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师生原创短剧《无尽的登攀》演出现场。

郑柔澄 严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禹文笛

“先生风骨,山高水长!”最后一句台词余音未落,观众席已是掌声雷动,不少人眼含热泪。合唱歌声渐起,伴着歌词“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成仿吾、老舍、王淦昌……校史中前辈先贤的事迹与形象在屏幕上一一再现。

山东大学师生原创短剧《无尽的登攀》前不久首次公演。话剧的主角是已故去27年的山东大学原校长潘承洞,台下的观众是00后青年学生。跨越时代与年龄的沟壑,一群平均年龄21.2岁的主创团队试图借助独特的创作视角与艺术语言,让更多青年在观演过程中“遇见”自己,在与先贤的心灵对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奋斗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学师生原创短剧《无尽的登攀》剧照。

克服挑战,匠心打磨

2024年恰逢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潘承洞先生是当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研究方向为解析数论,与华罗庚、王元、陈景润并称为中国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先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1+5”和“1+4”命题,两次在这一著名世界难题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作为曾履职11年的山东大学校长,他留下一段治校佳话,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更好弘扬潘承洞先生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山东大学重点打造纪念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原创精品短剧——《无尽的登攀》。

自项目启动以来,创作团队遍访山东济南、江苏省等地,实地调研、广集资料,基于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档案,在校团委的带领指导下完成了剧本创作。

“资料收集比预想的要困难一些,这也是我们剧本创作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创作团队负责人之一、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宸宇回忆。

创作过程中,团队发现,关于潘承洞先生的资料多聚焦于研究课题,对生活细节则着墨较少。为此,团队从潘承洞先生的亲朋好友、师生入手,从他们的回忆文章、校史档案中发掘更多生活故事,最终完成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

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原创剧本,团队在正式创作前开展了系列集体讨论,并明确创作原则:不符合历史逻辑的内容不要,过于枯燥、平铺直叙的内容不要。

“在剧本创作和道具选择上,我们以工匠精神力求每一处场景、每一个故事、每一句台词都有史实可依,如果你熟悉潘老的事迹,就会发现剧情中充满了巧思和细节。”编剧团队成员、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佳欣说。对于剧本中涉及的数学专业知识,团队还专门邀请了数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审核和指导。

此外,如何创作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话剧作品是团队遇到的又一大难题。

为摆脱枯燥的历史说教,团队调研学习国内同类型话剧创作方法,深入青年群体,积极创新:在剧本内容上,巧妙融入校园和社会生活热点,增强观众互动;在角色塑造上,拒绝脸谱化,展现潘承洞先生治学严谨、生活风趣的双重魅力;在剧目展现上,则以当代青年学生邓山海(虚构)在新生入学、攻读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三个阶段与潘承洞在时空中偶遇并进行对话交流为主线索,让观众对剧情发展充满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学师生原创短剧《无尽的登攀》剧照。

既是演绎,也是致敬

“我热爱科研,也热爱舞台,参演《无尽的登攀》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虽然排练的频率很高,很累很辛苦,但是最后展演圆满成功,一切都值得了。”剧中青年教师扮演者、物理学院2024级硕士新生姜啸东说。即使只有几句简单的台词,每一次排练他也都全程参与,一遍遍揣摩语气、动作,并承担了很多场务、调度工作。

从7月上旬开始,团队就紧锣密鼓地组织演员选拔和排演工作。在话剧的演员团队中有4名2024级新生,到校报到之前便开始参与话剧排演工作。对他们来说,刚踏入大学校园,就完成了一次同山大先贤的心灵对话。

在排演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创作团队也结合实际效果,不断对剧本进行调整和修改。据统计,正式演出前,剧本共经历了11次大的改动。

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直到中秋节当日,首演的前3天,指导老师和演员们仍在排演室里反复练习新修改的台词和走位。

大到整体的舞台设计,小到每一个语气词、眼神、动作、体态——每个人不断地对各个细节进行精细打磨。为了贴近现实,一个只有一两秒的护士输液动作,演员们都找到护理与康复学院的同学作专业指导,并练习了上百次。

演出结束的那一刻,灯光熄灭,台下掌声雷动,《无尽的登攀》首次展演取得了圆满成功。短短20分钟,呈现了潘承洞先生从青年到老年的变化,而不变的是他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对青年人才的关切支持,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山东大学团委书记马毓轩说:“《无尽的登攀》自筹备之初,便得到了学校党委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这部剧展现的是潘承洞院士作为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作为教育家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这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品格,穿越时空,影响着当代山大青年。”

“潘承洞先生以身作则,在追求数学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自己的步伐,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未来有很多迷茫,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潘承洞先生的精神也能指引着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观演的历史学院2024级本科生宋子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学师生原创短剧《无尽的登攀》剧照。本组图片由山东大学团委提供

以剧育人,美育赋能

事实上,《无尽的登攀》并不是山东大学首次尝试原创话剧。

在校园原创文化方面,山东大学有良好的前期基础——海鸥剧社的《海鸥低鸣》于2023年年底公演,这部剧扎根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与百廿校史,讲述了海鸥剧社以宣传革命、唤醒劳苦大众、振兴中华为己任,用话剧形式宣传抗日,渴望以燎原星火之势唤醒中华儿女民族觉醒意识的动人故事。

玩家剧社的《华灯初上》以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第一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华岗同志的革命成长经历为原型,紧扣其“战士、学者、校长”三重身份,从热血青年寻找信仰,到困守监狱回归群众,从担当主编不畏权势,到一校之长治学育人,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的家国情怀与学术风骨。

在《无尽的登攀》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山东大学团委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作用,重点打造尼诺剧社、玩家剧社、优优剧社、栗子剧社等校园剧社,为热爱话剧的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了育人渠道。

经济学院近期创排的《暮色琼桥》话剧,深切缅怀当代中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领导人薛暮桥先生为中国经济和学校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勉励青年学生薪火相传;经典话剧作品《雷雨》《日出》《全家福》《北京人》《1919》《十二怒汉》《家》等也接力在社团舞台上排演,凝聚了一大批爱好话剧的师生,营造了百花齐放、热烈蓬勃的良好文化氛围,践行了美育赋能“大思政课”的育人新路径。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帅表示:“山东大学将积极把握这一契机,对校园原创文化工作谋篇布局,并多维度予以支持,持续培育原创文化精品,探索可见可感、有形有效的青年学生思政引领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的创作团队将继续打磨剧本、精进演技、丰富内容,以科学家、教育家精神激励更多的青年传承先辈志气,与时代同频共振。”主创人员之一、管理学院本科生刘宸宇说。他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启了“《无尽的登攀》2.0计划”。

来源:中国青年报