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有一句极其出名的口号,短短的几个字,朴实的语言,但每次喊出来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这就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是我们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也是每一名中国军人深深刻在心中的座右铭。那么这一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口号从何而来呢?这跟美丽的雪域高原--西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口号诞生于青藏高原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韩红的《天路》中,曾经这样深情地演绎过,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就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让西藏对于我们来说不再遥远,也让藏区的人民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青藏铁路修成之前,西藏人民的出行主要依靠康藏公路。
康藏公路现在被称作川藏公路,是连接拉萨和成都的一条生命线。于建国之初修筑,因为修筑难度之大,所以被誉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七十多年来,千千万万的车与人在这条路上通过,成百上千吨的货物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
凭借现在中国雄厚的国力和先进的建筑经验,青藏铁路的修建尚且大费周章,可想而知,70年前,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是冒着怎样的艰难困苦,付出了怎样的牺牲才换来了这样的一条公路。
川藏线
长达4年的时间,在没有任何大型施工设备协助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仅靠着一铲一锤,愣是修通了这条长达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付出了4963名战士牺牲的惨痛代价。
1950年5月,作为新中国的一号重点工程,川藏公路正式开工。
在时任西南军区十八军司令员陈明义的指挥下,十八军火速成立了一支修路队,投入到紧张的修路工作中去。
放下了枪,拿起了镐的战士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会更加辛苦,更加艰险。
首先要克服的是海拔高,最险的雀儿山一带,有着这样的民谣:
“登上雀儿山,伸手能摸天,一步三喘气,头晕加目眩。”
都是在大平原长大的战士们,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海拔,头晕目眩,恶心想吐都是轻的,更有甚者直接晕倒,再也没有起来。
其次是温度低,初冬时节,每天都是零下20多度的低温,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积雪两米厚,冻土层更是一米多深,跟铁板一样,一铁镐砸下去只能看到一个淡淡的白印。
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也没能让战士们退缩,他们信心百倍地说道:“开水虽然只有70度,但是我们的热血沸腾到了100度!”
就这样,在稀薄的空气中,在极度的严寒里,终年居住帐篷,很少吃到蔬菜和肉类,甚至三五天没有油盐。在高强度的劳动下,许多战士身体都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有些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最终,他们硬是凭借着“雀儿山再高也没有我们的信心高,冻土层再硬也比不上我们的骨头硬!”这样的精神,成功的修筑成了一条神奇的公路。
在修路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当属敏拉山皮康崖,这里被誉为是飞鸟都难以飞越的地方,当地人甚至说:“只有神才可能在那里修出路来!”但负责该路段修筑的官兵则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是神仙,但我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两个月后,该段公路贯通,这句话也随之流传开来。
中印自卫反击战
川藏公路的修筑,让这句话在藏区部队间流传甚广。至于如何被全国人民所知晓,则要拜这场中印自卫反击战所赐。
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积极推行其“前进政策”,入侵我国西藏和新疆边境,先后在中印边境的西段设立了40多个据点,又在同年5月,抢占了西藏错那县克节朗草场。尼赫鲁甚至公然声称,要将我国的边防部队从自己领土上“清除掉”。
面对边境冲突,我军曾多次表示,希望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理智的解决此问题。但是这一合理建议遭到了印度方面的无理拒绝。
1962年5月,趁我边防军队巡逻结束之际,印度政府悍然派出了有“森林之虎”称号的王牌第7旅,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入侵我西藏错那县克节朗草场,野蛮的抓走和打伤我边民10多人。
