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拉关系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给世界注入了强大的稳定性力量。

“当APEC遇上G20,又先后落地拉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个化学反应,那就是,“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合作方面发出了越来越响亮的呼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岳云霞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拉时间”再度辉映亚太发展的高光时刻,推动跨越太平洋的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在秘鲁,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规划、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交换经贸、产业投资、工业园区、教育、绿色发展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中秘互为全面战略伙伴,经济高度互补。中国是秘鲁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第四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376.91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121.11亿美元,进口额255.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8%、-9.4%和6.4%。中方主要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服装等,主要进口鱼粉和铜、铁等矿产品。

岳云霞表示,中秘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全面的自贸协定。升级中秘自贸协定有利于深挖双边贸易投资合作潜力,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保护和促进双向投资。同时,签署《议定书》也体现了两国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的共同意愿和坚定决心,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强烈信号。

《21世纪》:时近年底,APEC峰会和G20峰会接连在拉美举行。如何看待这两场会议的特殊意义?

岳云霞:本月,APEC峰会和G20峰会相继在拉美国家召开,确实非常引人关注,这两场会议也有很多特殊意义。由于APEC峰会,秘鲁再次成为亚太区域关注的焦点,这是该国第三次主办APEC峰会;随后,G20峰会在巴西举办,而且巴西又把轮值主席国身份交给了南非,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将连续主导设置全球重大经济议题。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主要目标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全球贸易多边主义。G20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平等对话、沟通协调的重要平台,今年在巴西的推动下,也把改善全球治理作为三大议题之一。因此,当APEC遇上G20,又先后落地拉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个化学反应,那就是,“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合作方面发出了越来越响亮的呼声。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的一员,中国这两场峰会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申请担任2026年APEC东道主,推进亚太共同体和亚太自贸区建设;倡导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宣布了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中拉时间”再度辉映亚太发展的高光时刻,推动跨越太平洋的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21世纪》:今年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10周年。如何理解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拉合作有怎样的重要性?

岳云霞:十年来,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意义也越来越重大。同属“全球南方”成员的中国与拉美,都把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都致力于解决发展当中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和问题,以及维护“全球南方”国家的正当权益,双方在这些方面有着极大的共同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具有重要全球意义。当前,“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而中拉合作无疑能够通过发出共同的声音进一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在促进全球治理改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过去十年,中拉务实合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贸易、投资和金融成为三大支柱,双方的互利合作对激励“全球南方”合作有积极作用。2012年以来,中国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拉合作从传统的商品贸易拓展到新技术、新业态,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2015年1月,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确立了中拉经贸发展两个十年目标——力争10年内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双方投资存量至少达到5000亿美元。如今,这些目标都已经或即将达成,中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紧密相连。这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独立自主发展,降低对北方国家的依附性,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在经贸领域之外,双方建立了中拉文明对话机制,以及其他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不断加强相互了解、促进对彼此的相互支持,这对于全球秩序的调整和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制度建设方面,目前,中国在拉美已有5个自贸伙伴,同洪都拉斯签署了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同智利和秘鲁完成自贸协定升级。拉美是中国在亚洲之外签署自贸协议最多的地区,而且还有一些自贸协议在谈判当中。此外,我们同20多个拉美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还与古巴、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秘鲁等国签署了具体的合作规划文件。

《21世纪》:近年来,中拉关系发展有哪些特点?在美国因素影响下,中拉经贸合作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岳云霞:总结来看,中拉关系的发展是在双方不断升级和调试双边规则以回应全球规则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也推动了全球规则向更有利于“全球南方”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对于全球合作机制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拉关系的进步十分显著。首先,政治互信水平不断提高,双方高层互访频繁。以秘鲁为例,近一年内两国元首实现了三次会晤。如今,中国已同巴西、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厄瓜多尔、智利、乌拉圭等多个拉美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委内瑞拉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中拉经贸发展迅速且不断升级。拉美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经贸合作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12年以来,中国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拉合作从传统的商品贸易拓展到新技术、新业态,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第三,在人文交流领域,中国已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结成了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彼此的了解也不断深入。

在美国因素的影响下,中拉经贸本身并没有受到太多破坏性的冲击。相反,我们看到中拉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可见中国和南美之间的贸易黏性在加大。在美国“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的供应链政策下,中国对中美洲、加勒比和墨西哥地区的投资实际上是加大的,甚至和巴西等南美国家的中间产品贸易也是增加的。也就是说,在美国因素的扰动下,中拉进行了一些积极调整,以克服一些障碍或回避一些摩擦,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方面发力,让双方的经贸合作更加多元化并不断扩容升级。

中秘关系稳固低调,引领中拉关系发展

《21世纪》:本次APEC峰会中,秘鲁再次成为亚太区域关注的焦点,中秘也迎来了近一年内的第三次高层会晤。在中拉关系中,中秘关系有何特点?秘鲁的对华政策有怎样的特点?

