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

聂荣臻考虑到毛主席、朱德、周恩来曾提过“建国后建都北平”,并且北平是我国历史古都,有着大量的文物古迹,若在战火中损毁,无法对后人交代。

因此聂荣臻与林彪、罗荣桓商量是否可以争取和平解放北平,保护文化古都和老百姓的生命财政免受战火荼毒。

党中央和毛主席非常支持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

于是我军通过各种方式,积极释放和谈信号,希望傅作义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然而,傅作义顾虑重重,和谈时态度一直犹豫不决。紧要关头,蒋介石却来了一波神助攻,接二连三出昏招,将傅作义一步步推向共产党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

一、不情愿的总司令

解放战争以来,随着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军事行动的失败,在东北、华北战场也不占优势。

1947年11月12日,在蒋介石看来固若金汤的石家庄被解放军占领了,他认为“国军失利的原因,在于兵力过于分散。应该集中兵力,对抗共军。”

于是撤销原来的设在太原、保定、张垣三地的指挥机构,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统一指挥驻晋、冀、热、察、绥五省的国民党军队。

总司令人选上,太原的阎锡山、北平的李宗仁呼声很高,但是蒋介石却越过两人,直接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总司令。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傅作义呢?

第一、傅作义具有极高的军事能力,在国军中声望极高。
第二、平衡各方势力。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的桂系,都是威胁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他们若为总司令,掌握华北五省军权,不但各派系间平衡被打破,对自己也会产生极大的威胁。傅作义虽曾是阎锡山的部下,却遭受阎锡山嫉恨,于1938年底脱离了阎锡山的晋军。在蒋介石看来,根基不深的傅作义便于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傅作义,中间:蒋介石

对于蒋介石的任命,傅作义极不情愿,他有自己的想法:

1、一个香饽饽,蒋介石放着嫡系不用,启用外人,说明蒋介石无路可走。
2、山西、山东国军失利,共军又攻陷了石家庄。未来华北与共军的较量,不占优势。
3、国民党控制区集中在南部,中部隔着大片解放区,华北看似在国军掌握之中,但很容易被共军孤立,成为炮灰。
4、傅作义非蒋嫡系将领,指挥起华北国军力不从心;天降一个香饽饽,被其他将领记恨;
5、太原的阎锡山是个大问题,傅作义出任总司令,阎锡山非常不满,肯定无法指挥阎锡山。

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傅作义极不情愿的走马上任了。

为了让傅作义为自己服务,又不得罪老牌的阎锡山,蒋介石没有将阎锡山的势力范围化进“华北剿总”指挥范围。

令傅作义恼火的是,自己为蒋介石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蒋介石却不信任自己。

蒋介石为傅作义配了8个副司令,7个全是摆设,只有陈继承一人有实权。陈继承是军统的特务头子,深得蒋介石信任、赏识。陈继承为人非常跋扈,公开称中央军的行同必须经他同意,对傅作义直属部队的调遣,也要经过他的同意。

蒋介石的做法,傅作义嗤之以鼻,他通过三次辞职做威胁,逼蒋介石撤去陈继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二、蒋介石四个昏招

平津战役初期,傅作义准备了两条逃跑路线:从张家口西窜绥远;从海路南逃。后来解放军攻陷张家口,堵住了傅作义西逃之路。

为了和平解放北平,共产党通过各种渠道与傅作义联系,希望双方进行和谈。傅作义虽然派人与中共接触,但是态度却一直犹豫不决,未能下定决心。

他曾经激动地对自己的部下说起自己的顾虑:

“和谈,我得冒着三个死的风险。一是,多年来,国共双方对立,我对下属讲得一直是“剿共”,现在突然来个大转弯,与中共和谈,下属想不通,会打死我;二是,和谈只是若走漏风声,蒋介石必会以叛变的罪名将我处死;三是,我与共军交战多年,共军会以战犯的名义将我处死。”

就在傅作义举棋不定之时,蒋介石出手了。

蒋介石也明白,此时傅作义镇守的华北,已经被共产党军队分隔成为一座孤岛,外部国军援军根本无法增援。他听到一些关于和谈的消息,对于傅作义十分不放心。

夜深人静,蒋介石辗转反侧,他思索着傅作义手下60万人马的问题。

他设想了几种可能。

一是,傅作义拒绝和谈,率部队坚守北平,但是西北胡宗南部正被共军追着打,无暇他顾;江南的兵力空虚,无力千里行军,援助北平。一旦对战,60万人马只能是瓮中之鳖,任人宰割。失去60万人马,也失去了划江而治的筹码。
二是,傅作义率部南撤。南撤途中要经过大片解放区,势必会遭受共军的重重封锁。即使侥幸到达江南,所剩兵马也寥寥无几。
三是,傅作义投降中共。60万兵马被中共收编,相当于割自己的肉送给共党。并且,如果傅作义投降,造成的政治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党国人心会更加涣散,甚至连自己都无法驾驭。

