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几个数字,你就能明白茅台镇这两年变化有多大。
从前这里密密麻麻开着1925家酒厂,如今只剩下800多家。短短三年内,关停了632家,改造升级了995家。有些酒厂实在太小,连24口窖池都不到,直接被勒令关门。
统计显示,光是填埋的窖池就有8551口,相当于淘汰了6.6万千升的白酒产能。
怪不得有人说,茅台镇变了。以前逛淘宝,随处可见"9.9元包邮"的茅台镇酱酒,还美其名曰"特供";街边小店里,几十元一箱的白酒号称产自茅台镇。这些景象,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淘金热"后的茅台镇
要说茅台镇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可能要数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和酒店老板。
2020年的时候,茅台镇太热闹了。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酿酒香气,各路酒商、经销商、投资客蜂拥而至。住宿一房难求,饭店座无虚席。酒厂门口排着长队,生怕抢不到酒。本地人都说,这是坐在家里等着数钱的好时候。
客商吃个早餐,就会收到7-8张酒厂业务员的名片,喝个咖啡,店里摆的也有酒企的海报和酒样,晚上在赤水河边散散步,也会不停的有招商人员搭讪。
再看看今天的茅台镇。沿着山路走,不时能看见紧闭的厂房大门,有的已经长满杂草。以前一到重阳节投粮下沙的时节,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如今冷清了许多。当地酒店的生意也不比从前,早已不用提前半个月预订。
据酒徒了解,确实有不少酒厂减产,甚至个别小酒暂停投料生产。
为何变化如此大
说到底,是多方面原因叠加在一起。
过去几年,茅台镇的酱酒太火了。有钱人趋之若鹜,不少投资客一掷千金买酒囤酒。一些小作坊看准机会,赶紧扩大生产。可是酒这个东西,讲究工艺传承,不是说想做就能做好的。
结果市面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产品,有的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有的小作坊连最基本的环保设施都没有,酿酒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眼看着"茅台镇"这块金字招牌要被糟蹋,当地政府坐不住了。2021年开始,仁怀市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规模太小的作坊要关停,不达环保标准的要整改,制假售假的要严惩。
政府规定,所有酒厂必须改造窖池底部、添加污水处理设备,检查合格后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
政府还划定了一条明确的红线:不足24口窖池的小作坊一律关停。关停后,每口窖池政府赔付8.5万元。有的小酒厂被勒令合并重组,有的则选择主动退出。更严格的是,政府还把涉及白酒生产的乡镇从18个减少到9个,大幅压缩了生产区域。
市场变化更是雪上加霜。酱香型白酒的热度退去,价格开始回落。以前随便一家小作坊的基酒都不愁卖,现在订单越来越少。
数据显示,双11前后,500毫升装的飞天茅台市场零售价,从年初的2900元跌到2250元,跌了将近700元。
老大带头跌,销量也在不停下滑,整个行情不好,连酿酒用的高粱价格都在下跌。
对买酒有什么影响
变化最明显的是,那些特别便宜的"茅台镇酒"基本绝迹了。一分钱一分货,真正的好酒不可能那么便宜。现在留下来的酒厂,都得按规矩来:
正规的生产资质、环保设施、品控体系,一样都不能少。
政府还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严禁小作坊接受委托加工白酒,不准分装白酒,更不能出租出借生产资质。这就堵死了以前那种乱贴牌、乱代工的路子。过去有些不良商家,靠着租用别人的生产资质,贴上自己的商标,就把酒卖出去了。现在这种情况将越来越少。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未必是坏事。至少不用担心买到"李鬼"酒了。现在茅台镇的酒厂数量虽然少了,但留下来的都是有实力的。他们必须提高品质,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从长远看,这场整治让整个行业更规范,酒的质量更有保障。
未来会怎样
茅台镇的调整还没结束。按照政府规划,到2026年酒厂数量还要压缩到800家以内。这意味着,又有100多家小酒厂要被淘汰。与此同时,一些大型酒企正在扩大产能。去年就新增了12家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还有7家跨入了"亿元俱乐部"。
更值得关注的是,茅台镇正在引进新的大型项目。目前有54个在建的酱酒项目,总投资高达374亿元。按规定,新项目的年产能不能低于1万吨,这说明未来茅台镇的酒企规模会越来越大。
对想买茅台镇酒的消费者来说,建议认准正规厂家,不要贪图小便宜。
酒厂少了,不等于好酒就少了。恰恰相反,经过这一轮洗牌,留下来的才是真功夫。
这场大洗牌,本质上是茅台镇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的必经之路。泡沫退去,才能看清真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