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破解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育人需求和育人资源的高效匹配,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底层逻辑的“教联体”应运而生。作为青岛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市南区在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率先成立了由区教体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将多元聚力、共育新人的理念和行动体制化、机制化、常态化,凝聚了“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的区域合力。
市南区“教联体”一呼百应、闪亮登场
有心的您有没有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回收点,是孩子们学习实践的场所;社区养老院,时常会有小朋友前来陪老人唱歌、跳舞、聊天说话;海边垃圾和浒苔出现的时候,也有附近中小学生担当“护海小卫士”的身影;近在咫尺的团岛灯塔、地质博物馆、名人故居、八大关、奥帆基地等都是孩子们领略城市发展历程、感受城市自然、或人文美景的绝佳之地,对于市南学子来说,整个区域就是“行走的课堂”,移步异景,处处生慧,育人功能无处不在。
如果说以上您都很了解,那么,您是否发现,孩子就读的学校有了专业的心理副校长、科学副校长或法治副校长?越来越多的功勋英雄、专家学者或专业人才到校为孩子们开展红色教育、海洋课程或科学实验?学校的课后托管也已经引入了专业机构,让您和家人更便捷、实惠和放心?只要你关心、关注市南教育,这些变化您都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这其实都可以说是市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部分缩影。
多年来,市南区持续探索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各主体同向同行的实践路径,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家长学校,还是90年代创新校社协同,选派优秀教师到各街道办担任教育助理,亦或是2011年荣获“山东省家庭教育现代化示范区”、2013年后探索家校社“相伴成长”工作模式,直至近年来率先研发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眼下各地正在积极酝酿筹措的“教联体”,市南区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理念和行动始终踏着时代的节拍,引领着岛城教育的航向,并在持续多年的育人实践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结出了累累硕果。
为进一步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今年9月,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从家校社协同育人到“教联体”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市南区家底厚实、经验丰富。市南区聚焦“全域友好、最优成长”1个目标,覆盖“家校社网心”5个场域,实行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6个方面的“海纳”提升行动,推进10个“百分百”榜样进校园,通过在全域范围内实施“15610”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逐步建立起“党政统领、教育主导、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2024年11月,由市南区教体局、共青团市南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关工委、区科技局、公安市南分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城建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局、以及多个街道办等在内的16个部门共同组建的市南区“教联体”一呼百应、闪亮登场。各部门带着自己的专家、专长、资源和平台,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协同资源等方面,协力解决困扰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痛点堵点;通过整合榜样资源、场馆资源、平台资源,整体构筑夯实区域“教联体”,全方位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健全新路径、新成效,建构多样态协同育人工作模式,全力做强“最优教育在市南”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市南教育。
请进来:
榜样浸润,打通10个“百分百” 进校园育人路径
日前,在由山东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妇联共同主办的2024山东家庭教育大会上,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到市南区部分学校、社区、社会实践基地现场观摩,市南区深度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可,好评连连。
特别是在青岛嘉峪关学校观摩现场,当与会人员看到为大家讲解的除了学校校长刘群之外,还有担任学校心理副校长的心理专家张倩博士为大家讲解体教融合、身心健康工作,来自海军某部的学生家长讲解“红色传家宝”(物品均为学生家庭捐赠),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姚博士为大家展示海洋标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捐赠),从事相关专业的家长正在创客教室带孩子们研究航空航天模型,更有多名同学落落大方地为大家展示海洋科普馆的不同区域,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专家都对学校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进一步凸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与融洽。
当听到刘群校长介绍,青岛嘉峪关背靠科研机构及强大的的家长后援团,拥有由60多名海洋专家组成的“博士导师团”,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精神和榜样力量时,参观人员纷纷对学校有效整合利用资源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记者得知,在区“教联体”的指导和帮助下,青岛嘉峪关学校联合八大关街道30余家单位成立了学校“教联体”,涵盖党政机关、部队、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单位,多方协同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还与10位不同行业的先锋人物结对,构成榜样宣讲团,让榜样精神浸润学生的成长;依托八大关中的建筑、植物、场馆等资源,构建了协同育人资源图,借助社会资源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校外场域的学习资源。
