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3号,在2024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苹果长出白蘑菇」获得科学事件奖,这也是有一枚苹果产生联系的双方——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研究员团队和当初慷慨赠果的德清邓女士的初次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菠萝科学奖

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一项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每年一次广泛征集有想象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选出10个获奖项目,用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向好奇心致敬。

时间回到今年的7月。

浙江省德清县的邓女士某一天偶然发现家里的苹果长出了蘑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红书@沛容

外表完好的苹果,顶部却冒出了几朵白色的蘑菇。这一现象让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大多数蘑菇只能在湿润的土壤和腐木上生长,以腐烂的有机质为营养。这个完整的苹果怎么会长出蘑菇呢?

没过多久,有网友发现了这枚苹果的科研价值,邓女士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的私信,她也决定将这枚苹果无偿寄往昆明植物研究所。

与此同时,评论区已经将它称为「果菌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它就是果菌

经过研究人员通过的测序鉴定,发现「果菌王」的「菌」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又名白参,是该属最常见的物种,其生命力极为顽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裂褶菌因其独特的纵向开裂的菌褶而得名,通常喜欢生长在枯萎、腐烂的木头上,具有很强的木质素分解能力,是一种腐生菌。此外,裂褶菌也被认为是一种植物病原菌,菌丝活性极强,可以侵染苹果、柑橘和橄榄等活树,导致木材腐烂、树皮变黑、叶片坏死。这种木腐病害主要发生在老化和抗病能力较弱的树木上,国内外都有苹果树感染裂褶菌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裂褶菌

因此,一种合理的假设是,裂褶菌最初侵染了苹果树,使其携带了裂褶菌的孢子或菌丝,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如梅雨季节),便在苹果上生长出来

这枚苹果上生长的裂褶菌菌丝活性强,生长速度快,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培育裂褶菌的路径。

实际上,这并非真菌第一次与植物产生亲密的互动,《菌络万象》中描述了真菌通过孢子和菌丝进行传播以及与其他植物共生的案例,而这一系列行为背后很可能隐藏着真菌的「心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对「真菌心智」进行初步探索,在菌丝交织的活迷宫中,我们也许能更清晰地体会到这一点。

以下文章摘自《菌络万象》

活迷

想象你能同时穿过两扇门。这种听起来不可能的事,对真菌来说却是家常便饭。走到小径分叉的路口时,真菌的菌丝不需要做出选择。它们可以分支,同时沿两条路前进。

我们可以将菌丝困入微观迷宫,观察它们向前探查的样子。一旦被挡住,它们便会分支。绕过障碍物后,菌丝尖端会继续朝之前生长的方向延伸。和我朋友那些会解谜的黏菌一样——黏菌能找出走出宜家商场迷宫一般内部的最快路线,真菌也能很快探得距离迷宫出口最短的路径。跟随不断前进的菌丝尖端探索迷宫会让人产生奇异的感觉。一个尖变成两个尖又变成四个尖再变成八个尖——但它们仍都处于同一个菌丝网络内,相互连通。这到底是一个生物还是许多个?

思索着这个问题的我后来不得不得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结论:两者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面包霉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在走微观迷宫。黑色箭头表示真菌在分岔点和迷宫入口的生长方向

观察一条菌丝探索实验用的迷宫已经非常令人困惑,但让我们想象在一茶匙体积的土壤里,数百万条菌丝的尖端同时探索着数百万个不同的迷宫。再扩大规模想象:数十亿个真菌尖端,探索着一块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野地。

菌丝体是生态系统中的结缔组织,是将大部分世界连接在一起的活缝线。老师会在学校教室里给孩子们展示解剖示意图,它们描绘着人体的各方各面。有的图上画着骨骼结构,有的图上展示着血管网络,有的图上是人体的神经分布,还有的图上描绘着肌肉组织。如果我们给生态系统也画下这样一套示意图,其中一张将展现出贯穿生态系统的真菌菌丝体。我们会看到其蔓生、交错的网络穿过土壤,穿过位于大洋表面以下几百米的硫黄沉积物,爬过珊瑚礁,越过活着或死去的动植物身体,遍布在垃圾堆、地毯、木地板、图书馆里的旧书、房间里的灰尘颗粒和博物馆里承载着古典大师作品的画布之中。据估计,如果我们将1克土壤(也就是大约一茶匙的量)里的菌丝体分开,从头到尾连起来能有几百米到10千米那么长。在现实中,我们无法量化菌丝体深入地球结构、各种系统以及万物生灵到了何等程度——它们交织得太过紧密。菌丝体这种生命形式,挑战着我们身为动物的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木腐菌Phanerochaete velutina的菌丝体在探索和消化一块木头

菌丝体所处的环境中,食物分布既不规律,又难预测。因此,变形的能力对它们来说至关重要。菌丝体在不断生长、伸展与蔓延,用有形的身躯去推测环境并探索机遇。

无论真菌生长在何处,它们都要找办法渗入食物的所在之处——压强是它们的手段。当菌丝体要穿透格外坚硬的障碍时(例如致病真菌感染植物时),它们会长出具有穿透性的特化菌丝,蓄积50到80个大气压的压强,产生足以穿透塑料聚酯薄膜(Mylar)和凯芙拉材料(Kevlar)的力度。据一项研究估计,如果这菌丝和人的手掌一样宽,将能抬起一辆8吨重的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菌王」的菌丝苹果核中可见,小红书@我真的不能再喝了

真菌菌丝就像是意识之流的具象对照物——它们融合在一起便成为菌丝体。但就像研究菌丝体发育的真菌学家艾伦·雷纳(Alan Rayner)对我说的:“菌丝体不只是一团没有固定形状的棉絮。”菌丝能结合在一起,发展出复杂的结构。

当我们观察蘑菇时,我们观察的是一种与果实类似的东西。想象成堆的葡萄从地上冒出来,再想想那些结出它们的藤,在土壤表面之下扭曲、分支。葡萄和木质的葡萄藤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但把真菌的子实体切开,你会发现它和菌丝体一样,都由菌丝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菌丝体一样,蘑菇也由菌丝构成

1845年,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谈论道:“走近自然本质深处的每一步,都将我们领到新迷官的入口处。”菌丝体形成于菌丝的纠缠,对菌丝体的透彻认知尚未成形。我们正站在一个最为古老的生命迷宫的入口前。

我们也有自己的「书菌王」

不止苹果可以长出蘑菇,《菌络万象》的作者在原版出版后,成功地用一本样书种出了平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最近也要开始种蘑菇了!感觉被真菌入侵了大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读书!种蘑菇!和我们一起养成真菌大脑吧!

菌络万象

在这趟探入潮湿黑暗地下迷宫的寻菌之旅中,本书的作者默林·谢尔德雷克前往意大利追随神秘的松露猎人和机敏小犬,在英国的实验室“采访”能在两点之间找出最短路径的多头绒泡菌;他深入巴拿马的热带雨林,一路上遇到了仿佛同样由菌丝联结在一起的生态学家、人类学家、DIY真菌爱好者和尝试用真菌解决人类现实问题的新异创客。

他把与真菌的种种奇遇收入书中,邀请读者环顾日常,一起去把它们抓个现行——采蘑菇,买蘑菇,吃蘑菇;发面,酿酒,种植,创造——蓦然回首,才发现,只要活着,真菌早就把我们抓了个现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