此时的蒋介石心急如焚,第三种可能是他最不愿看到的。面对共军的围堵,他宁愿埋葬这60万兵马,也不希望看到傅作义投降。

怎么办?蒋介石眉头紧锁,思索着对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津战役地图

一篇。

蒋介石打算骗傅作义来南京开会,然后趁机将其软禁,更换将领,进而带领部队南撤。

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手段也有了解,几次收到开会的电令,均以“大战在即,难以脱身”为由,推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作义

二令。

哄骗失败后,蒋介石担心严厉手段会激起傅作义嫡系部队哗变,扰乱华北军心。决定派徐永昌飞往北平,传达让傅作义南撤的命令。

徐永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在国民党军委资历极高,与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并称为军委四大巨头。

1945年9月2日,他曾代表中国在接受日本投降。

在日本投降书上签下自己名字后,他说了一段掷地有声的受降感言:“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永昌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徐永昌和傅作义都曾在晋军待过,他们虽交情不深,但也没发生过冲突、矛盾。蒋介石认为他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徐永昌飞抵北平,开门见山的对傅作义说:“宜生,我来传达委员长的命令:迅速南撤。”

傅作义反问道:“如何撤离?”

徐永昌未听出傅作义这句话背后的隐怒,解释说:“一路是海陆,由塘沽撤往青岛;一路是陆路,由天津河北,经山东半岛,最后到青岛。”

傅作义心中满是怨愤,他心想:

“自己不是蒋介石嫡系,按照国军内部盘根错节的派系斗争,到了南方,肯定会受排挤,要么被卸磨杀驴,要么被晾在一边。
再说,南撤千里,到处都是解放区,共军肯定不会放这么大股兵力和国军会合,一路封锁堵截,致使南撤失败,蒋介石一翻脸,肯定会将责任推到我身上。”

于是傅作义对徐永昌说道:“永昌兄,现在的形势,我比谁都想南撤,有委员长这棵大树靠着。但是,部队60万人马,还有亲眷,如何能够冲出共军的重重包围、道道封锁?委员长对于60万人马顺利南撤有什么明示吗?永昌兄,对于南撤是否有高见?万望指点傅某一二?”

面对傅作义的追问,徐永昌哑口无言,蒋介石确实没有具体可行的南撤方案。

他只好坦诚地说:“如何南撤,委员长没有明示。我本人更谈不上有何高见了。”

傅作义趁机表明:“请永昌兄转告委员长,傅某定会像1927年苦守涿州那样,与部属固守华北四省,报效委员长。”

徐永昌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回南京复命。

蒋介石听了徐永昌的带来的消息,虽然嘴上说着“辛苦永昌”,心里却埋怨徐永昌办事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永昌

三拉拢。

蒋介石一看命令无效,决定派次子蒋纬国前去拉拢傅作义。

蒋纬国见到傅作义后,姿态极为谦和,毫无仗势压人的样子。

并交给傅作义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傅作义看完信说:“委员长不信任我。”

蒋纬国连忙否认,并说:“将军可带领部属由海陆两路撤至青岛,家父已联系美军在青岛港口接应。”

傅作义答道:“在青岛登上美国军舰,南撤途中受到的阻力会大大减少。但是,部队一旦撤离,北平就会轻易落到共军手中,我不能不为此负责啊。”

蒋纬国来之前考虑到傅作义会有此问,特向蒋介石讨对策,蒋介石的答案是“不冒风险,怎么能突出重围!”

对于自家老爹给的这个毫无诚意的答案,蒋纬国都羞于说出口。

于是蒋纬国亮出了第二招:“家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傅将军是难得的将才,撤回南方后,家父定委任将军做东南军政长官。”

傅作义却不为所动:“感谢委员长的器重,傅某不才,恐难胜任。烦请二公子转达我对委员长的谢意。”

蒋纬国只好悻悻告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纬国

四唬诈。

1949年1月6日,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军统特务头子郑介民飞抵北平,阻挠傅作义和谈事宜。

临行前他已了解了徐永昌、蒋纬国与傅作义会面的情况,针对前两次的失利,他设计了一套对付傅作义的方案。

与傅作义见面后,郑介民直接对傅说:“你们与中共和谈。”

一听他用军统审讯的口吻和自己谈话,本来想先软后硬的傅作义立刻强硬起来:“绝无此事。”

“当初都这样传。”

“时局不稳,现在传的东西多了。你要是不相信我,随便查,傅某奉陪。”

郑介民看傅作义如此强硬,也不敢再诈傅作义,以免惹恼傅作义,将自己扣留北平。

于是郑介民就坡下驴:“没有更好,没有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蒋介石的计划全部落空。

但是蒋介石的一番作为,彻底寒了傅作义的心。傅作义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蒋介石硬生生抬上了华北剿总司令的位置,替蒋介石镇守华北。

但蒋介石却对自己任命的总司令不信任,安插亲信,监视傅作义。

傅作义被围困北平时,蒋介石非但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困方案,却妄图通过哄骗、命令、拉拢、唬诈等手段,逼迫傅作义南撤。

所以傅作义对蒋介石渐渐失去信任,随着解放军攻陷天津,彻底断了傅作义从海上撤离的后路,傅作义开始下定决心与共产党和谈,和平解放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