9月8日,印军更是得寸进尺,派第7旅的第9旁遮普营进入泽绕桥附近,与我前哨部队武装对峙,他们威逼利诱,甚至拿出金钱做诱饵,想要引诱我军战士,但是都遭到了严词拒绝。
9月20日,我军战士吴元明和沈定湖执勤时,一群印度士兵蜂拥而上,用冲锋枪和刺刀抵着两人的胸膛,疯狂挑衅。面对危险,两人沉着冷静,牢记上级“坚决不开第一枪”的教导,岿然不动,坦然面对。
眼看挑衅无效,丧心病狂的印度士兵放弃了白天前来,当晚他们悄悄摸到我军哨岗前,用冲锋枪和步枪向哨兵位置开火。幸好我方哨兵机警,提前转移了位置,印军才没有得逞。
眼看偷袭不成,印度士兵恼羞成怒,开始肆无忌惮的对我军阵地发起明目张胆的攻击。结果连长刘道臣战死,战士谢富田受伤。
消息传来,我方提出了严正抗议,要求印度立刻停止挑衅,然而印方并未收敛,10月8日,印军旁遮普营的加强连越过克节朗河,向犯下打死打伤我边防部队33人的新罪行。
雷霆手段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不教而诛谓之虐
但是多次的警告,印方毫无悔改之意,我方的立场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也给了印方多次的机会,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10月20日,我方开始了反击,战前根据总参的命令,这场自卫反击战要首先歼灭克节朗的敌人,预定3到5天歼灭号称“森林之虎”的第7旅。
战斗打响后,战斗打响后,155团2连6班担任突击尖刀班,班长阳廷安不怕如雨的子弹,对身后的战士喊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冲,杀进去!”
当阳廷安同志壮烈牺牲后,6班副班长曾祥智喊着同样的口号,带领战士何德中等人奋勇冲向敌人的地堡,一鼓作气连续攻破敌人的7座地堡,为胜利打开了大门。
左翼进攻的154团,9连1班副班长张映鑫带头冲锋,负伤后,他依然把手榴弹塞进了敌人的地堡,为了防止手榴弹被地堡里的敌人扔出来,他用身躯牢牢堵住了射击孔,随着敌人地堡被炸毁,张映鑫也壮烈牺牲。
在我军战士的奋勇拼搏下,最终全歼印度第7旅,歼敌1543人。原来打算3至5天消灭敌人,结果1天就消灭了全部敌人。连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都被吓的一个人跑到山上三天,最终被我军擒获。
输的灰头土脸的印军不但不迷途知返,反而不甘心失败,拒绝谈判,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并撤换国防部长,成立战时内阁。增兵数万,发誓要跟我军决一死战。
在西山口和邦迪拉一线,双方又开始了第二次战役。这一次印军更惨,在我军猛烈地炮火下,被打的丢盔卸甲,毫无还手之力。
印军62旅、炮兵4旅被全歼,62旅旅长霍尔森·辛格被击毙,我军共缴获各种火炮28门、火箭筒9具、轻重机枪87挺、各种枪支1209支、电台12部和各种车辆等物资。
在战斗中,还发生了神奇的一幕。
一个叫做庞国兴的解放军战士,在迷雾中走失,跟同样迷路的冉福林、王世军和周文轩三人相遇,四人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四个人在返回队伍的途中,共遭遇了五次印度军队。
几人英勇顽强,凭借过人的机智和胆识连战连捷,在数百倍于己的敌人合围下仍然能够顺利脱身,最终击毙敌军数人,还缴获了榴弹炮十余门,彻底将印度军队打回原形,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才叫中国军人。
战后,庞国兴被授予一等功,其他三人被授予二等功。在总结会上,庞国兴说了一句霸气无比的话: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1963年2月,主席点名让进京参加会议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汇报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情况。
张国华对这次荣誉很珍惜,他认真的撰写着汇报提纲,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作风,克服千难万险,战胜敌人的情景,他心潮澎湃,将这句在驻藏部队中流传甚广的口号写进了汇报材料。
2月19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主席听取了张国华的汇报,他高兴地拍着腿赞扬道:“你们打的好啊,打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军事仗!”
张国华肃然道:“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靠的就是我们的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主席更高兴了,他当即给予肯定:“你这个总结好,我赞成,这是你的发明权!”
张国华连连摆手道:“不不,这个发明权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此以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个口号开始越叫越响。正是有一批拥有这种精神,默默无闻付出的人们,我们的国家才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强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