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战背景及双方企图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第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美军败退汉城以南。

恼羞成怒的杜鲁门推密令侵朝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给台湾送去飞机、大炮,与蒋介石密谋大规模进犯厦门、汕头等沿海地区。

2月,由宋美龄、“飞虎将军”陈纳德、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共同倡议,在美国匹兹堡市正式成立了“西方企业公司”。

该公司招募情报老手,借调美国武装部队军官等70余人,于3月抵达台北。

在“西方企业公司”的幕后支持下,“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和大陈岛指挥官胡宗南的上万“反共救国军”,不时突袭我军控制的沿海岛屿,海峡形势日趋紧张起来。

1951年3月中旬,陈毅率工作组赴闽视察,检查战备和海防工作。

5月,福建省海防工作委员会成立,叶飞兼任主任,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海防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日岛位于莆田县东南海面,湄洲湾与平海湾交界处,同现在的隶头镇石城村隔海相望,离大陆约7.5公里,建国初为莆田县第24区,全区共11个乡村,17500多人。

整个海岛地形为扁长形,故有东西半岛之称。离该岛约23公里远的乌丘屿现在仍为台军所占领。

从东南沿海的战略位置上看,南日岛是祖国大陆的门户和屏障之一,素有前沿阵地之称,故成为国民党军袭击的目标。

1952年10月8日,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兼“福建游击军区司令”胡琏派特务化装成渔民,潜入莆田湄洲湾外的南日岛转悠了两天。

从特务口中,胡琏得知南日岛只驻扎了解放军2个加强连和2个排,共计400余人的兵力,分析认为这正是偷袭的好机会。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之后,蒋介石于1952年10月初签署占领南日岛的命令:决定10月10日武装进攻南日岛。

10月10日上午9时,由国民党陆军第75师224团、225团及南海总队共6000多人从金门出发,分乘10艘舰艇,在8架飞机的掩护下,突然向南日岛发起袭击。

国民党军作战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夺占南日岛,摧毁岛上我党政机关,借机试探我福建沿海兵力虚实,并以此呼应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作战企图:依托现有阵地,固守海防一线,尽量迟滞敌进攻,以待内陆部队上岛增援,击败敌夺岛企图。

国民党军兵力部署:国民党军分二路进攻:

第一路由南海总队(基干是逃台的福建土匪)组成,约1500多人,装备了全新的美式武器,配有2艘运输舰、1艘炮艇和2艘登陆艇,由王盛傅、黄炳炎为总指挥。

这一路在原国民党莆田县长陈文照的带领下,拟在南日岛的东半岛登陆;

另一路由国民党陆军第75师的224团、225团组成,共5000余人,配有3艘运输舰、2艘炮艇和2艘登陆艇,由师长王光尧率领,拟在南日岛的西半岛登陆。

我军作战部署:守岛部队仅有2个连队和2个加强排(1个侦察排和1个炮排),共400余人,分布在东西两半岛。

东半岛有4个排,驻扎在西沙乡。西半岛有4个排,其中1个班驻扎在南日岛的最高点——尖山,其他的全部驻扎在石盘乡。

二、作战经过

(一)国民党军大军压境,守岛部队孤军奋战

10月11日6时许,国民党陆军第75师2个团和南海总队分别到达登陆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总队从南日岛东面的港南乡登陆后,立即组织火力击退守岛的前沿部队,占领了九龙山和西户山制高点,并同守岛的解放军在西沙乡与港南乡交界处发生激烈枪战。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指战员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同南海总队进行殊死的决战。

南海总队则以优势的兵力,先用火炮摧毁守备部队的前沿阵地,然后集中火力猛攻。

守备部队据险坚守阵地,击退南海总队的多次冲锋,战斗持续了9个多小时,但终因4个排不敌国军1500人,被迫放弃阵地,向浮业乡东蔡尾一带撤退。

然后,撤退的解放军官兵在山上重新组织火力,阻止南海总队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