质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成长,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

六,重点句子讲解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句话强调了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追求道不应该让人变得孤僻或脱离社会,相反,它应该引导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大众。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实现仁德并不需要超凡的力量,关键在于是否有为之奋斗的决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善良、关爱他人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这份初心。

“特患懦弱无能,不肯自立刚志耳。” 此句指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懦弱与犹豫。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改变而停滞不前。实际上,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就能克服各种障碍,迈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