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长期是我国的仰慕者,但是这种情况在近代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转折点就是著名的中日甲午战争。
其实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对大清还是很敬畏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有一支号称亚洲最强的海军。
这个倒还真不是吹牛,1886年时候,李鸿章奉命组建的北洋水师已经初具规模,比如从德国购买的主力舰定远和镇远,排水量都在7000多吨,号称亚洲第一巨舰。而这时日本的主力战舰,排水量还不及定远的一半,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刚买回定远和镇远舰时,还发生过一件事情,从中就能看出日本当时还是很怂的。
这等巨型铁甲舰需要能够匹配的船坞,当时清朝的船坞还没有修好,所以就只能跑到日本长崎造船所休整。
你想,这么大两艘巨舰,就停靠在日本人面前,碗口粗的炮筒正对着岸上的房子,日本人能怎么想。
不爽归不爽,面对坚船巨炮,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心里憋着气就总有爆发的一天,8月13日这天,几名北洋水师的水兵上岸玩,结果同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斗殴中一名水兵受了轻伤,而日本一名警察则被刺成重伤。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有的说是水兵上岸嫖娼发生争议,有的说买水果语言不通吵了起来,说什么都有。
在家门口吃了亏让日本人很是憋屈,一门心思要找回场子。机会很快来了,数日后又到周末,北洋水师士兵像往常一样上岸观光购物。
只是今天的岸上很是反常,沿街的日本店铺早就门窗紧锁,空无一人。整疑惑之际,喊杀声大起,数十名日本警察举着砍刀冲了出来,与此同时大街小巷中涌出无数日本民众,用棍棒石头向着水兵们招呼而来。
双方战作一团,血肉横飞很是惨烈。
最终,北洋水师官兵 5 人死亡(一说 8 人),6 人重伤,38 人轻伤,5 人失踪。而日本方面也有 2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消息传来,北洋高层震怒,当时的水师副提督的英国人琅威理,强烈建议直接用主炮轰击长崎市区,顺便一窝端了日本海军。
如果当时真的这样做,可能真没后来甲午战争什么事了,因为这时候北洋水师主力舰的总吨位是日本的2倍,遥遥领先。
中间大胡子为琅威理
可惜李鸿章拒绝了这项提议,双方决定进行和谈,克制的解决此问题。
有实力做背书,清政府谈判起来底气十足,最终日本赔付中国5.2万元,中国赔给日本1.5万元,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怎么看都是清朝占了便宜,毕竟是在别人国土打架,还能让对方赔偿,面子算是赚足了。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志得意满的清政府和北洋水师愈加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而日本人则视长崎事件为奇耻大辱,此后卧薪尝胆,政府民间一起集资购买战舰,数年内双方海军实力就发生了逆转。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同援助朝鲜政府的清朝展开了战斗。
7月25日,北洋海军的“济远”、“广乙”两舰在朝鲜丰岛海域遭到日军偷袭,爆发了甲午战争第一战---丰岛海战。
两艘战舰毫无还手之力,一逃跑一重伤,最终运送官兵的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被日军俘虏,操江舰舰长王永发等72人被俘,成了最早一批被俘的中国军人。
抓到了清朝俘虏,这在日本是破天荒的大事,日本人兴奋异常,为了炫耀战功,他们将俘虏当成了战利品大肆展览。
运送战俘的船只到达佐世保时,码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远近居民尽数前来观看,极尽羞辱之能事。
日军残杀清军战俘
1894年9月15日,中日两国陆军又在平壤爆发大兵团混战,因为粮弹不济,清军只得冒雨撤离,撤退途中遭遇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最终大批官兵被俘。
据日方记载,被俘清军中,有47人企图逃跑被杀,25人重伤不治死亡,其余608人最终经海路被送往日本,开始了悲惨的遭遇。
一名被俘的清朝军官用文字记下了一路上的经历。
所有人两手背缚,辫子被用绳子连在一起,一天只给拳头大饭团一个,放在膝盖上用舌头舔着吃,一不小心掉地下那只能自认倒霉,要和着泥沙下咽。口渴至极也只给臭水一滴。坐卧都只有寸许之地,便溺均在一起,秽气熏蒸臭不可闻。
就这样数日后,每个人都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到了广岛下船后,日本人又驱赶着这些虚弱不堪的士兵狂奔十余里,当即就死亡数人。
好不容易挨到了目的地大阪,居住在一个厂舍内。一日三餐只有霉烂萝卜,衣衫褴褛宛如乞丐。
记录的最后,那名清朝军官用了一句凄凉的话语:月暗风凄,频撒思家之泪。
随着战争的进行,清朝节节败退,清军俘虏也越来越多,日本人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开始觉得这些俘虏是一种累赘。俘虏们常常被用来进行各种医学测量实验。
在当时出版的一本战时刊物上,就刊登过“日清两国兵体格的比较”这样的论述文章。
在战俘日常的物资供应上,日本也是能省则省,各部门推诿扯皮,导致战俘的饮食服装供应极其低劣。
日本残杀清军士兵
这样悲惨的日子持续了近一年,1895年,1000多名清军战俘被送回,同时清朝方面也将中国俘虏的11名日本士兵交还给了日方。
这些脱离了囚笼的战俘们,并没有解脱,他们很快就得到了自己祖国的惩罚。
士兵就地解散,军官革职,永不录用。
被放回的“操江”舰舰长王永发上书朝廷,为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金,结果被清廷痛加斥责,严词责骂。
很快,这些曾经为国家浴血奋战,做出了贡献的“不祥之人”们,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连他们的档案也一同被抹杀,只有从日方的记录中才得知这些人的存在。
然而既然来到过这个世界,就总会有些痕迹无法抹去。
清军战俘
百年后,在日本大阪著名的真田山麓,有一座大型的日本亡故官兵公墓,在其中竟然发现了6座当年的清朝战俘之墓。
这6座墓碑风化严重,经过仔细辨认,尚能辨认上面中国士兵的名字,他们分别是:杨永宽、吕文凤、刘起得、刘汉中、西方诊、李金福。
碑文上是他们被俘的职务和被俘地点的记载。他们属于不同的6支部队,分别被俘于朝鲜和东北战场,然而在这里,他们永远的聚在了一起,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长眠,相依。
这其中,刘汉中的职务最高,是五品衔骑兵军官,在临终时,他主动要求日方在自己墓碑上详细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职务,也许他期待着,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够被家人和战友找到,回到家乡的怀抱。
名字最奇特的是西方人,这个完全不像传统中国人的姓名,也许这是一个隐去了真名的战士,西方,那是家的方向,是故土所在,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怀念故乡么?我们不得而知。
说到西方,令人唏嘘的是,根据遗愿,6座墓碑中的5座都面朝西方竖立,那里是他们魂牵梦绕,但却永远回不去的家乡。
只有战俘杨永宽,他的墓碑背向而立,仿佛表示着自己对死亡时身份的羞耻,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不知会否有一天,有人能将这些游魂,接回家乡,让他们长眠在祖国大地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