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陶,前总理李鹏的母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抗战时期,她抚养和保护了800多名战争难童,被邓颖超评价为“在抗日烽火中以伟大慈母般的爱培育下一代”。
解放战争时期,她放弃高官待遇,继续投身到教育事业,出任哈尔滨第四中学校长。至今学校中仍有的铜像。
哈尔滨第四中学铜像
赵君陶1903年出生于重庆,她的五哥赵世炎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和周恩来一同创建了旅欧支部;回国后又和周恩来一起领导了著名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赵君陶在五哥的引导下,开始走向了革命道路。
1925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赵君陶结识了李硕勋,后来志同道合的两人结为革命伴侣。
1931年,李硕勋被派往香港工作。两个月后,赵君陶带领3岁的儿子李鹏到香港和丈夫团聚,在这里,一家人度过了两个多月的团圆生活。
因为工作需要,李硕勋决定去海南琼州组织游击运动。李硕勋不会说当地方言,在海南又没有任何关系掩护,所以琼州一行非常危险。
纵使赵君陶心中不安,但是她毅然支持丈夫的工作,抱着3岁的儿子,到香港码头为丈夫送行......
一个多月过去了,赵君陶始终没有收到李硕勋的任何消息,她心中充满不安,想到丈夫可能会出事,她立刻向组织报告,当时的广东省代理书记章汉夫正在全力营救李硕勋。
后来赵君陶找到了李硕勋的好友柯麟,请他帮忙寻找李硕勋的下落。
在柯麟那里赵君陶才得知李硕勋已经牺牲的消息。
原来早在十多天前,柯麟夫妇就收到了李硕勋的两封信,一封给柯麟的夫人陈志英,一封给赵君陶。
在给陈志英的信中,李硕勋写道:
“英姊:我本不识你,但我曾知你同我的妻子是朋友,故特写一函存你处托转她。我死不必念,务望代安慰她!!!并望托人照料她回家去!!!要她向肥兄处要数百元作路费回家,根本把儿子安顿好为要。勋托九·十四”。
柯麟夫妇知道赵君陶夫妇感情很好,不忍心将噩耗告诉赵君陶,所以才瞒了赵君陶十多天。
在给赵君陶的遗书中,李硕勋写道:
“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勋九·十四”。
信中,为了赵君陶的安全,李硕勋叮嘱赵君陶不要去海南为他收尸。
赵君陶忍住心中悲痛,按照丈夫的嘱托继续投身革命。她不但将自己的两个子女教育得很好,而且她也将自己的慈母之心奉献给了800多名战时孤儿。
赵君陶深爱自己的丈夫,因为对丈夫的感情太深,所以自此之后她再没有结婚。她始终将丈夫的遗像摆在床头或者书房。空闲时,她经常坐在丈夫的遗像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李硕勋的遗书,被赵君陶珍宝一样保护了54年。每当斗争艰苦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看,从中汲取力量。
1958年出版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红旗飘飘》,上面记载了许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其中就有李硕勋烈士的英雄故事的详细介绍。
赵君陶就将这本《红旗飘飘》放在枕头底下,经常拿出来反复阅读。
赵君陶与李硕勋结婚照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日军的淫威暴行下,许多地区被日军占领,沦陷区内大约3万多名儿童失去父母、无家可归,沦为战争难童。
一位从沦陷区逃到武汉的记者带回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日寇在江浙一带大肆抓捕8岁到12岁的儿童,让他们为受伤的日本军人输血,并且将其带回日本,想要训练他们,将来以对付同胞。
“孩子是国家的小主人、是民族的未来......”。为了照顾这3万多的战争遗孤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共产党在全国发起“救救孩子”的号召。
在“救救孩子,请为下一代着想”的倡议下,全国各地建立起了保育会,收容、抚养这些难童。
战争难童
1939年,在邓颖超的安排下,赵君陶在重庆负责第三儿童保育院筹工作办。
第三保育院建院位于重庆市北碚土主镇周家祠堂。由于多年战乱,祠堂早已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可以说当时除了一块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写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牌匾外,其他一无所有。
由于大量难民的涌入,重庆物资紧缺。面对现实困难,赵君陶想尽一切办法为保育院筹集物资。
首先,她聘用了一批地下党员来充实教师队伍,组建保育院领导核心。
