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重臣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痛斥太平天国对儒家文化的摧残: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认为洪秀全此举实乃中国传统的极大破坏,是儒家文化的毁灭之举,是绝绝读书人后路之举。
我们也形成了太平天国摧残儒家文化的思维定式。
洪秀全与儒家文化
洪秀全严厉打击儒家文化的思维逻辑,由于他早期科举失利,本来熟读四书五经,结果没有好的结果,便借西方宗教之力,另辟蹊径,于是发明了拜上帝教,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摧毁。
其实,一开始,洪秀全还是借助儒家文化编写宣传小册子的。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百正歌》等书中,以尧、舜、禹,周文、孔丘等为君正、臣正、父正、子正的典范,同时全多次引用《诗》、《书》、《易》、《大学》、《中庸》及汤、文、武的事迹,以证明上帝之存在、权能、恩德及与人事祸福之关系。
定都天京后(1853年),形势发生了变化。
太平军颁发诏书:“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天命诏书也。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经洪秀全批准,出版了一本《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便有:“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南京城内以孔孟和儒家经籍为妖和妖书,开始禁绝、焚除儒学经籍和诸子百家书籍,违者严惩。
成立了删书衙,删改《诗经》、《论语》、《孟子》、《中庸》、《礼记》、《春秋左传》等儒家典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虽然,始终未出版删改后的四书五经。
杨秀清与儒家思想
杨秀清并没有洪秀全那样来对待儒家文化,一个方面他没有洪秀全的科举之痛,另一方面,在他理政期间,考量到人才选拔与使用的实际情况,需要儒家文人的帮助。
攻克武昌后,杨秀清去拜会孔庙;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玩“天父下凡”,强令洪秀全停止删改四书五经等毁灭传统之行为。
据曾在南京活动、熟知太平军中事、后投入清方的程奉璜述词:
癸丑四月,杨秀清忽称天父下凡附体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以及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事尚非妖话,未便一概全废。(张德坚编:《贼情汇纂》卷十二,见《太平天国》第3册,第327页。)
可见,杨秀清以上帝的名义说这些话,对当时否定孔孟的做法提出了不同观点。
杨秀清还主张“人则尽孝悌,出则真忠报国”的人才观,实行儒家文化的理念。
儒家典籍浩劫
太平军起义后,江南地区的藏书楼遭到极大破坏。不但官家藏书楼,如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杭州文澜阁;也包括民间私人藏书,“天一阁”、“海源阁”、“振绮堂”、“寿松堂”等,绝大部分藏书毁于太平军战火,所藏典籍散失殆尽。
天一阁戏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