岳云霞:秘鲁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两国关系具有稳固、低调的特点。首先,秘鲁是第二个与中国建交、第二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议、第二个与中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可见双方的合作基础非常坚实。第二,秘鲁是拉美有华裔最多的国家,两国血脉相连,这种情感上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政治、经贸和人文领域的合作。我们在秘鲁多个孔子学院调研时就发现,当地民众对于学习中文热情高涨。第三,中国与秘鲁开展了关系未来发展的标志性项目,比如,中国在海外最大的铜矿特罗莫克铜矿、刚刚举行开港仪式的钱凯港,体现了双方对彼此高度的信任,以及在未来战略利益上的一致性。可以说,两国的合作在中拉关系中显现出较高水平。

秘鲁是拉美地区开放程度最高和营商环境最稳定的拉美国家之一。尽管过去几年频繁更换总统,之前也频繁更换总理,但在1994年宪法改革之后秘鲁建立了相对开放、友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再加上华裔血统的关系,在秘鲁,对华友好政策更容易得到民意的支持,比如,该国将2月1日确定为秘中友谊日,在文化中也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高认可度,这些都是秘鲁对华政策的特殊性。

《21世纪》:“从钱凯到上海”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它对秘鲁来说意味着什么?您对钱凯港项目的运营有怎样的期待?该港的开通将给中拉经贸合作和拉美贸易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岳云霞:钱凯港由中企承建、中资控股运营,正式开通后,能够将拉美至上海的海运时间缩短12天左右,有效节约物流时间与成本,从而有望创造新的经贸往来。秘鲁对它的定位是“拉美的新加坡”,力争将其打造为整个拉美地区的物流枢纽。首先,它是拉美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一个绿色港口,相关上下游建设将形成大量新增就业,有力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二,这一项目将推动连接秘鲁国内主要城市间的路网建设,促进形成与巴西等南美国家之间的跨国路网建设。第三,秘鲁计划协调航线助力提升亚太与美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带动两大区域扩大贸易,加强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与秘鲁刚刚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这意味着很多在秘鲁生产的、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将免税进入中国。钱凯港是拉美首个真正的全自动码头,开港后可以高效运转,将会对两国甚至中拉贸易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展望未来,这个港口有望成为南美乃至世界的重要新兴港口,对提升中拉贸易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逐步建立,钱凯港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从而有望促进秘鲁产业的持续升级。

《21世纪》:11月14日,中秘两国签署关于升级自贸协定的议定书。中秘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全面的自贸协定。它的升级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评价中秘的经济互补性?自贸协定的升级有哪些亮点?

岳云霞:中秘两国签署的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具有重大意义。中秘双方于2009年4月签署的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一揽子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在当时的中国对外经贸规则中达到相对先进的水平。经过多年的谈判,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再次成为中国对外签署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协议之一,是中国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最新成果。

《议定书》对原自贸协定进行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和投资等7个协定原有章节,在原有协定17个章节基础上新增了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竞争政策、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环境与贸易等5个章节。

《议定书》在多个方面展现了创新之处:

首先,新增了全球供应链章,包括鼓励多式联运、促进外贸物流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数字信息交换合作以及技术合作等,这是为两国经济合作量身定做的章节,彰显了两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坚定立场。

其次,以独立章节形式新增了标准合作、竞争政策、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环境等议题,相关章节部分条款还直接参照了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现了全球经贸规则最新发展趋势。

再者,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自由贸易安排,双方商定在《议定书》生效后两年内启动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谈判,并争取于启动后两年内完成谈判。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削减中秘两国间服务贸易和投资有关限制和壁垒,不断提高双向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最后,《议定书》力争解决当前两国经贸往来中的主要障碍,比如,完善细化了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等原有章节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章,使双方商务人员能更加高效办理签证程序;大幅完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为投资者海外维权提供更明确指引。

中秘互为全面战略伙伴,经济高度互补。2023年,中秘双边贸易额376.91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目的地。秘鲁矿业资源丰富,银、铜、铅、钼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均位居前列,而确保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稳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作为秘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为秘鲁产品提供了稳定且重要的需求支撑,对该国提升出口收益及扩大出口多元化也有重要作用。

从贸易结构的角度看,秘鲁农产品品种丰富、质量上乘,而且具有反季节性的特征,如玉米和蓝莓,对于保障中国居民餐桌的多样性及营养均衡起着重要作用。

从经济互补性的角度看,秘鲁正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构建竞争优势,并同时在中间技术产品方面崭露头角。因此,秘鲁可以成为中国优势产能输出的承接地,如白色家电领域。

最后,从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看,秘鲁是拉美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广泛的自由贸易网络。随着中秘自贸协议升级议定书的签署,中国可以通过与秘鲁的经济合作进一步融入拉美市场,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我国的供应链安全与稳定,也将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