青岛嘉峪关学校“教联体”的力量得天独厚,但市南区其他学校也毫不逊色,大家纷纷基于自己所在的社区、街道和家长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开发出了别具一格的特色课程。比如市南区教联体成员八大关街道办联合青岛市植物园和文登路小学在八大关的最美落叶季开启了一场“秋叶的魔法森林”树叶装置展;青岛宁夏路小学邀请青岛籍亚洲田径冠军黄潇潇为同学们开启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青岛基隆路小学邀请五年级语文课本《青山处处埋忠骨》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年维佳进校园,讲述课文背后的故事;青岛香港路小学邀请驻地眼科专家到校指导护眼常识……
市南区以“榜样浸润”为工作切入点,加强“教联体”协同育人系统谋划,打通10个“百分百”进校园育人路径,选树具有代表性的百名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功臣英雄、阅读成长导师、实践成长导师、体育冠军健将、艺术家、科学家、心理专家、法律专家,实施“榜样进校园”工程,一大批先模人物走进校园,作为职业规划成长导师或榜样导师,为学生成长赋能。
走出去:
“全域友好,最优成长”,育人功能无处不在
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立体式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浸润和托举。2023年以来,市南区由教育部门发起,通过与宣传、文旅、历史城区保护、科协及各街道等多部门携手,召开了多轮区级研学实践活动联席会,组织了112位一线骨干教师,实地调研,精准对接研学基地,创新推出涵盖历史文化、红色教育、蓝色海洋、文明实践、科技创新、艺术人文、运动健康、国防教育、劳动教育、职业体验等10大主题,囊括各级国防教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著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广场、各类科研院所、驻青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各类主题博物馆等在内的100条研学线路,开发设计100节研学课程,创新构建“十大主题百条路线”研学实践体系。
市南区根植本土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激发创新和实践能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创新打造“优学市南”社会实践品牌,全力探索建设“全域友好、最优成长”的社会实践体系,真正实现了育人功能无处不在。
正如参加2024山东家庭教育大会的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在市南上街里现场观摩时看到的那样,市南学子在上街里的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向大家讲述百年青岛和中山路的发展历程;在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展示经贸商行社会实践学习成果;在青岛老照片馆讲解青岛老街的风情风貌和生活习俗;在四方路小吃街学习传统美食手艺传承,体验劳动的乐趣并与大家分享;在水龙池子旁将巧手制作的沙瓶画、泥塑、漆扇和书签等进行义卖……生活和实践的意义更加真实,成长的快乐和收获悄然发生。
以孩子成长为主线
同心共建“教联体”协同育人“一盘棋”
“区科协、区保发局、区文旅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旅游集团、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南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淑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数家珍,“这些部门和单位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社会实践、科学教育、红色教育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平台,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跟我们主动对接,像开学第一课、重要的纪念日、特殊的时间节点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焦局长对战斗功勋进校园、市南区实验小学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启开学第一课、与部队联动在海军节期间带市南学子参加舰艇开放日、军营开放日等活动记忆犹新,“让从孩子们从小体会祖国的发展壮大,树立民族自信、家国情怀,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其他学习途径不能取代的”。
焦局长表示,“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在市南已成为共识,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我们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逐步建立起了党政统领、教育主导、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共建的‘教联体’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市南丰富的山海人文资源,以榜样浸润为切入点,依托百名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功臣英雄、体育冠军等10个榜样群组,打通进校园育人的路径,深化‘优学市南’品牌,打造了‘一核、多馆、多地’的市南区德育行走地图,引导学生实现润心、育德、增值发展,形成校家社全场域、全时空协同育人大格局。
焦局长坦言,“教联体”概念的全面提出,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机制保障,“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一条无形的主线,用这个主线把学校的资源、社会的资源和家庭的资源都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我们都是支持孩子教育和发展的合伙人,大家都竭尽所能、无私奉献、默默行动”。下一步市南区将同心共建“教联体”协同育人“一盘棋”,不断优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实效,实施全域“儿童友好”,全力做强“最优教育在市南”的品牌,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