另外,为了筹集保育院教育经费和生活物资,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与当地的名门望族和地方势力搞好关系,通过与地方名流太太、小姐们交往,赢得她们对保育院的同情和关注,引导他们为保育院捐赠物资。
同时,她还注意和重庆妇女界、文化界的进步组织、上层知名人士保持往来,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她的努力奔走之下,社会各阶层还是对保育院进行募捐,使得保育院获得了建校启动资金和后期运行物资。
赵君陶与孩子们
来到保育院的孩子,都是失去亲人、经过颠沛流离之苦的难童,入院前,小小年纪就过着朝不保夕、风餐露宿、担惊受怕的日子,所以很多孩子营养不良,身体虚弱。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凡是第一天到保育院的孩子,她都亲自带领他们洗澡、为他们理发、修剪指甲,换上干净的衣服。
让在战乱中饱受磨难的幼小的心灵获得安全感,用自己的爱,抚慰孩子失去亲人、失去家人的伤痛,让这些因为战火而孤苦无依的孩子,重新感受到妈妈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生活上,她不但要求孩子能够填饱肚子,还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一星期吃上两次肉。
对于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她省下自己的生活费,给他们买鱼肝油、猪肝等营养品。
保育院还与一位名医合作,定期为孩子检查身体,保证孩子们的健康,。
在赵君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第三保育院没有一位孩子因为生病而死亡。
邓颖超与战时保育会成员合影
赵君陶不但关心孩子们的身体状况,还时刻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941年,宋美龄的干女儿赵小梅时任歌乐山保育院院长,为了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她勾结保育会中的部分领导,打着:“把保育院建成先进的美国式社会儿童福利院,以供人参观、考察”的名头,到各个保育院挑选128名“长得漂亮、长得胖”的男童女童,将他们集中到歌乐山保育院,而经费方面,通过压缩其他保育院的经费,来满足歌乐山的需求,赵小梅趁机从中渔利,并将贪污的钱财用来投资工厂、开设商店、挥霍浪费。
对于赵小梅的行径,其他保育院的人敢怒不敢言,只能任其宰割。
当赵小梅来到赵君陶的第三保育院挑人时,赵君陶利用地下工作时的斗争艺术,巧妙地与赵小梅周旋。
她对赵晓梅说:“我们这里的孩子被分为1-6年级,你把好的孩子挑走了,我们无法进行教学了,要不你把一年级的全部选去。”
在赵君陶的保护下,第三保育院的孩子才没有被赵小梅挑走。
同时,赵君陶联合其他保育院的正义人士,向战时儿童保育会揭发了赵小梅的贪污勾当,但是在宋美龄的包庇下,赵小梅并没有受到惩罚,只是辞去了院长职务。
宋氏三姐妹到保育院慰问
还有一次,保育院的一位女生单独到河边洗衣服,受到了流氓侮辱。赵君陶一方面鼓励女生要坚强,另一方积极维护女生的合法权益。她向国民党当地法院起诉,还亲自找到重庆有名的女律师史良,让她帮忙打官司,直至让那个流氓收到应有的惩罚才罢休。
在6年多的时间里,赵君陶一共抚养了800多个孩子,她用无私、博大的母爱温暖了那些饱受创伤的幼小心灵。
在保育院,她教会孩子生存技能、教育孩子要坚强、要爱国,800多孩子在她的庇护下,有了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
战时孤儿再相聚
赵君陶晚年重病之时,提出想去杭州,因为杭州是她和丈夫李钟硕最初相识的地方。在杭州住了一个夏天后,赵君陶因病逝世。
去世前,赵君陶在临终时说:“是我把他们拉扯大的”“不容易啊”。
一个坚强了一辈子的老人,在临终前才向丈夫倾诉了自己的艰辛和委屈。
赵君陶与李鹏
赵君陶是一坚强的女性、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丈夫牺牲后,她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倒,不但独自拉扯大两个孩子,而且还成为800多名战争难童的妈妈。
赵君陶的无私伟大,让我们联想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这位沂蒙妈妈先后抚养了600多名战争孤儿,而她的4个骨肉却先后夭折。
为什么我们的民族那么伟大、为什么我们能够胜利,就因为有这么多人甘于奉献。
在她们的关心爱护下,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在她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长大后,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