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有天分,有志气,有出身,有能力。然而却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为国家,民族做出着自己的贡献,视功名如粪土,把钱财当浮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个这样的老前辈:施士元。

三科满分入清华

施士元,提起这个名字,恐怕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听说。那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吧。照片中那个昂首挺胸,侃侃而谈的年轻人,就是施士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正在巴黎大学进行着自己的博士答辩,坐在下面的评审三人组正中的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两届诺贝尔奖得主,施士元的导师居里夫人

施士元,上海崇明人。他的父亲施禹传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参与辛亥革命,还曾担任骑兵连长参加了进攻南京的战斗。然而在一次操练中,却不小心摔下马背,摔伤了腰。只得退休回家。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在田间默默劳作的母亲身上。

不过让家里人欣慰的是,小小年纪的施士元,聪明勤奋,从小熟读各种典籍,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性格豁达洒脱。1925年,年仅17岁的他物理、数学、化学三个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刚建立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成为了清华物理系的第一批本科生,这批学生仅有4人:王淦昌、施士元、周同庆、钟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他从清华毕业。当时的中国,在科学方面同世界列强有着巨大的差距。施士元知道,要想富民强国,就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当年,全国各大高校精选的300多名尖子生参加了公费出国选拔考试,最终只录取10人,施士元就是其中之一。

师从居里夫人

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颠簸,施士元来到了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在当时,是由学生来选导师。翻开巴黎大学厚厚的教师名册,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映入眼帘。不过这其中最闪亮的那颗星还是两届诺贝尔奖得主,发现元素钋和镭的居里夫人。

要学就学最好的技术,施士元打定主意要拜师居里夫人,他回到宿舍,用法文写了一封毛遂自荐信,寄给了居里夫人。仅仅只隔了两天,施士元就开心的收到了居里的回信,在知道这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后,居里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镭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有一个镭研究所,这是当时世界上三大放射性元素研究中心。有当时全球最齐全的放射源,还有1.5克的镭。

在当时,加速器技术发展还不完善,依靠天然放射源成了研究核物理的唯一途径,因此这里的实验别的实验室根本做不了。来到这里,施士元感到无比兴奋,他知道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这也为他以后成为中国核物理学家,为祖国核物理研究做出贡献至关重要。

一日为师,一生为师

居里夫人是个很严厉的导师,但是对待这个来自遥远落后国度的年轻学子却很好。

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是一项既有趣,又可怕的工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每次施士元做实验,居里夫人总是站在身后,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注意事项。

一不得用手指直接触碰放射源,否则可能会灼伤。

二每当要靠近放射源时,一定要用铅盾来挡住身体,还要屏住呼吸,千万不要吸进放射性气体。

为了让施士元正确操作,她甚至亲自示范。

后来施士元才明白,之所以居里夫人这么小心,是因为之前做这个实验的一个法国青年,因为不小心吸入相当剂量的氡气,引发急性肺炎,医治无效死亡,这让居里一直有些愧疚,对待施士元也是格外用心呵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证施士元做的实验项目顺利进行,居里夫人殚精竭虑,几乎有求必应。一次施士元要把仪器放在磁场中进行操作,当时还有个俄国学者和施士元共用电源,由于强大的干扰,导致施士元的实验屡屡受挫。

居里夫人知道后,二话不说,为施士元购买了整套的直流电设备,要知道这一整套设备极为昂贵,当时居里夫人申请的实验经费迟迟批不下来,她愣是省吃俭用,从手头极为有限的经费中挤出来一大块解了施士元燃眉之急。

施士元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位人品能力俱佳的导师。在居里夫人的精心辅导下,施士元的实验打开了局面。他首次得出了前人所未见的谱线的精细结构,其中照片上最细的谱线只有头发丝般粗细。当他兴奋地拿给恩师看时,居里夫人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不过很快施士元明白了,居里夫人年纪已大,可能根本没有看到那些精细的谱线,于是他把研究成果写成了论文交给居里,这次居里夫人开心的笑了,她笑着对施士元说:恭喜你,我想这篇文章可以送到法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科学院院报》发表文章对青年学者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需要有国家科学院院士推荐才可以的。此后,施士元再接再厉,完成一系列研究发现,他发现α射线精细结构与γ射线能量严格相等的现象。还发现液态钠中有晶态原子团存在,这些研究为后来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3年,阳光明媚的一天,巴黎大学理工学院的阶梯教室中,正在举行施士元的博士论文答辩。这天的三位主考官,规格极高,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正中间那位抬着头认真聆听的优雅女士,正是居里夫人。

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实验数据,施士元顺利通过了答辩。第二天,居里夫人专门为爱徒举行了庆祝酒会。会上,大家欢歌笑语,居里小声的问施士元是否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然而施士元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强国梦,这是他来到法国的目的,从未曾改变过。

他歉然的回答道:我的公费时间是四年。居里夫人接道:不用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费用我会想办法的。听了恩师的话,看着恩师脸上的期待神色,施士元只能抱歉的摇摇头,委婉的说出了自己要为国效力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里夫人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只是脸上闪过了一道黯然之色。

这一年,施士元归国,第二年,居里夫人去世,得知消息的施士元,痛哭流涕,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到了祖国的施士元,担任了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兼主任,这一年他只有25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

从这时起,他将全部精力用在了教书育人上面,大力的培育核物理人才。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核能的巨大威力震惊了全世界。施士元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他本人更是应邀多次为政府机关、军事部门等做核物理的普及扫盲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中央大学搬迁到台湾,当年恩师都没能阻止施士元归国,现在蒋介石又如何能将他和祖国分割。施士元坚决抵制了搬迁的决定。

他借口说箱子质量差,没办法装教学仪器,物理系主要是靠各种仪器,仪器搬不走,物理系教学无法开展。当时中央大学有七个系,看到头号大系物理系抵制搬迁,其他各系也纷纷投了反对票。

最后只有校长和教务长两人携带公款逃到了台湾,而整个中央大学在施士元的努力下得到了保全,也才有了今天知名的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健雄

施士元的一生育人无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共为祖国培养出了12名中科院院士,还有著名的“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这是参加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唯一女科学家,谈及恩师施士元,她总是动情地说:是他把我第一次带进了物理的殿堂。

然而由于全副精力用在培育人才上,施士元自己却没能有院士称号,每谈及此,他都只是淡然的一笑,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天下桃李才是他的毕生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士元和吴健雄

正如他的学生,中科院高能所厉光烈研究员回顾导师时所说的八个字“淡泊名利,潇洒人生”,这就是施士元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2007年,施士元去世,终年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