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

前言:

三峡大坝已经屹立在长江流域十几年了,多年来它一直坚守岗位,保护着这片土地。

然而,普通水泥的使用寿命大约只有50年,这意味着这座耗资近2500亿元的巨大工程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面临挑战。

那么,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三峡大坝将会如何处理?最终会拆除并重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水泥使用寿命是50年,房子产权是70年,那房子真能住到70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大的目标

三峡大坝的诞生并不是偶然,它是几代人智慧和执着的结晶。

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人的持续推动,三峡大坝的初衷始终是为了解决洪水威胁、提供清洁能源、优化长江航运。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治理长江流域的洪水是生存问题,而利用长江水力资源则是发展问题。

长江流域

长江虽然滋养了华夏大地,但它的洪水也给无数人带来了灾难,荆江河段,长江中最危险的一段,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的大洪水再次将治理长江的问题提上议程,从1950年成立长江水利委员会,到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这项庞大的工程经历了数十年的酝酿与争议。

最终,设计工作开始了,而作为三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的郑守仁院士,他从1993年开始主持设计工作,长达26年,前后耗费了2078.7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守仁院士

信息来源:审计署网站-《审计署: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确保工程的长久寿命,他在设计中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特别是混凝土的性能问题。

普通水泥的抗冻性能无法满足三峡工程的要求,他与团队通过实验,将外部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从200号提升到300号,内部则从50号提升到150号。

建设大坝的过程也离不开像黄爱国这样的普通工程师,他亲历了三峡工程从无到有的过程,解决了混凝土快速浇筑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泥示例

当时,这一技术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但他们通过创新实现了质量与效率的平衡。

他们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保证三峡大坝可以使用500年。

而且,除了他们的努力,三峡大坝在水泥上也精益求精,相关团队甚至研制出了“三峡牌”特种水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牌水泥

信息来源:国际在线-《在长江上建大坝,中国计划了100年,要用5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水泥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抗硫酸盐性和抗冻性,是为应对三峡的特殊环境量身定制的,从原料选取到工艺控制,每一步都经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测试。

那么,既然设计和材料都如此坚固,现在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三峡大坝的状况如何呢?

信息来源:中国葛洲坝-《聚焦水泥行业“特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状如何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再次展现了其卓越的防洪能力,在长江流域“七下八上”的关键防汛时期,大坝迎来了多次洪水考验。

然而,每次大坝都依然坚挺如初,大坝累计拦洪量达到126.8亿立方米,相当于武汉东湖水容量的102倍。

这不仅直接减少了长江中下游的水位压力,还保护了两岸数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工程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三峡见证——30年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泄洪期间,大坝的运行状态保持平稳,混凝土结构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各项安全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除了防洪,三峡大坝的另一大核心功能就是发电,今年的发电表现再次证明了其价值。

到十月份的时候,今年的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就已突破千亿千瓦时,位居全球领先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应对“七下八上”长江防汛关键期 三峡大坝持续泄洪腾库》

这样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了数千万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了数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可持续发展上也算是一种很不错的成就。

而且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改变了长江水系的治理模式,也极大促进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库区的航运条件显著改善,干流航道等级从III级提升至I级,使得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

三峡船闸自2003年运行以来,累计通过船舶超过100万艘次,货运量突破21亿吨,为沿江地区的产业物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且三峡工程还催生了多个特色农业品牌,如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这些品牌通过“三峡”的影响力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所以现在的三峡大坝依旧是我们的“大国重器”,依旧在不断地做出贡献,但是只要是一个物品,总会消耗减退,那三峡大坝要是真的岌岌可危了,那它会被拆除吗?

三峡大坝

会拆除吗

对于一座投入近2500亿元、承载几代人梦想的大坝而言,“是否会拆除?”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但是现在看来,三峡大坝这样的稳固特性,无需担心不稳固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三峡大坝的稳定性完全无需担忧。

上面说到的设计和用材都做到了最好,而且三峡大坝的运行状况一直在严格监测中,到现在水利部和三峡集团已部署超过1.2万套监测设备,涵盖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多种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测设备

有他们监视,即使是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而且就现在来看即便在高峰期的大量泄洪或长时间高水位运行下,这些监测数据均表明大坝运行良好。

所以,至少在现阶段,三峡大坝的稳固性和功能性都表现出色。

但是真的到“失去力气”的那一天,可能还是需要拆除,那个时候应该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峡大坝

其实拆除一座大坝,听起来令人惊讶,但在国际上并不新鲜,美国、欧洲等地区已经有多个大坝因功能退化或生态需求而被拆除。

其中美国的埃尔瓦河大坝的拆除让当地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鱼类洄游重新繁荣。

相信未来对于三峡大坝而言,不管是拆除或退役或许会有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尔瓦河大坝

不过至于重建还是要看新时代的需求,大坝的功能性需求是决定重建与否的核心因素。

单从防洪角度来看,长江流域的治理需求不会消失,如果长江中下游依然面临洪水威胁,那么新的水利工程必然会被提上议程。

至于发电这一点,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能成为主流,但水电的稳定性和效率依然是其他能源无法替代的。

如果到时候的电力需求增长超过现有新能源的供应能力,建设新的水电工程将是必然选择。

至于最后到底是怎么做,答案只能留给时间了,但是即使真的被拆了,三峡大坝对于我们的意义也早就超过了它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义深远

三峡工程面对数十年的争议和质疑,它从无到有,从设想到落成,不仅考验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也彰显了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回顾整个建设过程,无论是资金的筹集、技术的攻关,还是移民的安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

特别是资金方面,三峡工程总投资接近25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在上世纪90年代,这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通过三峡建设基金、电网收益再投入和其他多渠道筹资方式,整个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除了资金之外,从1950年首次提出治理长江的设想,到1992年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建设决议,这项工程经历了漫长的争论和考验。

但是最后事实证明,三峡工程不仅缓解了洪水压力,还提供了清洁能源,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

而这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三峡大坝送给我们的礼物。

我估计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峡工程”,但是无论是工作中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困境,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

就像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一样,他们没有因为难度高就放弃,而是选择直面挑战,最终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所以,我们有时候直面挑战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希望你下次也可以试试。

最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